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吴彦姝:84岁,依然年轻的表演人生

2022年1月7日 文/ 赵雅静 编辑/ 丁宇

吴彦姝84岁,除了脸上的皱纹,她的身上几乎感受不到年迈的痕迹。对于身体和精神,她都有自己的掌控。比如,她仍然每天坚持做一分钟的平板支撑,让自己的身体“不生锈”。

作者|赵雅静

编辑|丁宇

2021年的最后一天,吴彦姝步履轻盈地独自出现在采访现场。

前一晚,她认真梳理自己表演时的细节和对角色的感知,以更好地面对当天的媒体提问。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当晚,她还接受了导演薛晓路的邀请,参加了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的跨年路演。

跨过这个新年,吴彦姝正好84岁,除了脸上的皱纹,她的身上几乎感受不到年迈的痕迹。她像一个有年代的时钟,行至耄耋之年,仍然孜孜不倦地精准报时。对于身体和精神,她都有自己的掌控。比如,她仍然每天坚持做一分钟的平板支撑,让自己的身体“不生锈”。

2021年12月31日,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以下简称《寒冬》)上映。吴彦姝在其中饰演退休的产科医生谢咏琴,在疫情严重时决定重回“战场”。她与男友“大厨师”沛爷(许绍雄饰)的黄昏恋,只通过几场吃饭和求婚的戏份,就营造了甜蜜、伤感、抉择等多个层次情绪。

吴彦姝认为,谢咏琴的高光时刻是重返医院。“再穿白大褂,再上手术台,对她个人来说,是一个很难抉择的事情。”

谢咏琴的选择映衬了吴彦姝本人的经历。她在退休后重返大银幕,成为很多观众心中最亲切的奶奶。“皱纹”是很多导演选用她的理由,岁月在吴彦姝身上留下的刻痕让角色鲜活起来。她自己也肩负起了这个责任,她知道观众想要看到的是角色的真实,而不是给年轻人画上皱纹的样子。

过去的一年,吴彦姝有5部电影和3部电视剧与观众见面,年龄从来没有成为工作的阻碍。她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对生活的观察,从中汲取着表演的养分。她期待着还能再进步。

“呆曲C,我应承你”

电影正式拍摄之前,吴彦姝在自己的剧本上写下“呆曲C”三个字。

“呆曲C”,即广东话“大厨师”的发音。在《寒冬》中,谢咏琴在去医院的出租车上接受男友沛爷的求婚,一句“呆曲C,我应承你”(大厨师,我答应你)成为了全片的泪点之一。

吴彦姝喜欢琢磨这些表演中的小细节。谢咏琴是一名退休产科医生,年轻时在广州上过学。基于人物背景,导演薛晓路和她沟通过,在戏里可以稍微讲一些粤语。试戏的时候,她看到台词写着喊男友“大厨师”,觉得这里适合用粤语表达感情中的俏皮。

碰巧《寒冬》的服装设计师吴里璐是香港人,吴彦姝便向他请教如何发音。获得答案后,她用谐音一字一字地标注出来,三个字,包含着她的智慧和用心。

后来,吴彦姝在剧本上看到台词“我答应你”的后面还有个括号,写着“可以用粤语”,她又找到吴里璐学了后半句,于是便有了这句感情充沛的台词。“呆曲C,我应承你。”在采访现场,吴彦姝再一次对着镜头说起了这句话。

求婚这场戏拍得艰难。在长江大桥行驶的出租车里,吴彦姝一开始没想落泪,但导演薛晓路告诉她,这里的情绪要更重。吴彦姝便调整了自己的演绎方式,她理解那是一种“勇敢赴死”的状态,而答应求婚,是“一线希望”。

为了营造出空城的感觉,剧组从零点开始拍摄,把长江大桥的两头都堵住,每拍两条就要放行一次。拍一条、下车、听导演讲戏、等待……就这样一条一条地拍了好几次。

在这样的情况下,“情绪会断”,那能怎么办呢?做演员五十余年,吴彦姝已经不再解释自己如何去调动情绪,开机后拿出最好的表演状态是工作要求,不必过分渲染。观众为电影中这对黄昏恋人而感动,但拍摄车上求婚戏的时候,吴彦姝和许绍雄其实都是对着手机屏幕的绿幕讲话,看不见对方,“完全是自己在燃烧”。

在演戏这件事上,吴彦姝有自己的方法和坚持。她严谨、认真、专业,开机之前总会把功课做得很细致,准备好表演中会用到的每一步。每次拿到剧本,除了自己的部分,吴彦姝还会研究其他角色的台词。别人提到关于她在戏中的形态、性格的描述,无论多少她都会将其化作丰满角色的素材。“比如别人说姥姥身体可好了,走起路来健步如飞,我就得想一下我(在戏里)该怎么走路。”

今年,吴彦姝84岁了。但在片场,她依然保持着足够的热情,随时准备着接受调动。“不能让大家等着,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她深刻地记得在长江大桥上拍了好多条,每一次都能在出租车里看见徐帆和高亚麟饰演的中年夫妇拥抱着站在雨里。“作为演员,你不能说不。你要是说不行,人家别的演员怎么办?”

少女与岁月

吴彦姝和薛晓路第一次合作,是2016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以下简称《北西2》)。凭借这部电影,吴彦姝入围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也是她接演大银幕作品后,被大众广泛熟知的开始。

在那部作品中,她和秦沛在电影中饰演一对厮守一生的老夫妻。吴彦姝真实年龄比对方大七岁,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薛晓路对她说,你不要管这些,只要永远觉得你是他的小妹妹就行了。“于是我就什么都求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吴彦姝说。

后来的一次电影发布会上,吴彦姝听到有记者评价她的角色是“这个奶奶有少女感”,一时感到有些不安。那一年她80岁,以为这是一种批评,她问身边的人:“怎么会有少女感呢,是不是我演得太矫揉造作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少女感”是因为观众觉得她可爱,是一种认可。“我演了这么多片子,差不多每一个片子大家都要说有少女感,我也就习惯了。”

在《寒冬》中,这份“少女感”或多或少地被保留下来。片中,谢咏琴会对着前来送饭的沛爷跺脚,用雨伞“打”他,也会像小孩子似地说“你要是出去就和你绝交”。这样的表演,让整个人物变得鲜活起来。

实际上,这些都是吴彦姝是在思考过角色背景之后,才给出的表演。她解释道:谢咏琴的老伴儿去世得早,女儿还活着时,她们像姐妹一样相处,后来又有了沛爷这样风趣幽默的男友。在这样的前提下,“少女感”的存在才是合理的。

她对人物也有着相应年龄段的思考。最初,剧本中的谢咏琴会用“飞吻”回应沛爷,吴彦姝觉得那不合乎老年人的感觉,也不是一句“少女感”就可以解决的事。她因此和薛晓路讨论,想要把“飞吻”的动作,全部改成说对方“太酸了”。

“在这个时候,我就会说‘哎呀,酸死了’。导演都没有否定我。”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她用三种语气演绎了这句话。

“少女感”与年龄和外貌都无关,更像是一种对吴彦姝内心气质的一种褒扬,不少过往的事情都给予了佐证。电影《相爱相亲》宣传时,导演张艾嘉评价她“精灵得不得了”,吴彦姝在影片中收放自如的表演,彻底征服了观众。另外一个动人的细节是,吴彦姝爱玩娃娃,也会给娃娃起名。

除此之外,她优雅、从容、独立、极具亲和力。采访当天,她没带什么工作人员,和她拍摄《北西2》时只身去往国外的情景如出一辙。在过往书写她的文字中,那些琐碎的小事堆砌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独自在国外转机、吃饭,她会到国际影展上看电影,用翻译软件与周遭交流。

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痕迹。2010年,吴彦姝被女儿接到北京,开始接演影视作品。在此之前的大半辈子,她在山西话剧院的舞台上屹立数十年,多次受邀在人民大会堂主演话剧《刘胡兰》。排练这部话剧前,她到刘胡兰家乡体验生活半年,并不在乎环境和时间对皮肤的侵袭。她曾说:“年纪大了,皱纹有了就有吧,不用去回避。”

张艾嘉在为《相爱相亲》选角时,看中的便是吴彦姝脸上的皱纹,正符合了角色的生命背景。薛晓路也曾说吴彦姝是《北西2》最早定下来的演员,“我就喜欢她的皱纹”,她觉得特别慈祥。

“皱纹”在吴彦姝看来,更多地意味着一种演员的责任感。影视作品要有老中青不同年龄层的出现,她说:“如果我们这些老的拒绝去演,就得给几十岁的人画上皱纹,观众会不相信。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呢?”

如今,吴彦姝仍然每天坚持做平板支撑。这件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有些困难的事,吴彦姝觉得“很简单”。“每晚洗漱之前,我就先把它做完,很简单,就一分钟嘛。”她还喜欢打篮球,有篮球架的时候都会去投篮。平日在家时,就练习拍球、运球。

那是一种和时间的对抗。吴彦姝说:“身体是一个机器,你要老放着它,不动它的话,它也会生锈。没有一个好的状态,你也不能工作。”

不要担忧未来

《寒冬》杀青至今,吴彦姝仍旧清晰记得,自己在向吴里璐请教粤语时,对方的神态是“抬了下眼睛”。

她想起自己刚进山西话剧团学习表演的时光,老师常带着他们去车站或者公园,看来来往往的路人,分析他们的人物关系。时间久了,观察成为一种习惯。不论走到哪,只要看到两个以上的人,吴彦姝就会启动她的“雷达”。

前阵子走在街上,她看到街边的石凳上坐了一个男生,不远处站着一个女孩。吴彦姝感觉女孩身上有一种气势,“她虽然站在那儿,但感觉跟男孩之间有线拉着”。吴彦姝便慢慢地走,一边走一边留意着。过了没多久,女孩气冲冲地走过去,对着男孩喊:“你到底走不走?”

“那个男孩就蹲在那儿,就没说话。”此前,两个人完全没有交流,但在吴彦姝眼里“那个人物关系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武汉拍摄《寒冬》时,吴彦姝住在酒店里。她接触到的多是酒店的服务员和剧组的群演,却依然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力量。她形容那是“经过了严重的疫情之后,一种向上的、团结的、不可抗的精神”,她顿时觉得这座城市很有生机,有一种和气和包容的气质。

生活和表演的重合,来自于吴彦姝早年间的历练。在话剧舞台上,不管焦点是不是自己,演员都要保持表演状态,即使只是作为一幕戏的背景出现,也不能松懈。“喝水也好,发呆也好,我还要生活我的。你俩说话,我要有我的态度。”拍电影时,她也习惯于把生活里的观察拿过来。吴彦姝告诉《博客天下》:“你走在哪儿都可以对表演发生兴趣。表演是源于生活的,实际上是生活的重复。”

“好奇心”是她维持表演热情的主要推动力。这份特质打小就有,作为那个时代的独生女,吴彦姝一贯的做事逻辑便是好奇驱动。“我没有顾忌,想做什么就去做,好奇玩什么就去玩。”决定报考山西话剧团时,父亲并没有阻拦,“他觉得行行出状元,就让我去了”。

好奇心让职业上的进步变得不再困难。至今,吴彦姝仍然保持着定期看电影的习惯,全然是因为“喜欢看”。影片中人物的表演不用细细琢磨,看过便会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上一部令吴彦姝感到震撼的影片是《长津湖》,因为“那种场景宏大的战争片太难得了”。

在她身上,仍然留存着一种认真和谦逊。即使已经有着足够的表演经验,但遇到欣赏的演员,她依旧谨慎且充满期待。曾经在和梁冠华合作时,吴彦姝会想:“我是山西话剧团的,人家是人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我们之间有差距,不知道合作会不会很磨合。”她和吴刚搭戏时,因为觉得对方戏好,这种“胆怯”也出现过。此类心态更多地来自于对表演和演员的敬畏,像是一种切磋,“但是接触之后,一下子磨合了,也就平等了”。

从山西话剧院退休之后的一段时间,吴彦姝一直在家中照顾丈夫和母亲。之后,她开始了新的事业。十几年间,吴彦姝出演了20部电影,十余部电视剧。从话剧舞台,成变了大银幕上受到观众喜爱的“姥姥”。

她喜欢和年轻人接触,觉得电影的希望在他们身上。她说:“年轻的导演,不管他的经费是多少,能支持他就支持。”

2021年上映的电影《又见奈良》中,她饰演一个收养日本战后遗孤的八旬老人。导演鹏飞找到吴彦姝时,她原本没有档期,最终还是想办法在紧密的时间安排中抽出了一个月。在即将于春节档上映的《四海》中,她也有参演。虽然只是客串,但和韩寒导演之间对于电影的交流很开心。

女儿曾评价吴彦姝:“我妈越老越好看,小时候不觉得,生活点点滴滴积累,量变引起质变……这条路会告诉你怎么变好,现在我妈所有地方都会让人觉得‘你怎么这么好’。”

吴彦姝常被问到“能给浮躁的年轻一代什么建议”。她觉得这个问题不成立,回答道:“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浮躁过,这不是谁的建议就能够解决的,都要自己走过。”

“所谓的浮躁,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你预测不到你第二天会发生什么事。”这是吴彦姝的总结。如果非要给出什么建议,她说:“就不要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