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集采力度减弱?创新医疗器械、创新药迎重大利好

2022年10月19日 文/ 编辑/

10月14日,福建省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首个电生理联盟集采方案正式敲定。

然而,此后几天,电生理耗材相关公司的股价不仅未跌,反倒迎来罕见反弹。有投资者认为:此次集采方案的降价力度小于市场预期。

按照福建的集采规则,电生理组套产品降价30%,即可获基础采购量的40%;降价大于50%,可获得80%的采购份额。

图源:微创电生理招股书

这比过去动辄降价80%以上的高值耗材集采要温和不少。而且福建此次发布的电生理集采将覆盖27省市,囊括11个大品种,规模堪比国采。

在这样的“准国家级”集采中,首次出现温和的砍价要求,使得行业和资本市场对集采的恐慌情绪大大缓解。

此前,国家医保局通过回应代表委员的方式,明确表达了“创新医疗器械不纳入集采”,医疗器械行业似乎已经确定能逃过大幅砍价的集采魔咒。

然而,健识局了解到,电生理耗材有一定的特殊性。集采砍价压力太大可能影响临床应用,这可能才是砍价温和的关键原因。

至于其他品种,集采是否会同样温和?现在还无法判断。

不唯低价是取

与以往的支架、骨科耗材不同,本次电生理集采规则十分复杂。

电生理11类产品需要依据不同手术进行组合使用,集采就不得不区分组套、单件和配套采购三种模式。其中诊断导管和治疗导管都是1:1配比的组套采购模式,而冷冻导管鞘、心内超声导管、灌注管路等产品则要采取配套采购模式;房间隔穿刺针/鞘、标测导管等都是单件采购。

正因为如此复杂,耗材行业此前一直以为:电生理短期内不会集采。

而且,电生理耗材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率低,市场上90%都是外资品种。

电生理类耗材国内起步晚,市场主要由强生、雅培、美敦力三家占据,近几年才开始有一批国内厂商涉足电生理市场。但高端耗材品种上,国内企业远不能与进口厂商匹敌。

2021年初,随着HT-Viewer三维系统的上市,有“电生理第一股”之称的惠泰医疗才刚实现二维向三维的突破。技术要求更高的房颤消融术等领域,国内厂商至今仍未有产品涉及。

所以,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首次透露电生理联盟集采信号时,行业一片哗然:这次集采,主要就是针对外资品种的。

不过,从福建推出的集采细则来看,此次集采非常温和:组套产品降价三成,即可获40%的基础量,大于五成,份额增至80%。配套采购模式的降价幅度更小,仅需在拟中选组套产品的加权平均降幅基础上,再下浮5%。

这样的降幅显然是为了吸引占据市场主导的外资品种参与集采。

五成的降幅看似压力不小,但一些机构测算:目前的终端价起码在出厂价的2倍以上,所以即使砍价一半也不会伤及出厂价。

尤其是国产厂商的规模效应、区位优势、配送、跟台等伴随服务的花销要比进口厂商低不少,这次集采中国内厂商有望获得大幅放量。

集采不刀

电生理耗材集采,为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参与给出的温和砍价策略,可能无法推导到其他品种。

心脏电生理市场还是为数不多的进口垄断尚未打破的领域之一,而且,电生理耗材的相关临床使用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以房颤术为例,对应的手术量在国内每年仅十万例左右,渗透率不足1%,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产业正处于发展中,医疗器械企业还要承担不小的教育成本,这样的格局下,电生理集采不适合大幅度砍价。

集采的目的归根结底,是通过合理的降幅使有限的医保基金能够救治更多患者。以往以药物为主的集采,强调的是存量内部博弈,以图改变同质化粗放竞争的局面。但涉及高值耗材,尤其是电生理耗材等较新技术的耗材,集采的目的就不单单是降价,而要同时兼顾国产企业的成长空间。

因此,连续几次针对高值耗材的国家集采、省级集采,对外表现出的特点都是:降价呈现温和趋势。

今年2月,时任国家医保局副局长的陈金甫曾公开强调,“不追求最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这一态度落实到国家脊柱集采中,便是“4折保底中标”的规则,相对合理的降价幅度让很多企业感到冲击能够承受。

不光是耗材。10月12日,医保局回复代表时提出:将新增适应症纳入简易续约的考虑范围,进一步减轻了相关企业谈判续约的降价压力。

不难看出,经历了几年摸索后,集采政策正慢慢变得更为理性。

撰稿 |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