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淘汰赛!海正复星江中等高管离职(附05.05最新名单)

2020年5月5日 文/ 王小楠 编辑/ 严冬雪

尽管新冠疫情已逐渐过去,但不少药企重量级高管岗位相继宣布人事变动。

4月30日,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高级副总裁王海彬女士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王海彬女士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辞去上述职务后,王海彬女士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

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4月,已有18位药企高管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并获得批准。其中包括了泰德制药总裁孔泰、人福药业董事长王学海、复星医药副总裁戴昆等。

除东诚药业的董事兼副总经理齐东绮是已至退休年龄之外,其他几人均是以个人原因或工作调动为由选择离职。

事实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众多药企不得不暂停传统的营销模式,开始尝试线上推广的方式并直接挖掘广阔的消费者市场。再加一致性评、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药政改革持续推进,各家药企就必须面对转型升级的环境变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2020年被业界认为创新药品将迎来大爆发的元年,从业界知名药企,如石药集团、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转向创新药、高端仿制药的转型,所导致的人才争夺战,让各大药企之间的高端人才的变动也非常值得关注。

本次众多药企是进行人事及战略架构调整,但这背后更多的是产业格局的剧烈变动以及市场格局的重新塑造,而中国市场在“4+7”带量采购等政策下引发的一系列变革,都将重塑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

药企面临转型淘汰

人才储备是今后行业发展的关键

显然,药企之间的人事调整,仅仅是产业变革的前奏。

健识局注意到,东阿阿胶的助理总裁田维和吴中药业的执行总裁林加善相继以个人原因提出了辞呈。而在此之前,这两人的直系领导东阿阿胶原总裁秦玉峰以及吴中药业原董事长赵唯一分别在2020年1月和3月离职。

这一系列的人事变化仅仅是公司内部调整营销体系的开始。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由于需要自身营销体系的建设,因此人才的储备是药企转型的关键,另一方面,药企一旦从策略上调整营销体系,那势必就会出现大面积人员调整的情况。

图/ 视觉中国

这也是医药行业在2020以来频繁出现高管离职背后的根本原因。此前,据健识局的不完全统计,就在今年1-3月已有60位高管离职,不少上市药企的业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孔泰由于个人原因离职,也引发了业界的关注。健识局查阅到该公司早在2014年拟深交所上市未果。在业界来看,该公司产品单一存在市场竞争风险,是其IPO失败的主要原因。

随后,泰德制药的主打品种前列地尔注射液被各地列入辅助用药目录,公司也走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十字路口。

而东阿阿胶、吴中药业、泰德制药仅仅是目前医药转型之路上的代表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商业结构被迫从多层级变成单层级,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组织架构、营销团队和市场布局都需要进行大调整,以此开拓市场新的有效渠道,但这个营销转型是难度大且进度缓慢的。

“这是行业淘汰的过程,也是药企之间人才竞争的结果。”业内普遍认为,不少药企的管理者因还抱着固有思维,无论是战略思维,还是战术运用,都无法找到未来行业的突破点,必将会面临产业的洗牌。

医药产业环境巨变

各家药企调整战略部署抵御“寒冬”

目前,医药产业正在经历变革与整合的时期,都会迎来各种资源的结构调整,药企升级转型的管理新方式、营销新手段,也加速了人才之间的流动。

尽管行业不断传出高管离职的消息,但相比于其他传统行业,医药人的日子还算好过。据薪智发布的《疫情后各行业薪酬情况及应对策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医药行业的整体薪资稍有上涨,上涨幅度为8.64%。

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之下,医药行业一片利好,行业内企业对人力资源预算都很乐观,不管是招聘预算、薪酬预算还是培训、福利预算都呈现上涨的趋势。

据健识局了解,在疫情期间,拜耳、阿斯利康、辉瑞、西安杨森、石药集团等多家药企为了鼓励员工,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薪资调整。

在现有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随着人才标准正在全面调整,也要求企业必须搭建新的人才体系。在这种局面下,药企的管理层也不得不主动淘汰一些人,同时引进具备专业能力,且与企业现阶段发展相匹配的人才。

事实上,“两票制”、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医药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在合规等压力之下,已有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调整营销业务,收缩研发条线,甚至裁员,以抵御行业发展的寒冬。

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内医药领域新政频出之际,各家药企不断调整人员和战略部署,也是无奈之举。随着更多新政的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加入到调整队伍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