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骂了这么多年,也算是件好事?
也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林心如感受到了人性的更多面,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在她从前的作品里,能感受到她天真的一面,总是将“我”作为世界的绝对主角。如今的她,看到了社会更多的切面,人性中更多值得探讨的部分,关于善恶、是非,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和表达。有些经历,很难用绝对的好坏来定义。
作者|墨墨、编辑|依时
竟然又是林心如。
当台剧《有生之年》凭借豆瓣8.9分的高口碑冲进大众视野时,制片人一栏再次出现了林心如的名字。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并没有参演,而是完全退居幕后担当制作的身份。
有观众将《有生之年》的风格概括为“放荡与还乡”,在极其琐碎的生活细节里,解读着人性的脆弱与坚韧。
故事的开头,一个叫高嘉岳(吴慷仁 饰)的男人决定去死。他人到中年,餐馆倒闭,女友怀了别人的孩子,这对活着就是追求“帅气”的他而言是致命的打击。他尝试过上吊、割腕、潜水,都没能死成。潜水时,他甚至已经脱掉了潜水服,但他看到了海龟,突然觉得把潜水装备留在海里很不环保,所以先不死了。他决定回家看一看。然后,他看到了高家人各自遭遇的难题。
该剧有一种“从致郁到治愈”的生活气息,将一堆鸡零狗碎和一点温暖鲜活地呈现了出来。于是,有网友评论说:“永远可以相信林制片。”
《有生之年》剧照
其实,林心如在内地一直处于十分割裂的处境。一方面,网络上对她过往言论的解读,使她的路人缘尽毁,持久地陷入了风波之中,她的微博评论区至今仍处于关闭的状态。另一方面,她开始转型做制片人,从三季《华灯初上》到《有生之年》,口碑持续提升佳作不断,又让网友认可她的能力,“愿意出钱请林心如一年制作一百部片”等声音,不断出现。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那个曾经娇柔温婉的紫薇格格的标签,在林心如身上已经完全蜕去了,她已经成为她自己。
走过弯路
林心如也不是天生就适合吃制片人这碗饭,她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十几年了。
2009年,林心如工作室成立后,她就开始向制片人的方向转型。两年后,推出了由她担任制作人并主演的古装剧《倾世皇妃》。这部集齐了霍建华、严宽、刘涛、惠英红等人的剧,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热度,林心如也凭此拿到了国剧盛典年度最佳制片人奖、优酷大剧盛典年度最佳制作人奖。
《倾世皇妃》剧照
不过那时观众并没有将林心如对制片人身份当作一件特别的事,一方面,当时的信息传播渠道远不如现在多元,许多人根本没注意到这个信息。更重要的一点是,《倾世皇妃》虽然热度尚可,但口碑乏力,豆瓣评分只有5.7分,剧集播完,热度就散了,远达不到代表作的程度。
在《倾世皇妃》的豆瓣短评中,有一句来自2011年的犀利点评:“玛丽苏是种病,得治。”而林心如早期担任制片人的几部作品,均是玛丽苏向的。比如《遗忘》讲述的是一对夫妻在婚姻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妻子遭遇车祸失忆,二人重拾往事破镜重圆的故事。《姐姐立正向前走》则塑造了一段女编剧和男偶像的姐弟恋故事。
《姐姐立正向前走》剧照
这是林心如的舒适区,这样的审美取向,与她出演琼瑶剧和多部偶像剧的经历或多或少有着一定的关系。
不过林心如并没有像网友预言的那样“玛丽苏到老”,此后她开始进入了探索期,既推出过《我的妈妈》这样讲述一对夫妻为了筹到女儿的医药费,设计了一场疯狂骗局的电影,也在偶像剧的舒适区内走着,制作了《秀丽江山之长歌行》《我的男孩》等剧集,还凭借着以再见为主题的《16个夏天》提名了第五十届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女主角。
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是在2019年,这一年,林心如监制并主演了电影《迷失安狄》,这是一部以跨性别者、非法移工这样的社会边缘人士为主角的影片。尽管观众提出了“感觉导演没把故事讲好”的质疑,但能很明显的感受到,林心如在影片风格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她沉了下来,开始关注更现实的、生活化的题材,她不玛丽苏了。即便是都市剧《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里,也没给谈情说爱留下什么空间。
电影《迷失安狄》
2021年,林心如担任制片并主演的《华灯初上》在奈飞上线,以陪酒女来切入,塑造了40+的女性群像,并由此牵扯出一桩巨大的刑事案件。三季《华灯初上》,口碑不断发酵着,剧中的实景搭建、服化道、美术、特效也一举成为了台剧的业界标杆。这一刻观众们意识到,不知不觉间,原来林心如已经成长为一位如此优秀的制片人了。以失意者叙事来切入的《有生之年》,让大众对林心如的评价更上一层楼。
回过头看,在林心如的制片生涯里,也能看到她人生的微观缩影。
为什么是她?
这些年来,向制片人转型的演员并不稀少,但成功者却是寥寥,没人能想到,林心如会把这件事做得如此漂亮。为什么是她呢?
这些年来,林心如一直在活跃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两种娱乐生态里。1994年,林心如在电视剧《台湾重案录》中出演苦命女小君,从此进入演艺圈,那一年她只有17岁。两年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林心如成为了琼瑶旗下的艺人,开始参与《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等琼瑶剧的拍摄,几年的时间里,就火遍了大街小巷。
《还珠格格》截图
她没有将自己框定在一个成功体系内,在那之后,她拍摄了《漫画风云》《至尊雀圣》《霹雳风云》等多部港片,也回到了台湾,拍摄了《紫藤恋》等偶像剧。可以说,两岸三地的影视生态,林心如都亲历过,有着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成为制片人后,林心如更是如此。早些年,她几乎是以两岸交替的节奏,制作着不同的影视内容。比如在大陆拍完《倾世皇妃》后,她就到台湾拍摄了《遗忘》,并由此叩开了金钟奖的大门。在大陆出品《姐姐立正向前走》后,又在台湾拍摄了《我的妈妈》《16个夏天》。
《我的妈妈》剧照
内娱和台娱的影视生态,一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林心如初为制作人的前几年里,大陆的影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大体量的投资、大IP纷纷入场,动辄上亿元的经费和无处不在的流量演员,共同促使内娱形成了繁荣的生态。
而在这一阶段,台剧逐渐走了下坡路,很难出现大制作的项目,甚至出现了“台剧已死”等唱衰的声音。
林心如的制片人之路,就是在不同的环境历练和成长起来的。她曾走过一些弯路,最终又集二者之所长,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2021年底,投资2.5亿新台币的《华灯初上》开播。这是台剧中少见的大制作项目,其中的布景、服化道、配乐都收获了一致好评,这与林心如在大陆多个大制作项目中摸爬滚打的经验不无关系。而台剧在制作环境和情感的细腻表达上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华灯初上》剧照
在成为制片人这条路上,林心如的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她进入了中国台湾世新大学攻读传播管理学位,并拿到了杰出表现奖。
回看她以制片人身份接受的采访,也能感受到她对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华灯初上》故事中陪酒女的群像设定,就是因为在林心如在和编剧杜政哲聊剧本时提到的。编剧问林心如下一个戏想要做什么类型的故事,她回答:“我想演一个离我生活很远的、不曾尝试过的故事和角色,比如欢场上的人生。”
告别顺利
在台剧复兴和中女崛起的势头中,林心如乘风而上,但她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林心如的人生中,存在着一道明显的分水岭。
她人生的前半程,一直是顺风顺水的。林心如从小就漂亮,高中时就是校花,有时一天能收到十几封情书,高三时被星探看中,成为了广告模特。她的家境也不错,父亲是个商人,从事投资生意,曾经打算在林心如高中毕业后,送她去国外读书。
所以18岁的林心如每天的苦恼是,在进入演艺圈和出国留学间,该如何抉择。
在进入演艺圈这个名利场后,林心如籍籍无名的时刻也很短暂,从入圈到火遍亚洲,这之间只有4年的时间。成名后,林心如曾在访谈里提到在拍摄《还珠格格》时,初出茅庐的自己因为哭戏不佳而差点被换掉的经历,对当时的林心如而言,那或许是她经受过的最大的苦难。
爆火之后的机遇,她也都接住了。《情深深雨濛濛》《男才女貌》《半生缘》……代表作一部接一部地出,很快她就在娱乐圈里站稳了脚。在这之后,偶有一些负面言论,也都是不痛不痒的。
《男才女貌》剧照
直到2016年7月,林心如和霍建华在巴厘岛大婚,却有网友认为,霍建华在婚礼上看起来并不高兴,没有笑容,关于“逼婚”“奉子成婚”的言论开始沸沸扬扬,即便工作室发布声明,也未能完全平息。
2017年,演员周杰又在微博上旧事重提,称自己因为林心如早年在《康熙来了》上的不当言论,而被冤枉多年,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林心如过往的言论开始被大量扒出,在网友口中,她成为了一个“在大陆赚钱,却看不起大陆”的人,前20年积累的路人缘,几乎溃散了。
直到今年,林心如带女儿做公益的词条下,依然有大量网友嘲讽的声音,大家将林心如年初在微博上斥责媒体发布女儿照片时所说的“尊重隐私很难吗”刷起了屏,指责她“又当又立”。
对林心如而言,这几年所接收的负面信息,可能要比之前的二十几年加在一起还要多。关闭的微博评论区也说明了,她并不是不在意这些声音。
也或许正是这些经历,让林心如感受到了人性的更多面,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在她从前的作品里,能感受到她天真的一面,总是将“我”作为世界的绝对主角。如今的她,看到了社会更多的切面,人性中更多值得探讨的部分,关于善恶、是非,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和表达。
有些经历,很难用绝对的好坏来定义。至少,对于林心如来说,跳出紫薇格格的框架,她有了更好的作品,这就够了。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