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年度导演张艺谋:步履不停,创新是永恒的追求

2024年1月2日 文/ 里昂 编辑/ 孤鸽

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勤奋高效,近3年来有5部电影上映,且题材各异,风格多元,让观众看到他在创作上的不受限制。他回归创作初心,将目光投向更为本真的叙事层面与戏剧张力中,用细节讲述人的情感,有一种轻装上阵的洒脱和自由。持续工作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很庆幸自己的作品还有观众看,一直保持着感恩时代的心态,而作品就是对观众、对时代最好的回馈。

作者|里昂、编辑|孤鸽

2023年,张艺谋的履历表很是丰厚。大年初一,执导的电影《满江红》上映,拿下春节档票房冠军;4月,担任北影节天坛奖评委会主席;5月,担任监制的网剧《雪迷宫》开机;9月,执导的新片《第二十条》杀青;9月底,执导的电影《坚如磐石》上映,拿下国庆档票房冠军;10月,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1月,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面对荣誉,他发表感言时说:“我把它看作新的开始,之后会好好努力,继续拍出好电影。”

作为导演,张艺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近3年来,他已经有5部电影上映,在创作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重要的是,这5部作品题材各异,风格多元,让观众看到张艺谋在创作上的不受限制。

经历过早期的艺术电影,中期的商业大片时代,来到古稀之年的张艺谋在创作上回归初心,更加自由自在、热切而纯粹。他不再追求电影形式上的浓烈,而是返璞归真,在人物和故事上下功夫,重新学习拍电影,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他很庆幸,自己的作品还有观众看,一直保持着感恩时代的心态。在他看来,是时代给了他机遇。

创作不设限,最重要的是创新

已经年过70岁的张艺谋,仍然保持着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渴望,有时间就在网上看各种信息,努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他觉得,思考学习很重要,不要总是老一套。每拍一部电影,都希望有所创新,干自己没有干过的事情。

在剧本开发之初,他会给编剧相当宽松的创作自由。比如拍摄《狙击手》前,他只是给了编剧几个关键词:抗美援朝、唤起观众强烈情感、避免宏大叙事。他不喜欢给自己的创作设限,在他看来,一位职业导演,给他什么题材都能拍。

所以,这几年观众看到了张艺谋职业生涯中,创作类型最为丰富多元的一个阶段,谍战片、战争片、历史片、犯罪悬疑片等不同类型题材,他都尝试过了。

春节档上映的《满江红》,取景地在山西太原一个古城的宅子里。接到这个项目时,张艺谋只扔给编剧陈宇一个关键词:一座古宅。至于要在这座宅子里讲什么故事,没有限制,写一部科幻片都行。这给了编剧创作上的极大自由,陈宇先是想到一群小人物来到宅子里,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没想着活着出去。为了让故事上升到一定格局,他又联想到岳飞那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最终,影片围绕“密信”这个麦格芬,让形形色色的人物在一座封闭的大院里,上演了一出“剧本杀”。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秦桧不想让其他人知道金国使者给他带来的信,另一条线是士兵张大等人布局,试图套出岳飞临死前在狱中的留言。两条线不断交锋汇合,正反双方都在设局,拼智商,也拼人性,节奏非常快,还有层层反转,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

影片运用经典的“三一律”原则,在限定的时间和限定的空间完成整个故事推进,破案推理的过程和影片的时长几乎严丝合缝。张艺谋亦在采访中透露,他很喜欢传统民间文化的“走马灯”,它能呈现出叙事时空的压缩效果。所以,《满江红》既创新地运用了年轻人中流行的剧本杀游戏,又融合了“走马灯”式分段结构,让一部古装片有了现代感。

《坚如磐石》稍微有些特殊,当时剧本递到张艺谋手中的时候,基本已经成形了。编剧陈宇写完这个故事之后,本来打算自己拿来拍,但由于题材尺度原因,需要一个创作经验极其丰富、操作能力极强、资源更为雄厚的导演来做这件事。最终,剧本落到张艺谋手中,他很喜欢这个故事,觉得很特别,“很犀利,非常有力量”。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和尝试。

这是张艺谋少有的都市题材电影,早在筹备时,他就和摄影师罗攀商量,希望打造出一种赛博朋克视觉风格,呈现出一种迷离梦幻、不真实的美感。这种颠覆传统的视觉美学,既符合重庆这座山城的气质,又与扫黑主题契合。

导演在和团队进行了多次效果测试后,最终选择了独特的反射形式和反光材料,来配合取景地特色和人物关系的呈现。观众会从玻璃墙外看到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映照在人物身上的样子,就算是一家三口在家吃饭,也会有不同颜色的光照在他们脸上,衬托出他们各自的心事。

很多看过《坚如磐石》的观众,给出的反馈是“最不像张艺谋的一部电影”。或许,这正是张艺谋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坚如磐石》在题材上的大胆犀利、作品呈现出的力量感以及拍摄制作的复杂性,对如今的张艺谋都有着很大吸引力。

《满江红》和《坚如磐石》上映之后,都有不同的声音,但张艺谋似乎并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做一些创新,在有限的时间里,多拍几部留得下来的作品。甚至,他要拍电竞剧《英雄联盟》,这个题材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却充满挑战。

时间的紧迫感与行动的高效

从2020年11月上映的《一秒钟》算起,3年时间,张艺谋已经有5部电影与观众见面,创作力惊人。张艺谋经常开玩笑说,自己不是在拍电影,就是在去拍电影的路上。

这种旺盛的创作精力,对应的是他在行动上的高效和果断。《坚如磐石》是雷佳音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雷佳音记得第一次见导演时,本以为就是聊聊天,先熟络一下感情,没想到一见面就围在一起开始聊剧本,谈对于角色的理解。很多和张艺谋合作过的演员都有过类似感受,张艺谋不喜欢寒暄客套,没有废话,见面之后就直接进入正题,只有工作。

《坚如磐石》中有一场机场戏,是张艺谋临时调整的。演员孙艺洲搭乘的飞机遭遇雷暴延误,等他落地之后,发现导演和剧组各部门已经在机场等候多时,直接就在机场开机拍了。剧组的任何变动因素,在张艺谋眼里,都有化解的办法,迅速做出反应,绝不耽误创作。

如今的张艺谋,似乎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每时每刻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工作效率惊人,白天拍摄,晚上剪辑,所以电影关机不久就能完成粗剪。他一天可以连续工作20小时,并且保持头脑清晰,思维活跃,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惊讶于其巨大的能量与热情。

张艺谋有一种能力,可以“一心多用”,同时推进几个项目。2018年,张艺谋接到《坚如磐石》这个项目时,手头正在忙着《一秒钟》,在修改《坚如磐石》剧本的同时,他抽出两个月时间跑去把《一秒钟》拍完。

他觉得,如果每年没有一个新的电影项目在运作,就是在虚度自己。一些大型活动和舞台剧,如果自己感兴趣,他也会尽量抽时间去做。

在一次活动上,张艺谋说,很少有完美的剧本,自己当了那么多年导演,到现在还有一个奢望,就是明天能遇到一个好剧本,然后经过6个月的修改,它就能拍了。如果能这样的话,就觉得自己很幸福,但这样幸福的事情从来没发生过。事实是,任何一个剧本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短则1年,长则5年,然后才能拍摄。原本他以为是自己太笨的关系,后来发现其他导演还没有自己快,他基本还能保持一年一部电影的节奏。

这段看似有些“凡尔赛”的发言,其实正是来自张艺谋对于创作的紧迫感。他觉得工作的理想状态是,在拍摄一部电影的同时,有另一部已经准备好的剧本在等着他。

编剧陈宇和张艺谋合作过3部作品,分别是《坚如磐石》《狙击手》和《满江红》,算是这几年张艺谋的御用编剧。陈宇曾说,自己在创作上要努力跟上导演的步伐。但后来他发现,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持续为导演输出好的故事,因为导演的创作步伐太快了。张艺谋的新片《第二十条》今年9月份杀青,编剧是李萌,之前曾编剧过电影《铤而走险》,和张艺谋是第一次合作。

和演员的合作上,张艺谋也讲究一种高效,除非像《狙击手》这种必须使用新人的戏,他尽量选择合作过的熟悉演员,这样就省去了创作中的磨合时间,这几年雷佳音、张译、于和伟等演员在他几部戏中连轴转。

另外,在张艺谋看来,导演也需要有好的体力,平时要锻炼身体,还要注意饮食,烟酒不沾,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大脑,才能做好这份工作。在《满江红》中有过合作的演员岳云鹏也感叹张艺谋的自律,“不管几点收工,他回去都要快走一小时,风雨无阻。”张艺谋说,所幸自己身体比较好,没什么大毛病。

演员张译记得,拍《一秒钟》时,有一次爬一个沙漠,他爬得都快累死了,但张艺谋却如履平地,都不带喘的,上去就指点这片景怎样。他惊叹,一个将近70岁的人,每天睡得少,吃得也少,为何精力会如此旺盛。

回到对故事的迷恋上

这几年,从作品的题材和类型来看,张艺谋的创作回归自我,有一种轻装上阵的洒脱和自由。他经常强调,面对创作,要保持一种低姿态,以平常心对待,回到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中,从最小的细节去塑造人,讲述人的情感。

《坚如磐石》聚焦人性挣扎与公平正义,用当代都市犯罪题材,讲述了一个相对古典主义的莎士比亚式的悲剧,甚至还有古希腊悲剧的一些经典母题,如“弑父”困境的展现。拍《狙击手》时,剧作上采用了“三一律”的戏剧结构,将整个故事框定在两个小时,以真实鲜活的个体视角,以及20人的微型战场,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战争题材的硬核叙事。《满江红》则直接把一群小人物困在一座古宅里,老老实实讲故事,主题又上升到家国情怀的表达上。

编剧陈宇明显能感觉到张艺谋这些年在创作路径上的微妙变化,就是“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回归到电影艺术最朴素的叙事上”。以前的张艺谋在电影形式上探索得很远,对于色彩、构图、造型有着极致的追求,现在他不再追求那些东西,而是回到最质朴的对于人物的迷恋、故事的迷恋上。

做减法是张艺谋近些年所追求的创作方向,他似乎进入到另一维度的影像空间,不断收紧他曾经最为擅长的宏大场面与视觉奇观,转而将目光投向更为本真的叙事层面与戏剧张力中。

拍《坚如磐石》时,有个细节让演员李乃文印象很深刻。试妆的时候,他听到导演要求所有演员不许化妆,就是为了达到最真实的效果。李乃文特别高兴,之后拍其他戏,造型给他化妆时,他都拒绝,“张艺谋导演的戏都不让化妆,你们好意思吗?”

对于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来说,视觉风格是他依然探索的命题。只不过现阶段他不再一味追求形式感,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故事用更加风格化的视听手法呈现出来。

张艺谋坦言,自己在早期的电影创作中,比较强调视觉语言,但到了中后期,开始有意补上另外一门课,塑造好人物、讲好故事。在视觉强的同时,还要故事强、人物强,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

在张艺谋看来,电影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行业。总有人问他,年龄这么大了,还在不停地忙,图什么。张艺谋说,啥也不图,其实就是一种习惯,你热爱就会想继续做。

他曾说过,“我的同代人,可能比我小的人都退休了。并且,我本该是一名工人,我的工友,他们也都早就退休了。我呢?非常幸运地把自己的爱好当成了职业,这实在是因为时代,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机遇”。

他很庆幸自己的作品还有观众看,一直保持着感恩时代的心态。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无疑就是对观众、对时代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