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遭遇集采“闷棍”,恒瑞进军冷门品种

2021年7月8日 文/ 胡香赟 编辑/

集采之后,恒瑞出路何在?

文丨胡香赟

恒瑞要开始做眼药水了。

6月2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成都盛迪医药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开展一项用于防控儿童近视的滴眼液产品的III期临床试验。

恒瑞医药公告

恒瑞医药向健识局回复称:目前,国内外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也就是说,如果HR19034滴眼液获批,将可能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款防控儿童近视的滴眼液产品。

年初以来,恒瑞股价下跌幅度已达30%左右,市值蒸发约2000亿。前不久披露2021年一季度财报数据也让市场认为“不及预期”。而且,刚刚结束的第五轮集采中,恒瑞体现了相当的诚意,8个入围产品有6个中选,一半都是当家产品。降价之后,恒瑞可能会面临业绩缩水的风险。

就在这时,恒瑞进军儿童近视防控市场,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01肿瘤之外,恒瑞的版图在悄悄扩大

恒瑞正在研发的滴眼液产品原理,是通过抑制抑制眼轴增长,延缓和防控儿童近视进展。

根据恒瑞公告,目前,该产品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达到470万元左右,且“国内外尚未有同类产品获批上市,亦无相关销售数据”。

恒瑞在眼科用药领域的布局始于2019年,当时恒瑞就曾与德国药企Novaliq GmbH达成协议,花重金引进了该公司两款用于治疗干眼症的药物。今年5月,恒瑞医药以仿制4类申报的他氟前列素滴眼液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目前,眼科医疗和眼科器械占据眼科市场将近90%的市场份额,而眼科用药的占比仅在10%左右。

受制于治疗方法、研究水平的限制,很少有企业愿意专注于眼科药品的研发。眼科药物生产企业欧康维视的招股书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仅有7种眼科药物在新药注册快速通道下获批,全部来自跨国药企,无一本土药企的眼科新药上市。

但是,眼科药品的市场空间却在不断扩大。欧康维视预测,2021年眼科药品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247亿元,且增速还在继续加快。

酝酿多年后,恒瑞选择在此刻高调入场,颇具玩味。

近几年,恒瑞一直在推动布局新领域。2016年,恒瑞曾投资5亿余元建设特医食品产业园,率先迈入当时几乎是空白的特医领域。截至2019年,恒瑞已有2款特医产品上市,4款产品在研。

同样在2016年,恒瑞投资5亿元成立苏州恒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从事高值耗材、介入设备等创新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并直接对集团董事长孙飘扬负责。

巧合的是,正是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医药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以原研创新药为主流的制药企业逐步崛起,仿制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无论是药监还是医保部门,都在推动医药创新,向过多、过滥的仿制药开刀。

恒瑞过去一直以首仿、仿创为最大的优势,如今转向原研,势必需要一个过程。此前曾有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恒瑞仍然稳坐国内新药研发的头把交椅,但由于并没有潜在的全球首创或最佳产品,只是“在赛道上一路追赶”,在新项目管线布局上的优势并不突出。

集采、价格谈判等政策的推动下,恒瑞急需在现有格局下找到新的突破口,眼科产品可能正是一种破题思路。

02出海+转型,新赛道=新出路?

在现阶段,肿瘤药、造影剂、麻醉药三类王牌产品仍是恒瑞的营收大头。

过去一年,恒瑞医药抗肿瘤药物收入达152.68亿元,超过公司总收入的一半,麻醉药的收入也接近46亿元。但集采重压之下,未来还能维持这样的态势吗?

反观这三大类之外的“其他产品”,虽在恒瑞的营收体系内比重不高,却保持了稳定增长。根据恒瑞年报,在过去的两年里,“其他产品”的营收增长分别为4.78%和29.85%。

单看业绩,恒瑞依然走在上升通道,但资本市场已经先一步给出了答案,恒瑞医药股价年初至今大幅下跌30%,已经引发市场对于“杀白马股”的讨论。

财政部对药企的穿透式查账、集采结果,对资本市场来说都不算是好消息。根据健识局此前的统计,这次集采降价之后,恒瑞至少会缩水25亿元左右的业绩,需要靠集采外市场的补齐才能勉强和2019年的业绩打平。

早在2019年,恒瑞集团董事长孙飘扬就曾公开表示,由于“专利到期的原研药该仿制的已经仿制完了,即使是距离专利到期还有较长时间的药物,市场价值也不高”,恒瑞已做出砍掉70%仿制药业务的决定。

眼科用药等冷门领域此前并非恒瑞的优势,但在大趋势之下,恒瑞能否快速转型,考验着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除了新赛道布局,海外市场也是恒瑞预备多年的筹码。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恒瑞医药国外业务收入增长达19.96%。目前已有近20个项目获准开展全球多中心或地区性的临床研究。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用阿帕替尼、氟唑帕利等产品已在国际多中心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恒瑞这一系列“自救”力度,与股价连跌之间的较量,决定了能否重塑一个新恒瑞。

设计丨时光

运营丨林夕

· END ·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