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我在乡村蹦野迪,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

2022年9月2日 文/ 王唯 编辑/ 桑柳

到小六家唱歌、跳舞、蹦迪,对她来说是一种逃离,也是一种释放。她爱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因为可以吼得痛快、摇得痛快。近两年的时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聚到小六家。这些孤单的、无聊的老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在这里获得了一些陪伴和排遣。

文、图|王唯

编辑|桑柳

1

小六决定带村子里的老人跳舞。

这里是毛营子村,安徽宿州的一个小村庄,当地没什么产业,年轻人大多去外地工作,很长时间才回乡一次。老人们很多留守在家,其中不乏孤寡老人:老伴去世,一个人待在村子里,看太阳东升西落,东升西落。

以前,小六在外面打工、做生意,回村时从老人面前经过,立刻能听到老人在背后谈论自己——他们的生活太无聊了,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动都可以变成谈资。用小六的话说,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干瞪眼」,甚至就是「等死」。老人们希望有新鲜的事发生。

那就跳舞吧,小六想,跳舞可以锻炼身体,对老人来说,也足够新鲜。

他带着音响来到村南头的小广场,那里是老人们午休后晒太阳的聚集地。他跟着音乐跳舞,也招呼老人们加入,起初,几乎没有老人愿意,有的觉得害羞,有的觉得丢人,在他们的认知中,跳舞这件事,和自己根本就不搭边。小六也不气馁,遇见老大爷,递一根烟,打开音响,自己站在前面手舞足蹈地示范,让老头跟着跳。他其实也不会跳,更多时候就是乱扭,手臂飞舞,不时配上几个夸张的表情。在音乐节奏下,大爷逐渐加入进来。

他们跳舞,不追求动作标准,都是「比划比划」,觉得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先是有了 「四人天团」,很快又变成了「八人天团」,紧接着,他们像漩涡一样,把更多老人「卷」了进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大家不但不再害羞,反而抢着往前面站。

冬天,小六和老人们一起跳舞 图源小六视频截图

最初,舞团里大爷比较多,逐渐地,老奶奶越来越多地加入。因为女性普遍比男性长寿,村子里也是奶奶多,很多是单身。她们来了之后,大爷们觉得不好意思,来得少了。

后来,大家还创造性地为自己增加道具,有的挥舞拐杖,有的戴上草帽,还有的拿把扫帚当成吉他,蹦蹦跳跳演奏起来。最火爆的一次,小六组织春节舞会,加上附近村里的老人,一共来了几百人。

小六今年28岁,本名王明乐,老人们更喜欢叫他小六、六子或者乐乐。他和老人们也不见外,从不喊「爷爷」「奶奶」,只说「老张」「老王」「老李」「老赵」……从2020年冬天开始,他不时组织村子里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一起跳舞,老人们没人陪伴的晚年生活从那时开始变得丰富和热闹了起来。

后来,天气越来越冷,小六带着大家,把舞台转移到了村里的KTV。

在小六记录下的视频里,老人们穿着鲜艳的棉袄出现在舞池,跟着节奏挥动胳膊,腿脚好的,就迈一迈步子,简单蹦一蹦,还有人站上沙发、桌子,把身上的围巾帽子挥动起来活跃气氛。几十平米的空间里,老人们的一头白发被灯光染得变红变黄又变蓝。

小六带村里老人一起跳舞的事,很快通过网络被越来越多人知道,媒体也一波一波来到毛营子村,天南海北的陌生人被老人们的快乐感染,大家开玩笑地称他们为「蹦野迪」、「老年迪斯科」。

最近由于天热,老人们更多在室内「比划比划」

2

正午,太阳稍稍一斜,小六家门口的胡同里就飘满了花衬衫。

来自同村、邻村的老人们陆陆续续聚了过来。他们大多七八十岁,拎着小板凳,扇着大蒲扇。正值夏末,暑气未消,这会儿跳舞嫌热,但他们已经习惯把小六家当成据点,有空了就跑来坐会儿,有人打牌,有人拉呱(闲聊)。每四个人凑成一桌,其他人在一边围观,要是桌子不够用,就把木板搭在三轮车上。

待太阳不那么毒了,小六把音响拉了过来,放了首歌给大家助兴。老人们听了,嫌不够「嗨」,他只好又换了一首节奏感更强的,声音也调得更大了一些。

伴随着音乐,有人站起来甩起了头,有人跟着节奏扭着步子,84岁的王老太太腿脚不好,也伸着胳膊摇摆了起来,边摇边笑,露出嘴里仅剩的几颗牙。

平时,只要有音乐响起,王老太太就会挥动起胳膊来。她是位孤寡老人,从二十多岁起就生了病,颈椎不好,腰不好,腿也不好,因为没钱去医院,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生了什么病。那时候,家里只有三间房,但三代人都挤在里面,后来,因为实在难以谋生,她把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别人。这几十年来,她最常做的事,就是躺在床上,偶尔撑着凳子走到门口,靠着墙皮脱落了一半的墙坐一会,再撑着凳子回到床上,继续躺着。

直到小六组织大家跳舞,王老太太终于出了家门,撑着凳子过去看了看。热闹的氛围里,她也尝试着摇摇胳膊,伸伸腿,累了就坐在那里看着大家跳,等人群散去,小六会帮她揉揉脖子,捏捏背。慢慢地,那个撑了她好多年的板凳也可以丢在家里了。

在这个小村庄里,很多老人曾经过着和王老太太一样的生活,每天呆坐着消磨时间。

76岁的老曹,早在48岁那年就没了老伴,她带着四个孩子,很难改嫁,一个人把他们拉扯大。如今,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老曹一个人留在村子里,来跳舞之前,每天最主要的消遣就是去村口的小卖部和别人拉呱,那里人多,热闹,更重要的是,可以吹免费的电风扇。

81岁的老王也是位单身奶奶。两三年前,老伴查出了恶性肿瘤,一向坚强的老王没忍住,眼泪簌簌往下掉。18个月后,老伴离世,老王再也没有说话的人了。儿子和她住在一起,每天下班后到门口喊一句「吃什么」,如果不是他爱吃的饭,转头就去县城下馆子,留老王一个人在家。

74岁的老毛,从十几岁起趟着冰水修河道,如今年纪大了,后遗症愈发明显,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坐在房子里,和身上的疼痛对峙、抗衡;88岁的老梁喜欢看电视,因为那是她生活唯一的乐趣;年龄最大的奶奶93岁了,耳聋,爱看着远处发呆。

「摇头王」是小六「舞团」里最年轻的一个,也是最吸引眼球的一个,她今年45岁,因为蹦起迪来甩头甩得最狠,有了这个外号。虽然年纪最轻,但她和老人们同样需要这个小集体。

摇头王(左)跳舞

摇头王的家,在距离毛营子村七八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里,每次来小六家玩,都要骑上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尽管如此,她还是会不时来一次,对她来说,这里就像一个避难所、游乐园,可以让她暂时摆脱生活里的痛苦。

摇头王的前夫脾气暴躁,一边辜负了婚姻,一边不允许妻子提离婚,争执得最激烈时,他一拳打在妻子头上,摇头王缓了好久才站起来,逃出了家。

她最终顶着他的威胁离了婚,大儿子属于前夫,她带走了有自闭症的小儿子。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嫁给了如今的丈夫。丈夫其貌不扬,个头也比摇头王矮一大截,但她还是同意了,「就图他老实、会过日子,真心对我好,对我儿子好。」

他是个修路工人,脾气好,话不多,还肯吃苦赚钱养家,两个人很快有了女儿。眼看着生活走上了正轨,去年秋天,丈夫突发脑梗,几个月后又复发了一次,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至今说话依然不清楚。

给丈夫治病花光了积蓄,养家的担子落到了摇头王身上,女儿快要上小学了,为了给她赚书钱,摇头王到徐州的工地上做小工。她说,六个小工加六个大工,一天能把房子盖起来,领导就坐在一边监工,谁干活慢了就要挨骂。摇头王负责的是板砖和运水泥,一天赚二百。在工地的这一个多月,摇头王黑了一圈,瘦了11斤。她回忆,去工地的第一天,因为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她在自己盖的房子里找了一个空房间,大哭了一场。

到小六家唱歌、跳舞、蹦迪,对她来说是一种逃离,也是一种释放。老人们喜欢摇头王,有她在,大家跳舞有气氛。她爱唱《冬天里的一把火》,因为可以吼得痛快、摇得痛快。家里出事之后,摇头王摇得更猛了。虽然摇完还是会回到残酷的现实里,但好像又有力气往前熬一熬了。

近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聚到小六家里。这些孤单的、无聊的、痛苦的、无助的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在这里获得了一些陪伴和消解。

小六和老人们在一起

3

午后,小六躺在床上休息,几位老人坐在房间里,吹着空调拉呱。

聊了会儿天气,聊了会儿子女,聊了会儿鸡鸭鹅,聊着聊着,就聊起了小六。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率先感慨:「我们小六哪里都好,就差一个女朋友。」其他人紧接着应和:「就是,又会做饭,又会疼人,又会挣钱,多好!」还有位老人开玩笑地宣称,自己要背上一包馍、一瓶水,顶着太阳给小六说媒去。

小六今年28岁,期待爱情,但清楚缘分急不得,结婚生子也尚未列入人生日程。不过,他不急,老人们急,他们像自家长辈那样,在自己的关系网中,四处搜寻适龄未婚女青年,然后撺掇小六去相亲。虽然和老年人的审美差别很大,但为了不辜负老人的好意,小六还是会去。

这些年里,老人们和小六从陌生到熟悉,从乡亲到朋友,对他的感情也慢慢从喜欢变成信任、依赖,甚至有了像亲人一样的、不自觉的爱的表达。

小六组织老人们聚餐后,总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迟迟不肯离开,留下来帮小六洗碗;清晨六七点,小六还没有起床,院子里就会出现老人的身影,有时是来给他送早饭,有时是来给他拿鸭草,大家轻手轻脚地来,还会轻手轻脚地帮他收拾院子。有一天,小六到集市上买小鸡,鸡贩子看他年轻不懂行情,不仅把「蔫鸡」拿给他,还要了比往常更高的价,碰巧这时有老人路过,一眼识破了鸡贩子的「阴谋」,那天,小六买到了健康的鸡,还少损失了一百多块钱。

小六说,时间长了,感情积累起来了。有一次他到北京帮客人代驾,出去了三四天。走之前他就告诉了老人们,但那几天里,他通过家里安装的摄像头,看到大家还是按时按点来家里找他,还会互相打听小六去哪儿了。

这些情感对小六来说弥足珍贵。在他的成长中,人情冷暖经历了太多,但收到的爱很少。

他的爸爸是矿工,永远都在挖煤;妈妈照顾家里,永远都在忙。小六被管得很严,平时总被锁在家里;学校组织活动出去玩,所有小朋友都有零花钱买水、买零食,只有小六没有;长辈打麻将输了钱,心情不好就打小六发泄,从房间一头打到另一头,他边哭边求饶,喊「我错了」,虽然并没有做错什么。

他在很小年纪就体会过成年人的「势利眼」,亲人有的做房地产,有的在银行上班,还有的是县城里的小干部,只有小六家人「没什么本事」。因为家境普通,他们在整个家族中是被「看不起」的,就连爷爷奶奶也偏心得明显,姑姑家的孩子去了,奶奶很快把柜子里的好吃的拿给他们,但小六去的时候,却「像防贼一样,把柜子锁得紧紧的」。时间久了,小六变得「没有任何自信,做什么都畏畏缩缩的」。

到青春期,这种自卑变成了叛逆,他打架,抽烟,换过四五个学校,但上完初一就辍学了。他先去临近的徐州打工,又去了北京,又从北京返回徐州。当过服务员、导游,干过烧烤,送过外卖;被骗过钱,也被骗过感情。二十岁那年,他用赚来的钱买了车,开始做生意。往后,又做代驾,又卖酒卖花,从最初两三个朋友帮忙,慢慢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就在一切看上去柳暗花明的时候,小六母亲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后来,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小六有了「成功」,但没了家人。他在日记里写,做梦都想被人爱,被人善待。

疫情来临,他的生意受到影响,一个人住在老家,是在那种状态下,他想到拍短视频,想到拍老人。他没想到的是,在拍摄、陪伴老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抚慰和陪伴,也得到了自我价值感的确认。

「看到他们开心,心里面舒服一点。」小六说,原本只是想拍视频玩,没想到拍着拍着上瘾了、有感情了、舍不得了。老人们不管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来找他玩,他忍不住地想要对他们好,「就像朋友天天来找你玩,不得请他吃饭吗?」他带老人们去县城玩,隔上几天就组织老人们聚餐,还给老人们发过毛巾、手套、牙膏、香皂甚至内裤。那些热闹、温暖和爱,是老人们给他的「回报」。

过年的时候,老人们挑出家里最好的菜,蒸的包子,炸的果子,还有羊肉、水果、小酥鱼,全都拿给小六。母亲不在了,父亲有了新的家庭,妹妹嫁人了,小六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过春节,但年货堆了满满一桌。

小六做饭,老人们帮忙

4

教老人蹦迪,带老人一起玩,这件事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光鲜,也有令人头疼和琐碎的一面。

老人们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因为一个人坐在了另一个人的凳子上,吵;因为两个人互相抬杠自己的衣服更好,吵;因为喝汤的碗碰到了对方,吵。常常是聊着聊着就吵起来了,谁也不服谁,只能等小六出面「主持公道」。

小六和老人们说,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于是,除了跳舞,平时也有很多老人找他帮忙。去县城取钱,去看病……有一次,一位老人家里的三轮车坏了,找小六帮忙送小孩上学。小六正急着给顾客送酒,只能尽量拖着顾客的时间,不管对方怎么催,还是先把小孩送到了学校。

老人的逻辑和年轻人不一样,如果小六有自己的事要忙,年轻人可以理解,但老年人的逻辑是:你能送别人,为什么不能送我?「他会有种很失落的感觉」。所以,不管耽误自己什么事,小六都会把手上的事放下,先去搞定老人的事。「如果一个老人开口找你,你拒绝了,他下一次绝对不会再找你了,感情就会疏远了一点点。」

这些,都是和老人们经年相处中,小六积累下来的经验。

又是聚餐的一天,小六早上六七点就爬起来去赶集,买回一三轮车的食材。鸡是刚杀好的大公鸡,菜是刚摘下来的新鲜菜。支在门口的、专门为聚餐打的大锅又要用起来,得忙活一下午,才能准备好这几十个人的饭菜。

身体好的老人,会主动凑过去给小六帮忙,小六也不客气,给他们分配一些简单的活计,比如烧火,洗菜,或者剥葱;也有的老人来时抱着一捆柴,或是提着一兜蒜;小六忘了买辣椒,谁家有就去谁家拿。

吃着吃着饭,88岁的老王站起来盛汤,她的手抖得厉害,一勺汤盛到碗里,抖出去一小半。小六在一旁解说:「老王又要表演她的绝活儿了。」大家一起笑。没有同情,也没有嫌弃,只是好朋友之间的调侃。老王也笑。这再正常不过啦,每个人身上都有岁月的痕迹。

这两年,在小六的陪伴下,肉眼可见的,是老人们的身体变好了,人也变得开心、爱笑了,跌宕了一辈子,又为家庭、子女苦了一辈子,人到晚年,他们的世界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为自己的舞蹈能「上电视」而开心,不惜花上几十块钱买一件新衣服,甚至,有的老人开始涂口红、腮红了,过去几十年,她们从未打扮过自己。

老人们在小六家门口的胡同里乘凉、拉呱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空巢老人数量突破1亿,其中,不少为独居老人与孤寡老人。全国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我国孤寡老人的数量就已超过1.18亿。或许每一个孤寡老人,都希冀着有一个「小六」的到来。

如今,通过网络和媒体报道,小六带老人们跳舞的事被越来越多陌生人关注,在他的影响下,也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照顾孤寡老人的队伍中。有人千里迢迢给小六送来鸡蛋、牛奶,叮嘱他发给老人们;有人退休后开始给村里老人做免费午餐,把自己家变成一个「幸福食堂」。

今年99公益日,QQ浏览器和腾讯公益聚焦孤寡老人这一群体,联合发起「情暖万名孤寡老人」项目,而小六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小红花公益筑梦官。

在青春期自卑、叛逆的小六不会想到,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快到而立之年的自己与老人们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公益梦想很简单:帮助更多的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

「一花一世界」,小而细微的个体,也藏着大千世界。一朵小红花可以将互不相识的个体连接,也可以助力每一个公益梦想的实现。这也是小六的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打破藩篱,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相连。正是在这样琐碎而真实的连接中,我们获得了温暖,也确立了价值。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