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5年下滑27%,如何挽救中药产业?

2023年3月6日 文/ 曾嘉艺 编辑/ 江芸 贾亭

全国进入两会时间,中医药成为今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2021年政府报告中的目标“要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后,更进一步为中医药发展指明方向。

健识局注意到,这两年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2022年国务院首次发布《“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划》;年末发布《关于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再到今年2月28日《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医疗、医药、医保已经全面设计好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组合。

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针对这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质量提升等。

连续几年不振的中医药行业有望迎来一丝曙光。

中成药营收下滑近三成

据全国工业医药协会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为6697亿元,到了2021年全国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4862亿元。

5年下来,在医疗总费用、医保支出都连年增长的情况下,中成药产业较2016年下降了27%。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卢庆国认为,药材价格连年上涨,近5年中成药的销售却在减少,中药的药效没有保证是重要原因之一。“只讲道地药材概念却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造成药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卢庆国建议,尽快修订药典,大幅提高中药材及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标准,保证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卢庆国指的“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目前,我国常用中药材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种植面积达到330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四大怀药、浙八味、川药、关药、秦药等道地药材优势产区。

但道地药材资源无序开发、品种创新不足、质量安全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也影响中医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国家卫健委2022年9月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冷向阳认为,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卫生体系仍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徐兰宾建议,应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整合中医药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力量,建立健全贯穿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制造、中医药服务全周期、全链条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特别是抢占中国传统医药国际标准的主导权。

从中药种植养殖的源头开展全过程溯源,不少代表委员有自己的见解。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黄东红建议,以几个中药种植大省湘赣粤为试点,促进中药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和加工。

中药材种养殖主要在农村地区,正契合当下乡村振兴的主潮流。全国人大代表、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建议,构建“时尚中药乡村振兴联盟”,通过中药材产地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当地企业落实配合的方式,带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开展全流程溯源的除了两大龙头中国中药和同仁堂,佛慈制药、信邦制药、浙江震元、香雪制药等企业都在从源头布局中药材种植;云南白药、宛西制药、振东制药、步长制药、天士力制药、康缘药业等企业则依托“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获得高质量药材。

如何让中药更有效

除了药材端,中成药临床应用也是中医药行业最引发讨论的话题。

中药到底疗效如何?副作用又有哪些?很多中成药都无法明确这些信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建议,国家要牵头筹建中医药类国家实验室,增加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表示,为更好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必须从中医病机基础理论、诊断标准、中药成分标准化和新剂型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李杰表示,为了加快中医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建议鼓励生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共同成立新药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化药和生物药领域上市许可人制度已经运作十分成熟。CRO、创新药企、CDMO企业各司其职,不断向市场输出新品种。中成药行业的许可人制度还没有形成商业模式。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建议,尽快全面落实《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切实增强药品上市许可人研发中药新药的信心。

在实际应用中,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建议,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不应该区分中医和西医,应该中西医两种技术兼备。全国政协委员、首届岐黄学者杨宇飞建议:研究出台新的医学指导政策,学习名中医辩证医治算法,以中西并重的方式全面系统地推动“智慧中医”。

撰稿|曾嘉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王嘉琪

插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