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十万元纯电新战局:名爵正面硬刚比亚迪、吉利

2025年11月26日 文/ 沐晴 编辑/ 孤鸽

现在的汽车圈,用一句话形容,要么被市场内卷淘汰,要么主动内卷突围。

要说,今年车市涨幅最快的是什么车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乘用车细分市场中,经济型乘用车A0级轿车市场的增幅是最高的。2025年1-9月,A0级轿车批发数量113.45万台,厂家批发销售累计增幅73%;国内零售数量76.81万台,零售累计增幅75%。

除了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这些用户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之外,有一位新锐选手名爵MG4在上市仅1个月时间,挤进了纯电紧凑型车榜的TOP3,更是在竞争激烈、血流成河的紧凑型车总榜单中跻身前十,将众多卡罗拉、奥迪A3、思域、帝豪等老牌明星车甩在身后。

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能与吉利星愿、比亚迪海豚一较高下吗?

名爵重回战场,要抢占小车市场

今年8月29日正式上市的名爵MG4,用6.58万元的起售价拿捏住了消费者的钱包。

今年上半年,名爵MG4月销量长期徘徊在个位数。转折出现在7月和8月,销量逐步回升至122辆和563辆。真正的爆发发生在9月——销量飙升至11790辆,较前两月激增近20倍;10月延续强势势头,销量再度突破1.1万辆。

据了解,名爵MG4上市24天,交付量就突破了1万辆。在山东地区全新MG4百台交付仪式上,有用户还曾质疑车企提前“预制订单”,存在订单造假的情况。上汽乘用车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直接在现场打开了公司内部订单系统为用户展示真实的交付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汽车市场研究的机构“车fans”也指出,全新MG4上市首月,仅山东首信一家经销商单店销量就达300台。市场反馈显示,新车对客流的拉动效应显著——到店客流普遍提升70%至80%。即便是规模较小的门店,月销量也稳定在30台左右。

如今,上汽名爵又在广州车展亮相了MG4半固态安芯版,该车型将搭载半固态电池并将于12月正式开启交付,限时补贴价格9.98万元。

这也是全球首款将半固态电池技术量产并带入10万级大众消费市场的车型,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相比其他纯电车型,能从根本上降低车辆自燃的风险,提升安全性,也能增加续航,让电动车在北方的冬天实用性增强。

此次,名爵还同期发布了全新数字IP形象“MOLI”,以国潮机甲风融合科技内核,试图以此抓住那批年轻人。

这波操作,可谓精准又激进——上汽名爵,显然打算在新能源赛道上又要“卷”出新高度了。

全新MG4上市之前,此前,上汽名爵在国内其实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

上汽名爵旗下有全新MG4、MG7 2025款、MG ES5、MG5 2026款、MG6、MG ONE等多款产品。

MG4的销量已无需赘述。除它之外,另一款车型MG5的增长势头也值得关注,2024年全年销量为47260辆,月均不足4000辆;而今年前9个月,其累计销量已达50460辆,月均跃升至约5600辆,增长势头还可以。相比之下,MG7表现平稳,月销量维持在1000辆出头,也就是MG4尚未改款上市之前,除了MG5,名爵再无第二款能够走量的车型。

这种状况与MG品牌长期“国内遇冷、海外爆火”的局面形成了巨大反差。

再看海外市场,2023年,MG品牌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连续第五年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冠军”,MG4 EV、MG ZS、MG5成为出口“三驾马车”,累计出口销量突破了45万辆。到了2024年,名爵品牌全球交付超70万台。

此次全新MG4在国内市场的短期爆发,也折射出了上汽名爵正全力打响一场“输不起”的本土战役。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曾明确指出:“如果MG在国内卖不好,哪怕在全球再成功,也不能算真正由中国人主导的全球品牌。”

为扭转局面,上汽名爵在2024年下半年以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首先是在组织架构上,2024年12月,原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与传播总经理周钘调任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名爵的品牌、市场与营销工作。然而不到半年,周钘便闪电离职;随后,由原上汽大众ID.系列营销负责人陈萃接棒,继续推进品牌重塑。

其次是在战略方向上转型。面对欧盟高关税对出口业务的持续压制,这个曾以“英伦血统”为标签的品牌不得不重新锚定重心。今年6月,MG正式宣布全面转向新能源,并计划投入超百亿元资源,加速电动化布局。

在此背景下,全新MG4应运而生,成为名爵“All in新能源”战略落地的首款关键车型。

全新MG4,向市场低头

在消费者认知中,售价不到10万元的小车,几乎等同于“廉价代步工具”。要么空间捉襟见肘,要么配置能省则省,智能化更是聊胜于无。典型的如日产轩逸,起步肉,毛坯的配置,却靠着低油耗、低养护成本,拿下了不少中年人。

而要在这一红海市场杀出重围,不外乎两点,一个是定价诱人,另一个是产品力突出。

严格来说,全新MG4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车”,而是尺寸更大、定位更高的紧凑型纯电两厢车,它通过降价进入10万元以下市场,与部分小车形成竞争重叠,它想用小车的价格,打紧凑轿车的市场,无论空间尺寸、续航还是智能化配置,都是对小型纯电车的全方位“碾压”。

先说价格,名爵已经放下了“欧洲光环”的包袱,以“卷王”姿态彻底拥抱中国主流消费市场。全新MG4限时售价为6.58万元至9.98万元。曾经的老款MG4最低售价也要13万元,而全新MG4售价直接砍半。

当然,此次改款可以说是一种妥协。

老款MG4曾在同级中有着不错的操控性,后驱布局、可选四驱、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搭配宁德时代51kWh电池。然而新款MG4却来了个“大瘦身”。为了压成本,电芯换成瑞浦兰钧,电池容量缩水至最低仅42.8kWh,驱动形式一刀切为前置前驱;最令人惊讶的是,后悬架直接从五连杆“砍”成了扭力梁。

说白了,这不是优化,是系统性降配,但回头想想,如今它的价格,就是要做“性价比”卷王。别小看低配——定速巡航、倒车影像一应俱全;而高配直接上车地平线J6E芯片,配上360影像和全速自适应巡航,在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增配”。

看不见的减配,那么看得见的地方,无论外观颜值还是内饰,都能让年轻人眼前一亮。

车身尺寸微调是又一妥协。名爵需要家庭用户,但他们对空间需求又大。为此,全新MG4虽属中期改款,在车身尺寸上较老款略有加长:长宽高分别为4359×1842×1551mm,轴距维持2750mm不变。作为对比,老款MG4的尺寸为4287×1836×1516mm,轴距不变。

在智能化上,名爵也有点妥协的意思。

早期,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上,上汽名爵MG5天蝎座、MG ONE等车型上搭载的是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车机系统维纳斯系统,相比于互联网公司的系统应用而言相对封闭。到了名爵转型新能源阶段,旗下多款车型搭载斑马斑马智行系统,也算是维纳斯系统之外的又一选择。

上市初期的MG7曾因车机体验差翻车了,一度被车主们联合维权。因其存在着车机生态封闭、无法卸载出厂软件和下载其它软件、自动雨刷运行逻辑混乱等问题,同时官方推迟了承诺的大型OTA更新,引发争议。而名爵也通过后续车型的改进和针对老款车型的OTA升级来应对此次危机。

如今,名爵开始找外援。当其他车企与华为合作搞鸿蒙智行,或吉利收购手机品牌魅族搞“生态闭环”时,名爵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错位竞争。此次名爵MG4和手机大厂OPPO联手,使用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和15.6英寸的2.5K分辨率屏幕,并且可以兼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品牌。

总而言之,在内卷与出口受阻的双重夹击下,全新MG4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向市场低头。

学华为,联手OPPO欲进商超

“如果MG在国内卖得不好,哪怕在全球卖得再好,它也不能算是一个由中国人掌握的全球品牌。”此前,王晓秋曾提到。

早期,上汽集团收购了名爵后,实行荣威主攻国内市场,名爵侧重海外市场的双品牌战略。这也导致名爵在国内的产品知名度以及渠道网络都偏弱,加上名爵产品主打两厢车,与国内市场热捧的三厢轿车和SUV不一样,也进一步导致了名爵在国内“无人问津”。

如今,名爵重新出发,这个势必要做10万以内极具竞争力的两厢纯电车型,也得看看头部玩家。

先看一下,10万级别以下汽车市场里,与MG4价格高度重叠的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尽管MG4在空间尺寸上比他们略胜一筹,但预算在6万到10万元之间的消费者,或许会将这三者纳入对比清单中。吉利星愿从今年1月份开始,月销量超4万辆,多次碾压比亚迪海鸥销量,成为小车市场的销冠。

而在紧凑型车市场,MG4也需要面对比亚迪海豚、比亚迪秦PLUS DM-i这些强劲对手的围攻。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海豚月销量达到了1.28万,而比亚迪秦秦PLUS DM-i月销量2.3万以上。

眼看对手们销量那么高,名爵如何也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全新MG4已经连续2个月月销突破万台,如若要把热度持续下去,还需要后续渠道和产能实力了。

为快速补齐本土渠道的短板,名爵正加速“铺网”:计划年内将经销商网络扩展至超400家;同时联合OPPO在全国核心商圈落地200家商超快闪店,并依托1000家上汽养车门店构建后市场服务支撑体系。

与当前涉足汽车业务的小米、华为不同,OPPO还未加入造车,但其强大的线下渠道也是羡煞旁人。其实,上汽高管此前就曾透露过,双方正在探索汽车+智能终端的跨界合作渠道创新模式。或许,不久的将来,用户既能在华为门店购买鸿蒙智行的车,也可以在OPPO的门店购买名爵。

但名爵不能指望一款全新的MG4力挽狂澜。

除了全新MG4之外,名爵还发布了2026款MG5以及改款Cyberster。

燃油版MG5起售价仅6.59万元,顶配也不过7.59万元——不到8万就能拿下一台紧凑型轿车,对预算敏感的年轻人确实是“香”。可市场很现实,8月销量刚冲上5000辆,转眼9月就腰斩,跌到不足3000辆。而另一边,改款Cyberster充当着名爵的“门面”,虽然是30万元以上的纯电跑车,造型拉风、声量不小,但谁都清楚:它不是来走量的,是来刷存在感的。

此前,上汽乘用车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早已立下“军令状”:2025年MG国内销量冲20万辆,2026年干到30万,2027年直接奔40万——口气不小,野心拉满。

经过一轮又一轮试错后,名爵似乎终于摸到了一点“爆款公式”:低价、大屏加商超流量的优势叠满。那么,它有望成为下一个成功转型的传统车企吗?毕竟,市场只认结果,不认军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