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造字的人

2021年6月4日 文/ 方边边 编辑/

造字的过程里,林江辉明显感觉自己能静下来。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笔画都会影响一个字体的气质,然后是影响一个句子,一整个段落的阅读感受,像蝴蝶效应一样。「用微观的方式去看一个习以为常的东西,从这种小地方得到一些满足感吧,之前从来没有这么仔细看过,觉得这个行业真的很了不起。」

文|方边边

快与慢

林江辉之前为博物馆做设计,一副眼镜架在细细的鼻梁上,说话也是轻声慢语,2014年他加入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设计师。过去他在慢的世界工作,而在大厂,他看到一个快速更迭的体系,像涡轮一般,「反差非常巨大。」

三年前,他开始进入快速漩涡里特意开辟出的慢通道。他所在的大厂阿里,要造字了。

2018年消息一出来,困惑了很多人。一家互联网公司,业务以商业为主,和造字有什么关系?谁用?赚钱吗?不赚钱更不合逻辑了,按照互联网的迭代逻辑,一个项目三个月没有产出就面临被砍危机,造字是要造给谁呢,做公益吗?

林江辉完全理解以上的揣测。他解释了造字的具体框架:不是仓颉造字那样的造文字,而是在互联网上创造字体。「说一个词你就会明白,微软雅黑,我们要造一个阿里的『雅黑』。」

见更加疑惑,林江辉打开一张图片,取景来自非常熟悉的地方,电梯间外,立在园区的路标,展览的宣传海报。「看有何不妥吗?」林江辉问。这些见怪不怪的日常,人的注意力往往存留不到几秒,也看不出异常。林江辉把图片放大,里面有数字、文字。5张图是5种不同字体,这些场景都出现在阿里这一家公司里。——「拼贴大杂烩」,林江辉评价。

为了这个理由要造字,似乎太不「互联网」了。

第二个造字的理由更直接——平台上的商户们被投诉了。

用windows系统,内嵌有宋体、黑体、微软雅黑等等字体,把电脑打开,就可以直接使用,「给人感觉这些字体天生(免费),以微软雅黑为例,它其实是两家公司的作品,外文的版权属于海外公司,中文的版权属于方正,如果字体作商用就要收版权费。」林江辉记得,他看过一张信息表,2015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投诉淘宝商户们的侵权案有上万件。直到收到电话甚至是律师函,很多人才第一次知道字体侵权这回事。当时大家普遍的心态是,「被罚了好可怜,赶快避开。」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此外,法律规定,字库一般被当做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来进行处罚,如果单个的字是按照艺术品设计的,判断到底有没有侵权,则看主创人员在其中的艺术贡献有多少。「这个就很模糊,造成现在大家常常搞不清,得根据法官自己的判断。」

「需求明确了,造一套字要多久?」

「一般是要两到三年的。」

「当时很担心这个提议不会被批准下来,但是没想到通过了」,林江辉回忆,在分秒必争、讲求效率的互联网公司里,他得到了机会,开始做一件不涉及KPI,没有明确项目规划的「慢」工程。

林江辉

免费?免费!

2018年,林江辉做了三次汇报。第一次是和总裁,第二次是跟设计主管,第三次是和法务以及市场部同事。反复、来回、拉扯,都是指向一个议题——字体要不要免费。

网商张林曾尝到收费之苦。她曾突然接到一位律师的电话,称她在网店介绍商品时,使用了某字体,属于侵权行为,撤下也没有用,因为侵权已经发生。

「汉字都是方方正正的,很多分都分不出来,不能商用为什么不备注一下?」像张林这样的网商们面临的选择只有一个,赔偿相关费用并购买正版字体,一年要数千甚至上万元。「我还是比较惊讶,而且有点害怕,要当被告。」如果是被判侵权,她面临大约4500元的处罚。

2015年热映的电影《九层妖塔》因使用了未授权字体中的7个字,被索赔51万元,最终判决赔付版权方14万元。2012年,热门电影《失恋33天》未经授权使用「悦黑体」被告上法庭;2007年的「方正电子诉暴雪娱乐侵犯方正5款字体案」更是在业界被人熟知。

但从版权方来看,收费并不是没有道理。字体公司和从事字体设计的专业人才本就稀少,此外,和某字库合作的一位字体设计师谈到,字库创作一套字体,的确要花费很大精力。设计图稿要写得很大,差不多一个字一张报纸,「所以当时写完,那个稿纸的量加起来可以铺满一个多足球场。」

以「字体」和「著作权」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共搜索到了7283条相关案例,其中2020年字体著作权相关案件同比2019年增长29.4%,同比2011年增长10,057.89%。10年来相关案件数量翻了100倍。

「从设计端应该有个解决方案,平台其实可以做一款自己的字体解决相关的问题。」林江辉谈到。造字的互联网公司里,最有名的是谷歌,它的思源字体全部免费开放下载。但不是每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有这样的动机。在国内,还几乎没有大厂做免费商用字体的先例。

在林江辉看来,阿里要做,肯定是全免费。「字体相当于油盐酱醋,是最基本的材料,有了这个商家才能去平台上自由创作。」他在最初的那三次会议上呼吁,「在互联网中,字体其实是一款生产工具。」

有人建议收费1元,象征性地设置一个门槛。也有人主张按市场行情收费,甚至在会议上推演了资金回收的链路,如果要收回成本,大概要做什么推广和投入,「发现很难。」林江辉谈到,「如果说造字是要唤醒社会大众对于版权的关注,那通过这种收费,不一定能达到大家对版权的关注」,对于平台来说,造字是一种价值判断。

造钢筋水泥

忐忑汇报之后,得到的是肯定的答复,名字里也突出了免费这一属性——「阿里巴巴普惠体」。新难题又摆在了林江辉面前——汉字字库有两种规格,一种是6763个字左右,覆盖95%左右的使用场景。一种是符合商用标准GB18030,共27533个字,全面覆盖,最难但是最高标准。

想到要一劳永逸,且符合商业使用习惯,林江辉决定选择最难版本。他感到 「造字」对他个人的重要性,是「在做一件人生很难再有机会完成的事情,一辈子只会遇上一次。」他形容自己在做「一架火箭的全部螺丝」,「盖楼房所需的钢筋水泥」。

「真的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一个字上,有的局部微调已经细微到1/800的程度。」当了十多年线下设计师,他会在电脑上把大师设计的字体放得很大很大,琢磨一个弯,一个幅度的处理,其中差异以零点几毫米计。「如果可以把字体做出来,不同设计师在使用我们的字体时,就跟我以前放大别人的字体,去看他的细节一样,我在想会不会他们也很欣赏、很喜欢这里面的某些设计。就像程序员的代码一样,能读出一个人的性格和秘密。」

意义有了,但造字这么小众的工程,人手足够吗?

面对这个问题,林江辉指了指身边另一位同事,「就两个人。」

对于他们来说,造字都是第一次,需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中文和英文,林江辉分别找了两家供应商公司。

造字过程中可能遭逢的普遍问题,他们全部要面对。供应商有一个基本字库,字体不是书法扫描,很多字放大可以看清楚,但是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一些笔画无法展现,就得重新描绘。

照相排版时代留下的字体习惯,搬到电脑系统,要全部更新优化。林江辉指着一个「狭」字,这个字放大最后一笔的「捺」,过去黑体字为了保持锐利的形状,这里必须进行喇叭口处理,而现在已进入数字媒介时代,字体设计需要直线化、更简洁的线条,就除去了喇叭曲线。过去的习惯现在看来会奇怪,但这背后的考虑是要回归适用性。

某种程度上说,林江辉和为数不多的其他字体设计师一样,面临的是现代字体设计的时代命题。英国雷丁大学字体设计专业主任教授、国际字体设计协会副主席格瑞·列奥尼达斯(Gerry Leonidas)就曾提出:今天大众阅读的终端正在从印刷媒介渐渐转向小尺寸手机屏显媒介,许多在印刷媒体上的版式设计在数字媒体上消失了。这更加强调用字体来体现风格,也对文字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阅读文字的识别度的考虑,对于字体自带的语境风格,是新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字「需要体现阿里的气质,看得到公司文化的东西。」这是这场安静又庞大的「造字工程」里,最需把握的关窍。

「你觉得阿里巴巴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有段时间林江辉见到同事就问。看到同事们抓耳挠腮,他想到给一个词库。这是一套设计的形容词,是当年他和客户沟通时列出的:动态的、多变的、年轻的、激情的、气势的、力量的、未来的、创新的、科技的……

9个词里,被选择最多的是「激情」、「力量」、「未来」。「字体也是体现价值观的最细致的那个窗口。」他说。另外,这几个词除了反映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它们更容易通过设计表达。

调查阿里巴巴的气质,林江辉发现大家希望它是「未来感」,但又不是「科幻」。如果用黑体字来表达其中的区别是:风格极简,切角很顺,自然平滑,干净利落,「未来」是摸得着的,「科幻」是不着地的。

如果字体要像人,同事们觉得应该是像一个19岁20岁的少年,阿里成立的时长正好是一个少年的年龄,「他应该是长得比较挺拔的,干净昂扬,长腿高瘦。」——林江辉打开一张图,同样一个「东」,比较微软雅黑和阿里普惠体的区别,微软雅黑比较稳,字的重心是往下压,下大上小。而要有少年感的「东」字,把中间的一横的腰稍微往上提,下长上小,整体比微软雅黑要瘦一圈。

这样设计下来,间距和行距都有了变化,其中一个结果是,看上去更空,一行字比微软雅黑要多出5个字符的空间。林江辉很兴奋,「你知道吗?这意味着平台商家可以在标题里多打几个字,如果消费者通过搜索买东西,多这几个字可能直接影响卖家的销量。」

这样的改革,在供应商公司内部也引起了争议。坚持传统的字体设计师接受不了,他们认为汉字有统一性,偏旁部首都要有一个「定数」。但是较为年轻的设计师则投了赞成票,这一派的观点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拥抱的「创新」「激情」,都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里。

「务实也很重要」,林江辉展示了一组字符,最大的特点是,字符最下面可以连成一条线,比如a,把那个脚跟给锯掉了。山字,最下面的跟也是抹掉的。这更方便做宣传物料,特别是做立在地上的广告牌,直接可以当成设计字体使用。「一般的造字项目不太会想到这一层。」

而对于数字时代的基础语言——数字,林江辉在设计上倾注了更多心思。10个阿拉伯字符排列组合,可以记录逻辑、结构、解题方案,也要表达成本、价值、销售结果,比如双十一的满减价格,和大屏幕上闪动的千亿级成交总额。所以,6的上面的口子不能太小,3和8一定要能区别明显,除了清晰明朗之外,还要尽量避免压迫感。林江辉知道,除了易用之外,还得赋予数字个性,他觉得应该是一种「网感」,可爱的,积极向上的,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愿意买单。比如2,前面的勾如果能往上抬一些,像人把头抬起来,昂扬起来。

慢下来

林江辉找到了一种非常舒服的工作状态,看不少造字的书,同时也向供应方提出自己的疑惑。最夸张时有50张PPT。「为什么峰字,和山,同样是『山』,为什么峰字的山下有一个小牙齿,山字没有。」老师傅回应,这是写字笔顺决定的。痴迷的时候,他搜集所有的偏旁类型,比如木字旁就有20多个,一个个重新分类。他甚至还能从里面看出进化的逻辑。这些逻辑链连造字的师傅都没有去关注过。

造字的过程里,林江辉明显感觉自己能静下来。每一个小细节,每一个笔画都会影响一个字体的气质,然后是影响一个句子,一整个段落的阅读感受,像蝴蝶效应一样。「用微观的方式去看一个习以为常的东西,从这种小地方得到一些满足感吧,之前从来没有这么仔细看过,觉得这个行业真的很了不起。」

他尝试重新定义自己的工作, 「我们设计师的状态,所有的内容是不是只为了美感而服务?其实不仅仅是,我们可以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快速狂奔的浪潮去跟小的慢的事物更美好地相连。」

2019年阿里普惠体正式上线。有一天林江辉回家,看到妈妈在打游戏,他问妈妈在玩什么游戏,妈妈打开给他看,他越看越觉得游戏里的字体很熟悉。妈妈也问他,最近在忙什么,怎么这么久都没有电话?他回她,正在做她阅读的这款字体,「很有意思,这个作品不断地去影响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事、物。」

2021年5月14日,阿里普惠版字体上线2.0。「1.0发布之后,其实我还是挺忐忑的,所以会经常看大家的使用反馈,最常提及的就是字重(粗细),细的太细、粗的太粗,不够用。」林江辉说,「2.0我们就马上增加了4个字重。」

「很多人觉得一套字体发布就发布了,不会再迭代。」林江辉说,「但我想,2.0也不完美,我们还想继续迭代下去。」

在阿里巴巴普惠体2.0版发布大会上,发布者喊出三遍,免费!免费!免费!——这是1.0发布时,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到现在还有人会问是只有阿里平台使用才免费,友商使用呢?设计师使用呢?Up主使用呢?打印店使用呢?——完全免费。」林江辉说。「不止是平台和平台上的卖家,设计师、UP主,甚至是某家烧烤店的老板,字体可能随时参与组成他们的海报、画面和菜单。」

一次在看央视的新闻,林江辉发现用的也是阿里普惠体,有了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字体其实就是一款生产工具。」林江辉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阿里巴巴普惠体2.0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