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中国平安,三季报中的“AB面”

2022年11月1日 文/ 编辑/

最早以“大动作”展现寿险改革决心的平安,开始以更多指标显露成效,早期开启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多个业务板块内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当下,以寿险改革和数字化转型加固的专业与实力,让平安能够对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支持。

作者 |余鱼

编辑 |刘肖迎

在2022年三季报的财报季尾声,保险业几大公司陆续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平安是其中最早的一家。

作为早期国内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如今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用过去30余年时间从单一保险业发展至综合金融,再横向跨越至医疗健康产业,当前最新总资产规模已达10.76万亿元。

这个过程中,平安从2019年开始的寿险改革,以及从更早的2012年左右开始构筑的医疗版图,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当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国内疫情冲击供给,保险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身在其中的中国平安,通过三季报数据传递出其怎样的节奏和路径?

01、寿险改革再进一步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稳健依然是平安经营情况的关键词。

2022年1-9月,中国平安实现收入8702.02亿元,归母净利润764.63亿元,同比有小幅下滑,但归母营运利润达到1232.88亿元,实现了3.8%的同比增长。

在疫情及资本市场持续承压的环境下,整个保险行业也需要共同面临不同程度的业绩压力,2022年1-9月前五大保险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同比降幅均值分别为1.08%和17.95%。

如果对营业总收入、净利润以及净利率三个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中国平安在业绩规模绝对值和盈利能力上,依然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与财报数据的优势相对应的,是中国平安当前在个人客户数、集团内含价值方面的不断增长。

截至2022年9月末,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接近2.28亿,较年初增长了2.6%,客均合同数较年初增长了1.7%至2.96个。

所谓内含价值,指的是截至某个日期,一家保险公司所有有效保单未来利润的贴现值,针对的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而在寿险和健康险之外,中国平安还有财产险、银行、证券和科技等多个业务板块,将这部分业务以一个经调整后的资产净值来体现,再加上内含价值,就能得出一个集团的整体内含价值。

以半年报数据为比较,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内含价值为9066.19亿元,而集团内含价值达到1.44万亿元,自2017年以来始终居于行业最高。

除此之外保险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叫做新业务价值,指的是保险公司本年度内销售的保单,预计未来能够产生利润的贴现金额。保险公司每年的新业务价值越多,可以成为未来利润的“蓄水池”也就越大。

2019年开始,平安成为五家险企中最早有寿险改革“大动作”的,直观数据来看,其个险代理人在年内缩减200多万人,2020年和2021年也均有减少,其团队优化时间和规模领先于另外四家险企,这让2016年至2019年间在新业务价值指标上领先的平安,从 2020年开始更早出现回落。

目前平安代理人数量降幅已逐渐收窄,与此同时,其代理人队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截至9月末,公司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8倍。

而这一动作对未来业务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同比增长超过22%,横向比较来看,其人均新业务价值在6月末达到3.77万元,保持在五家保险公司之首。

寿险改革是“渠道+产品”的改革,渠道改革方面除了代理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平安寿险还与平安银行进行深化融合,银保新优才队伍坚持严选增优,引入高学历精英队伍,同时通过平安寿险社区网格化模式在25个城市进行试点,试点“孤儿单”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7个百分点,持续探索下沉市场的保险消费场景和渠道创新。

产品方面,平安以“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为理念,加大了有竞争力的产品供给,通过“保险+健康管理”、“ 保险+居家养老”、“ 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起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是响应国家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倡导的具体表现。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平安的13个月保单继续率从2020年的85.5%逐渐提高至2022年6月末的91.7%,而这一指标衡量的是保险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最难的一段路或许已经走完,寿险改革企稳之际,平安接下来的业绩表现也更值得期待。

02、从金融到医疗的数字化转型

如果回顾平安从单一保险业发展至如今“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产业版图之路,会发现其数字化转型是一条重要的脉络。

以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包括企业内部效率提升和降本增效,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较深度的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利用数字化技术连接产业链上下游等几个阶段,而平安已然成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突出案例。

在中国平安今年前三季度整体收入中,除了贡献占比最高的寿险业务外,财产保险业务创收2220.24亿元,银行业务创收1382.65亿元,另有处于成长期的医疗健康板块创收数十亿元左右,均是平安当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业务板块。

在寿险领域,以“智能拜访助手”、“智能投保双录”和“金管家”APP为代表的一系列软件和技术支持,在不断提高其投保前的营销能力、风控能力和投保后的理赔效率。具体来说,2022年上半年平安累计完成超7.8万件案件智能质检,“金管家”APP注册用户已在2022年6月末接近2.74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权益服务累计超2400万人次。

产险领域内,平安产险加强科技应用,驱动经营服务线上化,其中重点单证OCR识别平均准确率超98.3%,且被广泛应用在承保出单、理赔收单、理赔定责定损等环节,2022年上半年节约人工作业审核耗时64万小时,大幅缩短了用户等候时间。

除此之外,平安在业内首创了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要5分钟,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到了93.2%。以此高效服务为支撑,“平安好车主”APP作为国内最大的用车服务APP,截至2022年9月末拥有超过1.66亿的注册用户,累计绑定车辆突破1亿。

银行业务板块同样深化数字化经营,目前客户已经能够通过一款“平安口袋银行”APP实现包括“买房买车买保险,投资储蓄信用卡”在内的一系列金融需求,大幅节省来回跑腿和对接不同客户经理的时间。另有面向中大型客户推出的“数字财资平台”,提供业、财、税的数字化、一体化解决方案,截至9月末已服务超2500户客户。

除此之外,平安打造的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也少不了数字化应用的身影。在后疫情时代,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内的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横向打通政府、居民和服务机构三方,纵向作为医疗行业和科技应用之间的重要连接的通道,其提供的包括线上诊疗在内的一站式、全流程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正在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

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人数已超5万人,合作医院数量超1万家,海外市场方面更是已经覆盖全球16个国家,与超过1000家海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

事实上,平安旗下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健康产业之间正在形成更具协同效应的连接——截至2022年9月末,集团有超过1.46亿个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约1644万寿险客户体验过“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整体满意度达到99%。

数字化转型助力下,平安以“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正在得到更加显著和充分的释放。

03、服务实体经济

近期银保监会系统各单位将“支持实体经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关键点,解读为保险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向。

回顾平安一直以来的步调,会发现上述关键词同样贯穿于平安多个业务板块的发展。

具体来看,保险业务板块内,除了前文提到的寿险改革,是对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和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响应,各业务板块数字化转型,是对于“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持续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之外,平安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新市民”服务,在更大范围内,还通过多种投资形式,支持国家的基础建设。

疫情期间,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平安普惠推出“4+1”专项小微企业金融扶助计划,累计帮扶6万家小微企业。据统计,平安普惠上半年累计提供贷款近3000亿元,其中超80%投向小微企业主。

平安融资租赁以“融物+融资”代替过去单一融资模式,紧抓物件提升风控和物件运营能力,目前已为小微企业提供超550亿元资金支持,服务近5万家小微企业和2万余家设备厂商。

此外,银行业务板块则以减费让利和提高供应链金融“可得性、普惠性”为突出表现。

2022年1-9月,平安银行力主通过贷款利率降低支持实体经济,其发放贷款和垫款的平均收益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基点至5.94%,还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度数据,实现生态批量获客和客群深度经营,2022年1-9月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同比增长25.7%至8255.68亿元。

为助力近3亿新市民扎根城市,平安产险推出符合新市民职业特点的雇主责任险和意外险,另有以平安寿险推出的“百万医疗险”、平安养老险推出的“八闽保”为代表的普惠型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等金融服务,让新市民更好地获得“省心、省时又省钱”的城市生活。

对平安而言,支持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国家双循环发展战略,同样考验着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智慧。

注:中国平安助力白鹤滩水电站建设

中国平安利用金融工具,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提供保险保障和投融资支持,在一带一路项目总体投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累计承保工程险项目达860个;在“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平安银行提供超过80亿元资金支持水电站建设、库区民众搬迁安置、周边产业发展;平安产险为水电站工程建设提供保险保障,总保额超过60亿元;平安证券则作为联席承销商承销规模达200亿元的债券,其中不低于70%的募集资金用于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建设……

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

这些都是平安专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行业和社会展现担当的另一面。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保险业既是金融行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就需要更多承担起自身责任,适当调整自身节奏。

对此,中国平安也在三季报中表示,将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探索金融普惠创新,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的发展道路。

(除单独标注来源外,以上图片来自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