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疫情偃旗息鼓,互联网医疗首诊权收回,临时政策结束

2023年2月10日 文/ 李傲 编辑/ 江芸 贾亭

2月10日,山西省卫健委、药监局联合发布消息,宣布停止互联网医疗首诊。

文件称,根据当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势,决定从2023年2月10日起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停止互联网首诊。已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医疗机构,不得对出现新冠症状的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也不得开具新冠治疗药物的处方。

图源山西省卫健委官网

2月9日,有媒体发现京东“新冠治疗线上问诊”界面上,几款新冠口服药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莫诺拉韦全部为无货状态,疑似全都下架。

两则消息串联起来,引发舆论猜测:互联网首诊权或将在全国范围内被收回。

首诊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红线,业内人士呼吁多年也未曾实现。去年12月底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首诊临时放开,为抗击疫情作出了不少贡献。行业期待:互联网医疗首诊就此放开。

没想到,事情又变了。

01 互联网医疗第二春

2022年1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发热门诊就诊量暴增,为了避免过度的医疗挤兑,12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组放开互联网医院对新冠症状患者的首诊权限,互联网医疗机构由此顺理成章加入到新冠防治的主战场。

当时好多人在京东等平台上买到的新冠口服药,其实走的都是“互联网医疗首诊”的特殊政策。只需上传一张抗原阳性的照片,一盒新冠处方药就开出来了,的确方便了不少患者。

互联网医院不再只是提供复诊开药,而是真正有了首诊开处方的权利。这可是行业大事。

自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以来,不能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一直是互联网医院运营过程中的严格政策红线。互联网诊疗仅限于慢性病的复诊,也就是续方开药。

2020年疫情之初,互联网医疗突然迎来机会。疫情让人没法去医院,只能寻求互联网医疗。据《焦点访谈》报道,2020年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诊疗咨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

不过,这些“网络问诊”大多数是咨询性质,不少第三方平台也承认,来网上找医生的,寻求心理宽慰的需求远远大过实际问诊。而且医生在网上不能直接开出处方,仅能提供建议。

这或许与我们日常在网上买药时的感受完全不同,但的确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

在某些电商平台上,购买处方药只需勾选“以前服用过该药物”,就能轻松规避提交处方的限制,顺利“首诊”开到处方药。但京东等平台上,买处方药需要严格按规定上传处方,按照“复诊”的规则来办。

图源北医三院公众号

因此,2022年1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宣布:临时放开互联网新冠首诊开药。行业都沸腾了。

02 来去匆匆

互联网医疗中医患不能见面,能否“首诊”?业内其实早已讨论多年。

此前有声音认为,在皮肤病、高血压等容易通过图片、视频或家用医疗设备检验结果来诊断的疾病,线上诊疗难度较低,互联网首诊应该不是问题。也有人呼吁,是否开展网上首诊应由医生决定,有职业规范和职业证书的约束,若医生判断存在误诊风险,自然不敢擅下诊断。

如果借着新冠首诊的东风,顺便开放一些简单疾病的互联网首诊,未来循序渐进,或许就能为互联网医疗行业开辟新的市场。

只是毕竟是临时首诊权,如今也就迅速收回了。

2月8日,疾控中心刚刚公布疫情数据,2月6日,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下降至6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6.3%。当日,山西省卫健委就发了停止互联网医疗首诊的公告。

有关部门对互联网首诊的医疗风险仍有顾忌,短时间内还没有突破的可能。

不过,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日子总是比以前好过了。

新冠疫情让更多人了解互联网医疗,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已经在逐步取代线下就诊。好大夫创始人王航曾在接受财新采访时透露,互联网医疗规模在2020年2月冲到高峰,3月疫情平稳后就开始回落到正常值,但这一正常值仍比往年要高。

而且有报道指出,不少互联网医院的复诊的服务范围有了扩大,医保支付也逐渐步入正轨。

但对于此前纳入“首诊”的新冠口服药,好运气就算用完了。今后如果还要用得上这些新冠药,就需要本人到医院挂号就诊才能买到,提前备药也不可能了。

跟着首诊权一道收回的还有医保报销政策。根据《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对新冠口服药的临时性报销政策将在3月31日终止。

撰稿 |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贾赛轩

#互联网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