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百亿市值跌剩1%,数字疗法领头羊倒下了

2023年4月13日 文/ 杨曦霞 编辑/ 江芸 贾亭

领头羊率先倒下了。

4月7日,Pear Therapeutics在官网宣布:公司已向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提交申请,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并对外寻求资产出售。

这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数字疗法公司,也是业内公认的领头羊。2017年,Pear公司首款数字疗法产品ReSET由FDA审批通过为II类医疗器械,成为全球第一个经官方认证的数字疗法产品。

图源:公司官网

自成立以来,Pear公司先后完成8轮共4亿美元的融资,不乏软银、淡马锡等大机构加持,可谓顺风顺水。2021年12月,Pear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数字疗法第一股”,估值超过人民币百亿元,一时风头无两。

随后,就是一个上市即巅峰的故事。

上市第二年,Pear公司启动裁员,但依然没能止损。2022年,Pear公司营收仅1270万美元,亏损却高达1.23亿美元。

今年3月,Pear公司宣布希望寻求战略调整或选择破产。目前,该公司员工几乎全被辞退,创始人兼CEO业已卸任。目前,该公司股价几近见底,每股不足0.2美元,往日辉煌如黄粱一梦。

无独有偶。与Pear公司并称“数字疗法三巨头”的两家美国企业Akili、Better的日子也不好过,两家公司股价已经跌至1美元,较发行价跌去80%以上。

Pear公司的倒下,会引发数字疗法行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吗?

“数字疗法第一股”落败

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以软件程序为形式,给病人提供疾病治疗和管理方案,也被称作“电子药品”,主要应用于精神疾病、心理健康、慢病等领域。

光看产品的话,作为行业龙头,Pear公司的管线很是丰富。针对药物使用障碍的reSET、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reSET-O,以及慢性失眠的Somryst三款产品均已获批上市,另有14个产品在研,涵盖精神病学、神经病学、胃肠、肿瘤学、心血管等多个领域。

2021年,Pear公司实现420.8万美元的收入,其中产品销售贡献了374.8万美元,较上一年增加24倍。

再看实际运营状况,却是另一幅光景。

2021年,Pear公司的亏损远远高过收入,达到6510万美元。广阔丰富的研发管线就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2022年,14条研发管线吞掉了4831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同期公司亏损再度扩大至超过1亿美元。

相较而言,刚过千万美元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如果销售确有前途,资本也愿意再等几年,但事实上,资本恐怕已然看清了Pear的产品前景。

公司财报显示,Pear数字疗法产品平均售价为1195美元。2022年,Pear的数字疗法产品共开出4.5万张处方,最终只有一半左右付了费。公司还获得其中41%的费用。

Pear公司高管原本预期2022、2023年能实现2200万美元和1.25亿美元的营收。结果去年实际收入只有预计的一半,今年更是可想而知。

现实太骨感了。

国内数字疗法尚属起步

数字疗法的风也吹到了国内。

2019年,芝兰健康针对乙肝妊娠患者的产品“小贝壳”获批,成为国内首款拥有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数字疗法产品,旨在实现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监测管理孕妇的孕产过程。

随后,运动康复类的“术康”、血友病管理类的“武田myPKFiT”等也纷纷获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30余个数字疗法产品获批,来自术康、极智医疗、森梅医疗、芝兰健康、众曦医疗、无疆科技等超20家企业,覆盖运动康复、呼吸系统、肿瘤多个领域。

数字疗法也得到了政策的支持。2022年10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引发《海南省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鼓励行业发展。

即使有政策鼓励,来自行业领头羊的警示也必须被重视。

谁会买单,始终是数字疗法企业亟待回答的问题。公众对数字疗法乃至远程医疗的信任度,目前还远远不足以撑起一片大市场。习惯了生病才去医院的老百姓,更不会在疾病预防阶段就为一款App花钱。

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也是当下不少国内数字疗法厂商采取的办法。但商保这条路,Pear已经趟过了。Pear公司已辞任的CEO曾发帖称:即使医生愿意开处方,患者也愿意用,也远远不够。因为医保商保仍可能拒绝支付。

也有好消息。新冠期间,心理健康的远程医疗需求增加。美国Teladoc公司收购的心理健康数字疗法公司BetterHelp在2022年收入1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2.8%。

健识局获悉,在国内,医联、微脉医疗、京东健康也正在入局数字疗法。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去链接药企、医生和用户,也许最终能引来行业活水,做好市场教育。

时间,会给出答案。

撰稿|杨曦霞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何安盈

图源|视觉中国

#数字疗法##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