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美国又针对中国?这次面向所有CXO企业

2022年9月13日 文/ 烟酰胺 编辑/ 江芸 贾亭

躲过了集采和医保谈判,CXO没躲过拜登。

中秋期间,外媒突然报道美国将限制生物产品的境外生产。这一消息在9月12日坐实,美国白宫发布消息:拜登已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推动美国本土供应链的完整。

这一消息传导至中国资本市场上,医药研发外包类公司股价在9月13日集体暴跌。其中,药明康德A股跌幅10%,凯莱英A股跌幅10%,药明生物跌幅19.94%,康龙化成跌幅13.95%。

和此前通过的芯片法案类似,美国强调“生物制造本土化”,不再依赖国外的生产能力,并可能为之给出大额财政补贴。这对于接美国药企订单的大批国内CXO公司来说可能是一场噩梦,业务前景堪忧。

凯莱英、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几家CXO企业都站出来,表示短期内对业务没有影响,但市场信心仍然大受影响。

数据来自:来自东方财富

减少外包业务,CXO短期内没影响

2016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推出“肿瘤登月计划”,当时拜登是副总统,他的儿子博·拜登正是因为脑胶质瘤而去世。

强化美国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保证“美国人把抗癌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可能是拜登五六年前就明确的思路。

白宫在公文中提及:其他国家正将自身定位为生物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但美国过去将包括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项产业外包,过于依赖外国的材料和生物产品。

这里的生物技术,其实并不止医药。健识局翻阅美方文件发现,所有用到生物技术的产业,如食品、农业,甚至是采矿业都在其中。当然,生物医药排在首位。

美国的确将大量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简单业务外包。2022年初,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分别宣布,接到了辉瑞和默沙东的大额订单。

关系到抗疫大局的产品,美国企业也毫不犹豫外包给中国企业生产,可见中国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是美国企业无法取代的。

2022上半年,药明康德总营收177.57亿元,其中美国客户带来的营收达119.09亿元,占总营收67.07%;凯莱英总营收50.41亿元,其中国外市场营收达43.46亿元,占总营收86.21%;康龙化成总营收46.35亿元,其中北美客户带来的营收占总营收65.64%。

业绩大头靠海外客户,因此,国内药企因为集采、医保谈判承压之时,国内CXO们依然有着强劲的向上增长逻辑。

拜登的此项决定,将药明康德们的预期完全打破。不过CXO主角们倒不这么觉得。

泰格医药对外表示,从目前公开消息来看,美国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临床前CRO业务,泰格医药不涉及CDMO和生物医药业务,且其目前业务未受影响。

凯莱英表示,其与美国客户的合作主要局限在小分子化学药领域,不涉及生物合成药,美政策对公司影响不大。

康龙化成表示,目前还并没有了解到更多关于美国生物法案的细节,业务没有受到相关消息的影响。

美国希望靠自研自产发展生物技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供应链,以及降低美国家庭的生活成本”。但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摆脱对外部供给的依赖并非一朝一夕,这需要足够的周期来调整。

产业链搭建难,“本土制造”可操作

美国并不是第一次提出要控制生物制造、医药等产业。奥巴马和特朗普当权时期,都制定过加强美国生物技术水平的相关策略,拜登此举只是美国一贯政策的导向延伸。

今年7月通过的芯片法案可以为生物制造法案提供参考。美国将拿出500多亿美元鼓励芯片产业链本土化,同时扩大对中国等国家的出口限制。

但这一次,白宫的官方文件中,并未出现“中国”的字样。有CXO企业人士告诉健识局:“美国生物制药的海外供应链不止中国,印度占的比重更大。”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波及,国内的多数药厂关闭,对美的供应严重不足。2020年2月末,美国FDA曾发布消息称,因为中国厂家供应不足,美国市面上的一款和新冠相关药品出现了供应短缺。但据2018年FDA统计,美国市面上药品中,88%的原料药来自海外,中国份额占到14%,31%的原料药来自于印度。

中国的原料、中间体到印度加工成制剂,再出口美国,这是美国市场上仿制药主要来源。要想全靠美国本土生产,产业链建设并非一日之功。

而且,2020年疫情催生了美国的CXO需求后,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等企业要么到美国建厂,要么收购美国生产基地,基本把一只脚踏进了美国市场。拜登法案中只是强调“在美国生产”,其实国内CXO企业很多都符合条件。

产业安全的确是一个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中国一直强调大型装备国产化,如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率一直在提高。但这个过程并没有完全排斥外国品牌,只要在中国本土采购原料、组织生产,就可以认定为国产。真正实现“国产替代”,一定是在国内品牌足够强大之后。

白宫公文认为,生物技术是美国的一大优势,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充分开发生物学的潜力后,生物技术可以用以制造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从药物,到燃料、塑料等等。

今年11月,美国即将开展中期选举,为了赢得下一个任期,拜登近期连续发布旨在降低药价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法案等,此次又推出生物制造的动议,希望让生物制造产业回流到美国,目的非常明显。

降低生物技术领域的外包需求,对CXO行业会有一定影响,但这个过程一定是长期、有操作空间的。

撰稿 | 烟酰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晓曦

插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