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账上躺着86亿资金还急着上市,拼多多到底有多怕资本寒冬?

2018年7月2日 文/ 编辑/

资本寒冬到来,拼多多显然很紧张。如果二级市场持续不振,会进一步传导至一级市场。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接下来融资变得尤为艰难,二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无法像以前那样在二级市场获得良好回报。

▲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峥

作者|唐郡

编辑|徐伟

独角兽争先上市正在变成一种潮流。

才3岁的社交电商黑马拼多多,赶在7月前,向美国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虽然连年亏损,但拼多多账上并不缺钱。市界(ID:newsseeker)注意到,截至今年3月31日,拼多多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高达86亿元人民币。

此次拼多多拟通过IPO最多筹集10亿美元,预计IPO完成后,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将达人民币150亿元左右。自2015年成立以来,拼多多累计亏损仅13亿元(含期权支出),远低于其庞大的现金储备。

囤积上百亿资金,拼多多到底想干什么?

电商黑马拼多多

在招股书中,拼多多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创新和快速发展的“新电子商务”平台,为买家提供超值的商品和有趣的互动购物体验。

拼多多诞生于2015年9月,此时的电子商务领域被普遍认为格局已定。但这家新生平台却瞄准三四线城市尚未被充分发掘的消费力量,通过开创性的“团队购买”模式迅速打开局面,从巨头割据的间隙杀出一条血路。

具体而言,拼多多鼓励买家将产品信息通过社交网络(微信和QQ)分享给家人、朋友或其他社交联系人,以便通过“团队购买”的方式获取更有优势的产品价格。平台本身则通过这种病毒营销方式迅速积累其巨大的流量。

截至2017年底和2018年3月底,拼多多App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6500万和1.03亿。换言之,今年第一季度,其平均月活用户增加了近4000万。

多个大数据机构统计结果显示,拼多多App的渗透率已超过京东,位列电商App品类第二,仅次于淘宝。

丰沛的流量带来了高额成交。

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GMV(网站成交金额)分别为1412亿元和662亿元;移动平台订单总数分别达到43亿和17亿。

平台则通过向商家提供服务获得收入。招股书显示,2016年,拼多多主要收入来源为商品销售,即平台直接向买家销售商品。但由于商品定价过低,毛利率竟是负值。

2017年起,随着成交量放大,拼多多开始转型为商家提供在线市场服务,主要包括销售广告位和平台服务佣金。今年第一季度,平台总收入高达13.85亿元,是去年同期收入的37倍。

创始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说道,它(拼多多)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的可能性。同时,他也承认,它毕竟只是一个三岁的小孩,身上还有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和许多危险和挑战。

实际上在近期,拼多多经历了平台商品涉黄涉暴、商家集体暴力维权等负面舆论,而平台商品质量低劣、用户粘性较低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

信中,黄峥将拼多多上市形容为“这么早进入不可控的资本市场”。外界的疑虑也多聚焦在这一点,拼多多为何急于带病上市?

年内疯狂融资百亿

黄峥在信中回应称,拼多多“往后看3年、5年还是更长的时间上市其实没实质区别”。他希望拼多多“所有的成长也应该为公众所分享”。

尽管如此,外界更多将其上市的原因归结于“急于融资”。

市界(ID:newsseeker)研究发现,“急于融资”并不是拼多多当下才有的状态。纵观其财务数据,公司账面现金规模远高于收入规模,且随着后者的扩张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2017年年末、2018年第一季度末,拼多多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人民币13.20亿元、30.58亿元、86.34亿元。同期,公司收入规模分别仅为5.05亿元、17.44亿元和13.85亿元。

据招股书,这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为银行存款,来源则以股权融资为主。

天眼查数据显示,拼多多至今公布过4轮融资,其中,2016年公布3轮,2018年公布1轮。对照招股书来看,最近一次融资在今年第一季度完成,金额为55亿元左右。

拼多多表示,迄今为止,上述股权融资得来的现金主要用于为公司经营和投资活动提供现金。

从现金流结构来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自2016年起持续为正,并不需要额外补贴;投资活动花费的现金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顶峰,为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余额比重不到10%。

也就是说,在过去3年的经营中,尽管持续亏损,但拼多多积累了大量现金,可谓兵强马壮。

本轮IPO中,拼多多预计最多将融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如此一来,公司账面现金规模将进一步增至150亿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算上年初的融资和本轮IPO,拼多多仅在今年就将筹得超过110亿元资金。

如此庞大的资金规模,它要用来干什么?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增长已达临界点?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为16.90亿元、21.44亿元和12.17亿元,占同期总收入比例分别为79.3%、83.2%和92.3%。

该项支出占比远远超过了平台同期综合毛利率,是其陷入亏损的主要原因。并且,该项支出占比正在不断攀升,说明拼多多正面临较大的扩张压力。

多方观点认为,拼多多的用户增长已到瓶颈,销售和营销费用大增是一个信号。

众所周知,拼多多迅速扩张的过程中,腾讯系社交产品微信和QQ功不可没。但依靠腾讯流量成长起来的平台都有一个特点,从0到1亿容易,再往上增长就比较困难。拼多多当前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03亿,已经抵达这个临界点。

事实上,从拼多多招股书长达40多页的风险提示中,首当其冲就是增长风险。拼多多坦言,平台无法保证未来能够保持过去的增长率,增长可能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不仅如此,淘宝和京东相继推出对标拼多多的低定价产品,拼多多的价格优势可能丧失。对此,其在风险提示中表达了对正在或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的担忧。

不少人士也指出,靠极低定价聚拢的用户缺乏粘性,价格优势丧失之后,这部分用户很难留存;定价过低同样会导致优质商家和商品很难在平台上聚集,影响购买体验。

囤积粮草,用户拓宽护城河,是黄峥在考虑的问题。

拼多多表示,目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未来从运营中获得的现金流量,将足以满足至少在未来12个月内预计的营运资本要求和资本支出。至于IPO募集的资金,拼多多打算将其用于业务拓展、技术研究和开发、补充运营资金及潜在的战略投资和收购。

此外,或许还有来自宏观层面的影响。2017年以来,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感受到阵阵寒意。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大幅减少,二级市场股价跌落谷底,债务违约、质押爆仓频现,更加触目惊心。

如果二级市场持续不振,会进一步传导至一级市场。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企业接下来融资变得尤为艰难,二是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无法像以前那样在二级市场获得良好回报。

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早已不是新鲜事。以小米为例,上市前,其估值高达1000亿美元。然而,最新消息称,小米港股发售价格约17港元/股,整体估值约540亿美元,缩水将近一半。

一切都指向一个词:缺钱。无论扩张、转型、还是“御寒”,都需要资金。

此前在A股,但凡有一个能讲好故事的公司,股价飙升,估值成几何倍式增长,但最近投资者变聪明了,360、富士康都是例子。而拼多多要去的地方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那片土地上,人们不相信美妙的故事,更愿意看见能有多少现实的回报。

拼多多能否实现在资金上无缝衔接,为那片土地上的公众分享成长,欢迎在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