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又一外资巨头面临分拆,中国市场命运未卜

2021年6月28日 文/ 张铃 编辑/

拆分后GSK要花10年才能回到2020年的营收水平,影响不可谓不大

文丨张铃

经历了多年的业绩低谷之后,葛兰素史克(GSK)开始寻求新的改变。

6月23日,GSK宣布:拆分消费者保健业务,成立“新葛兰素史克”。根据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的规划,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后,新GSK将专注于疫苗和特药。

GSK计划在2022年年中之前,将消费者保健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GSK目前与辉瑞合资成立消费者保健业务公司,并持股68%。GSK计划将自己所持股份的至少80%出让,预计将给公司股东带来80亿英镑(约合110亿美元)的股息。

根据规划,新GSK将专注于传染病、艾滋病、肿瘤学和免疫学,并将在2031年达到330 亿英镑(460亿美元)的销售额。

2020年,GSK年收入已达到340亿英镑。拆分后,新GSK要花10年才能回到现在的营收水平,影响不可谓不大。未来十年,新GSK想要达到业绩目标,疫苗和特药业务必须保持平均每年5%的增长。

GSK的制药业务从2018年开始就裹足不前,三年的增速分别为2%、0、-3%;疫苗业务除了2020年萎缩2%以外,前两年都有超过15%的增长。但因为疫苗收入较低,要完成业绩承诺还是有一定难度。

在中国市场上,GSK的消费者保健业务主要划在中美史克旗下。届时,中美史克的业务是否会有变化?相应的生产、销售人员是否会有变动?

01 贡献三成业绩,依然被视为“赘肉”

2020年,GSK的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超100亿英镑,在全年总收入中占近三成。

饶是如此,该业务还是被视为“赘肉”,在管理层的规划中,一直在推进拆分,“通过剥离非优先品种,重点支持疫苗和特殊药物。”在一份声明中,GSK解释了分拆的原因。

也就是说,拆分获得的收益将用于支持传染病、艾滋病、肿瘤学和免疫学四个关键治疗领域的研发和销售,这颇有些“弃车保帅”的意味。

近年来,GSK行贿风波、业绩下滑影响,隐忧重重,进入2021年仍未好转。2021年一季度,GSK总收入、利润、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下滑严重,总营收74.18亿英镑,同比下滑18%,成为同期全球TOP10药企中下滑最多的企业。计划拆分出去的消费保健品业务销售额降幅也达到19%。

GSK的消费者健康业务包括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品牌,例如舒适达牙膏、芬必得、康泰克、百多邦、戒烟药力克雷、抗菌药膏兰美抒等。

不过,GSK却一直想分拆消费者健康业务。早在2015年,GSK时任首席执行官Andrew Witty就提到,消费者健康业务将有可能独立运作。他认为:改变集团结构是务实之选,拆分消费者健康业务的具体做法,可以借鉴此前HIV业务分拆后IPO的例子。

GSK的HIV业务的分拆计划最早在2014年10月推出。当时,GSK发起巨额重组计划,希望将旗下HIV药物部门上市。2015年2月,GSK再次宣布分拆HIV药物单元。但此后该计划不了了之。

2018年,媒体再次曝出GSK已经开展内部讨论,要拆分消费者业务,原因是这一板块利润率低。但是大股东们意见迟迟未能一致化,拆分计划一拖再拖。当年底,GSK宣布与辉瑞合并消费者保健业务,成立一家合资企业GSK Consumer Healthcare,将辉瑞的善存、钙尔奇品种并入。GSK在合资公司中占股68%,并派出CEO。

合并后的GSK Consumer Healthcare占据7.3%的市场份额,行业排名第一。GSK见到利好,便开始启动消费者健康业务部门独立上市。2020年2月5日,GSK宣布:未来两年内,公司将分为两个实体:一个专注于药品和药物开发,另一个专注于消费者医疗保健产品。今年6月,这一计划正式公布。

02 从“增肥”到“瘦身”,制药环境巨变

将镜头拉远,近期卖力“减肥”的不只GSK一家,还有辉瑞、默沙东等大佬。

2019年7月,辉瑞将仿制药业务放入普强,与迈蓝合并,成立晖致。剥离仿制药业务普强后,2020年,辉瑞从全球药企收入第3位跌至第8位。辉瑞董事长Albert Bourla认为, “砍掉”普强、“卖掉”健康业务之后,“新辉瑞将是一家规模较小、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司,专注于创新。”

2020年2月,默沙东表示,公司业务将一分为二,将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剥离入新公司欧加隆。2021年6月3日,默沙东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欧加隆的分拆。

2021年3月,罗氏也传出普药和特药事业部人员调整的消息,决定停止对一些成熟产品比如罗氏芬的市场推广工作,将资源聚焦到创新药上。就在上周,阿斯利康也传出调整呼吸和消化业务。

十年多前,跨国药企们争先恐后爆出收购、合并的新闻,合并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这让新世纪的头十年,制药巨头的排名持续变化。

热衷于“买买买”的现实下,包括GSK在内的巨头体格越来越大,但并不是每一家都保持健壮,肥胖的阴云时时笼罩。如今,巨头们已渐渐不再热衷于扩大体量,取而代之的是大刀阔斧地拆分非核心板块,专注看家业务。

这与全球医药行业的政策导向变化有关。在中国,药品集采、医保谈判正在一步步挤压仿制药的药价水分;在美国,针对仿制药的价格垄断调查也一直在开展。2021年5月10日,英国的反垄断部门宣布,葛兰素史克、默克以及雅莱三家跨国药企违反竞争法,对三家公司分别罚款,其中,GSK被罚222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01亿元)。

相比普药、保健品等竞争白热化的品种,创新药的利润空间还未受到太大的压缩,GSK等外资巨头自然希望长期保持领先优势。但创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前期的研发,剥离非核心药物,一方面可以“聚精会神搞建设”,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短期内汇聚较多的现金流,助推“一心一意谋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全球范围内,限制药价之势不会停止,随着药价下行的压力增加,各大药企瘦身的局势或仍持续。

GSK在一众外企之中又显得更加特殊。2013年中国的反腐风潮之后,GSK全球业务都受到影响,销售额低迷,研发失利,股价下挫。

有消息称,未来GSK就将进一步拆分为制药和疫苗部门。对此,健识局第一时间咨询GSK,未收到明确回复。中美史克回应健识局,此次分拆对中美史克业务的一切影响以GSK官方口径为准。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尚景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