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每天跟火打交道的人,如何成为冬奥会的制冰师?

2021年6月25日 文/ 周雨禾 编辑/ 孤鸽

作者丨周雨禾

编辑丨孤鸽

服务北京冬奥,期待冬梦之约

2015年7月31日17时57分,在吉隆坡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中国北京赢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为了迎接奥运赛事,大量基层服务者全身心投入冬奥一线工作中,成为赛事顺利举办的重要基础。这些幕后英雄里就包括了一批从钢铁厂工人转变而来的制冰师。

由洪泠导演、郭涛主演的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之《冰与火》,以中国工人群体为创作原型,讲述了炼钢工下岗后再就业,通过自身努力,由制冰小白修炼为顶级制冰师的故事,主角孙文海其实就是乐观、进取、专业的中国工人的缩影。

制冰并非易事,技术要求极高,能用于国际级别赛事的冰样,其光滑度、平整度,包括打点的密度,每立方米都异常严格,大型国际项目中能够拥有制冰师资格证书的也就几个人。

制冰过程亦相当繁琐,底冰就要铺十一二层,一层层往上铺完后需要埋线,再用牛奶涂抹,顶层冰铺设好了还得继续修整、修平、打点,平整度精确到毫米。冰上打点一旦出了问题,不但影响比赛成绩,也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甚至让他们受伤。

为尽可能地还原这份专业度极强的职业,《冰与火》选择在国家冰上项目场馆实景拍摄,剧组在天津蓟县发现了一个封闭式的国家冰上项目训练基地,一些运动员就在此训练。

为了贴近人物,饰演孙文海的郭涛花了大量时间重复练习撒冰的动作。冰场每立方米范围内有着固定数目的点,他在操作时需要同时配合手部幅度与脚部速度,每天循环往复地去做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练到最后,教导他的职业制冰师都称赞“冰撒得不错”。

炼钢车间特别热,是一个高温环境,又热又躁,冰场则是一个特别安静冷清、人也很少的场所,需要人们静下心来,非常细心地完成每一个步骤,不能出半点差错。两个地方的环境和技术要求难点完全不一样,本质上是天壤之别的两个工种。从“火”到“冰”的转型过程中,主人公孙文海付出了巨量的努力。

但细究这个故事,一个下岗工人职业转型中,究竟折射出怎样的理想?主人公伟大在哪里?导演洪泠跟编剧张贝思一致认为,孙文海的伟大就在于他的普通,前期设定人物形象时,她们就维持了这个观点。

虽然孙文海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代表着万万千千的普通人在经历挫折后重新振作的故事,他突破内心、重拾理想,并生动地用理想去感染观众。

就是因为他本人的普通,这个故事才显得那么的特别。

对话郭涛:

基层服务者是国家的基石

接到《理想照耀中国》之《冰与火》剧本后,郭涛第一感觉是兴奋,在他看来,这部剧每一集都是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而且,能作为演员参与一份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工作,是相当光荣的。

另一方面,他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对故事题材本身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郭涛的亲人(大爷、大妈、堂哥等)都是首钢工人,他在这种生活和工作氛围中长大,对那段历史和剧中角色的很多经历非常了解,因而更能建立起对角色的信任感。

制冰师打点“像舞蹈一样、很有仪式感”,是一个好看但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为了贴近饰演的人物,在熟读剧本的基础上,郭涛花了更多的时间练习打冰,背上一个水箱,一边往后退,一边均匀地打冰,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下足了工夫。

博客天下:您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和过程,从外形和内在去靠近人物的?

郭涛:我从小跟着我的大爷、大妈、哥哥他们一块长大,对钢厂工人的生活、人物的感觉比较了解,从内在和外形算是比较贴近这个人物的。除了这点以外,剧本是最重要的,也会研读剧本,展开更深入的了解。另外,我们去了国家冰上运动训练基地进行实景拍摄,在那里我会跟相关的工作人员、教练员、队员以及制冰师傅交朋友,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冬奥的内容,包括制冰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对冬季项目的管理知识,丰富了对人物的理解。

博客天下:您觉得孙文海的理想和信念感体现在哪里?

郭涛:我觉得孙文海这个人物有我们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固有的一些特质,他们作为首都的钢厂工人,有一种自豪感,但是突然下岗了,很多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展现自己。更何况孙文海在车间里头又是一个优秀的工人,很有号召力。他会有点壮志未酬的感觉,遇到冬奥会这样一个特殊的使命,这个机遇把他又重新推到了历史舞台上,我觉得也是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吧,他会在这个过程中施展自己的特点、个人技术,他的理想和信念感在剧情中写得挺有力度的。

博客天下:在人物塑造上,您与导演、编剧之间有过怎样的讨论?

郭涛:能够参加这样一个拍摄,本身就是一种光荣。《理想照耀中国》这个为党献礼的题材,促使我们对拍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表演、每一个细节都会细心把握,希望能够十足还原生活,去找到真正能感染观众、振奋人心的一些桥段、一些剧情。当然,肯定还是需要更多的幕后工作人员,给演员更多的支持,我们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博客天下:您觉得孙文海身上的特殊性和闪光点是什么?这个角色最打动您的特质是什么?

郭涛:这个社会有很多为了国家的建设而付出自己的身心乃至于生命的人,我觉得这些人物看似我们生活当中的普通人,但其实他们是我们现代文明、现代社会里真正的英雄,这些幕后英雄正在支撑着国家。在冬奥会即将来临的这个时期,冰球场、速滑道上的运动员争金夺银的瞬间固然精彩,但更主要的还是幕后很多工作人员在默默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技术方面的支持、服务,才能换来运动员的成绩。

博客天下:参加《冰与火》的拍摄后,您对中国的历史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

郭涛:《理想照耀中国》第一集故事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战争年代开始的,我们这集戏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过渡到现在,明年冬奥会即将举办,我国正处于一个最辉煌、最闪耀的时代,我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曾经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一些困难,最终得到了和平的一个年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我感觉到一种真正的幸福,为国家的强大感到骄傲。

博客天下:塑造这个人物,对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示?您认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从孙文海身上学到什么特质?

郭涛:什么品质?这是个好问题。其实有句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像孙文海这样的一些下岗工人通过自己努力转型去做一些更基层的服务工作,一定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大家学习的一代人、一批人,这个社会每个角落、每个位置上都需要这样的基石,有了这种基石才能让我们国家更强大、更稳健。

对话洪泠:

职业转型中重拾人生理想

孙文海是以中国工人集体为原型创作出来的角色,在前期走访由下岗炼钢工转业而来的制冰师时,导演洪泠发现大家刚开始都只是怀着一个做好工作的朴素想法,不知道新职业到底代表什么,有人还以为是“做冰棍”,但干着干着,他们都慢慢爱上了这份工作。

曾经,孙文海因为大环境失去了一份工作,有6年的迷茫时期,突然有一天得到了能做制冰师的机会,在熟悉新工作的时候,他看到运动员为备战冬奥会刻苦训练时绝美、令人震撼的身姿,便有了干好手上工作的强烈渴望,也有了慢慢重拾自己理想的热情。

《冰与火》这一集的题眼就是人物内心的转变与自我和解。孙文海本身是一个突然下岗、十分迷茫的中年男人,渐渐地,在爱上新工作的过程中,他克服了自身的顾虑和大男人的自尊心,让人生再一次走上正轨。洪泠说,下岗工人孙文海职业转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重拾理想的过程,

博客天下:主演是如何定下来的?您觉得郭涛适合这个角色的原因是什么?

洪泠:郭涛老师其实我们定得挺早的,一跟他说,他马上就同意了,我觉得这是双方都觉得合适的结果,我们当时没有想太多的其他人选。我们原来设定主角,就是一个比较“爷们儿”、自尊心很强、爱面子,但是很努力、很励志的一个人。郭涛老师的糙汉形象和我们想象中有轴劲的孙文海,其实是非常贴合的,而且郭涛老师也演过不少这样的角色。其次,郭涛老师特别有生活的质感,比如在定妆的时候郭老师说得把皱纹留着等等,他对人物的理解,跟我们想追求的人物生活质感,甚至角色的定位想象都是不约而同的。最主要是郭涛老师骨子里那股不放弃的劲儿,饰演孙文海真的很合适。

博客天下:体育评论员黄健翔也参演了这一集,想问您邀请他出演主任一角的原因是什么?

洪泠:我们当时还没有定主任这个角色,想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选角方案,一直在抓脑袋想这个事。主任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傅导就提自己有个朋友叫做黄健翔,我立刻说行,因为黄健翔老师其实老在电影里客串解说员,是那种自带一些喜感的热心肠的领导,我觉得黄健翔老师的感觉特别合适,他这个角色定得也挺快。

博客天下:您跟几位演员就角色本身有过怎样的讨论?怎么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角色的?

洪泠:定妆完围读的时候,我跟郭涛老师带几个演员一起敞开聊天,那天郭老师还很动情地说,他有个叔叔还是伯伯是类似孙文海这样的一个人,下岗后经历了很低迷的一段时期,留恋呆过的旧厂房,怪不得他特别想演这个人。当时我们聊了孙文海这个人,从内心的失落、迷茫,到为什么会自尊心强,等等,分享了很多人物的想法,让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之后在拍摄的时候,郭老师基本是一两条过,因为他做了很多的功课,没有太多需要克服的地方。

这一集我帮助演员最多的地方可能是一些喜剧的节奏,在创造喜感方面,一些小戏、郭老师一些小眼神,每条都可能有些好的地方或有些不够的地方,我们都会互相沟通。有时候郭老师演着觉得可能不太对了,我就跟他说其实可以有些这样的处理。喜剧风格的拍摄真的需要剧组在现场碰一下,才能演出一些节奏感和诙谐的感觉。

博客天下:您觉得最好的一场戏是哪一场?为什么?

洪泠:我感觉郭涛老师全程发挥得还挺平均的,因为他是特别成熟的演员,对这个人物的演绎也相当贴合。让我觉得最给力的是最后他打点的那一场,郭老师特别在线,不但有信念感,还给出了打点时不放弃的眼神,真的看上去好努力。

其实喜剧最重要的不是好不好笑,还得有动人的那一面。对我来讲,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郭老师演得让人觉得这个人很诙谐、很小人物,结果最后人家咬着牙关上冰了,就很动人。这一集希望给观众一种感觉,我们身边的人都在努力,所以我们也得努力。

博客天下:您觉得孙文海有着怎样的理想?

洪泠:我觉得他的理想就是做好手上的工作吧,这一集其实是一个寻找理想的过程,他一开始接这工作并不知道是啥,直到发现了工作的价值,就觉得人生有奔头,活得有意义了。他发现原来我做这份工作是为了冬奥会,他瞬间感觉自己也参与了一个伟大的事件。孙文海的理想,我觉得就是小人物的荣耀,原来小人物也能参与到国家的一个集体事件,这是非常令人满足的一个心理。孙文海转变了内心,收获了新的人生,是一个在逆境中不放弃的人。

博客天下:对这一集所涉及的人物,其所在的领域,乃至更宏观的历史,您有什么新的认识?

洪泠:下岗工人的题材其实我是第一次做,跟他们转岗那批人聊也挺多。我觉得触动最大的是,让我感觉了中国人过日子那种虽然普通但非常热络的感觉,无论遇到什么,日子还是要好好过下去,这是他们传递给我的朴实、真挚的心态。日子该过还得过,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儿顶着,天塌下来能当被子盖……这帮人就是这么过日子的,过得也很开心,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