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商业化CXO进化论,创新产品大爆发

2023年11月21日 文/ 编辑/

一款国产1类创新核药、一套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电磁定位导航设备,这是百洋医药的最新商业化拓展成果。

11月19日,百洋医药从广东瑞迪奥科技手中获得了核医学肿瘤显像诊断1类创新药99mTc-3PRGD2等系列放射性药品及未来有望推向市场的SPECT等影像设备产品的商业化权益;又从北京迈迪斯医疗手中获得了“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及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

百洋医药是国内商业化CXO公司的典型,深耕医药健康产品的品牌运营,曾成功打造出多个明星品牌。2022年,百洋医药开启创新升级之路,旗下产品结构持续突破,不断向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产品发力,迄今已有不少收获。

从百洋医药这两年的重磅合作可以看到,创新药品+创新医疗器械成为百洋医药选择的主要方向,除了关注产品本身的商业化价值外,还会从临床应用的角度谋划自己的品牌蓝图。

如果沿着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百洋医药很可能跳出窠臼,成为国内独特的“创新药”企业。

两项合作,瞄准“真创新”

看百洋医药这次的两项合作,就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气场。

瑞迪奥的品种大有来头,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核医学1类创新药,是一款以整合素为靶点的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SPECT的广谱肿瘤显像剂。

放射性药物俗称“核药”,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种特殊药物。其中,RDC药物成为目前全球核药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之一,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诊断和治疗,除了具备精准靶向、强力杀伤和有限损伤的优点外,还具有诊疗一体的独特优势。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仪器包括SPECT/CT和PET/CT。SPECT/CT设备在我国的普及率更高,检测费用大约只有PET/CT的十分之一。但此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无一款能应用于SPECT的广谱肿瘤显像剂,因此SPECT的用途仅被限制在骨扫描、内分泌显像等领域。

瑞迪奥开发的99mTc-3PRGD2,是以放射性核素锝99mTc标记RGD肽药物,注射至体内后能够精准浓聚在肿瘤组织,配合SPECT/CT显像,即可判断是否存在肿瘤细胞。

这样一来,SPECT就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可以对肿瘤进行诊断、分期以及疗效监测,拓宽了SPECT的临床应用场景。99mTc-3PRGD2和PET/CT常用的核药18F-FDG的“头对头”试验显示,99mTc-3PRGD2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显著优效,二者对肺部肿瘤良恶鉴别准确率无显著差异。

瑞迪奥正拓展这款创新核药在乳腺癌、食管癌、甲状腺癌等领域的更多用途。此外,百洋医药这次拿下的产品除了99mTc-3PRGD2,还包括瑞迪奥后续研发的99mTc-HP-Ark2、99mTc-POFAP系列核药,以及SPECT等影像设备,持续拓展公司在创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产品矩阵。

百洋医药另一单合作的对象:北京迈迪斯医疗,则是电磁导航技术的小巨人。

微创手术需要精准的定位,一般会用光学或者电磁导航技术。电磁导航无手术盲区、适用范围更广,但以往多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画面结合。DSA无法清晰展示血管腔外的情形、血管与周围器官的相对位置等,CT与MRI又都是静态显像,无法实现手术全程的实时可视化。也就是说,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电磁定位类手术导航设备始终存在亟待优化的空间。

迈迪斯正是掌握了融合超声医学影像与电磁导航的技术,开发了可持续迭代的电磁导航系统,自主研发出我国首台 “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这一设备能够实现穿刺全程的实时可视化,显著提高一次进针的穿刺成功率,目前主要用于实质脏器、血管、神经穿刺等介入手术。

追求能优化医疗场景的真创新产品,是百洋医药19日两个合作的最大特点。

创新推动,商业化能力进阶

百洋医药早期靠打造迪巧、泌特等品牌起家,运营团队覆盖院内、院外市场,打下了深厚的品牌运营基础。而后,百洋医药将自己的品牌运营能力向行业开放,运营产品越来越多,被形象地称之为“品牌高速公路”,成为了商业化平台。

特别是在集采大背景下,不少外资药企的原研品种急需找寻更多销售渠道;医保谈判常态化,又令不少新药压力大增,寻求其他出路。

从2018年开始,百洋医药先后承接多款跨国药企重磅药物的商业化工作,包括安斯泰来的盐酸坦索罗辛“哈乐”,甚至包括刚引进中国的创新药富马酸吉瑞替尼片“适加坦”。罗氏也将核心产品卡培他滨片“希罗达”和盐酸厄洛替尼片“特罗凯”交给百洋医药进行商业化推广。

自那之后,百洋医药竖起了“全渠道商业化”的大旗,医院和零售多线作战的能力让合作伙伴放心。有众多外企客户“打样”,国内biotech企业也开始青睐百洋医药这样的商业化伙伴。

2022年初,百洋医药与上海谊众签订协议,承接谊众唯一一款上市药物: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晟”的商业化工作。

biotech公司和商业化CXO公司捆绑合作,本是国际上常见的模式。前些年中国医药融资环境宽松,国内创新药企几乎每家都在不惜血本地打造商业闭环。然而经历“创新药寒冬”之后,biotech们学会了取舍,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百洋医药不仅在外部寻找机会,还借助大股东百洋医药集团的创新体系,将商业化能力覆盖到了集团投资的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品领域。除了此次的合作产品,年内还承接了同心医疗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创新药企莱博瑞辰first-in-class新药RAB001注射液等,百洋医药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些产品的商业化运营者。

不难看出,百洋医药在“选品”上比不少大药企的BD眼光还要独到:瑞迪奥的品种是一款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RAB001则是一款多肽偶联药物PDC;人工心脏是我国首个获得NMPA批准的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些产品不仅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更是突破了“卡脖子”难题或者有FIC潜质的原创新品。

百洋医药这种由大股东负责创新成果的孵化、再由上市公司进行商业化的独特商业模式,不但规避了创新带来的风险,还保障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相信随着创新药械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百洋医药将持续激发行业关注。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山谷

图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