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交中产税这件事儿,年轻人从来没虚过

2018年11月21日 文/ 编辑/

中产阶级,一直是流传在北上广CBD坊间的传说。

这四个字,代表了一套准商业精英和未脱发程序员们无限向往的生活方式。

“早餐牛油果,下午星巴克,晚餐烛光波尔多”。

但大家口中的所谓“中产”,极有可能是个悖论。

真正达到中产阶级的人(雅称“大中产”),各有各的砸钱生活方式,别说总结不出规律,你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更多的“中产”们只是喜欢在消费这件事上强迫自己的年轻人,你说他是中产,他没房;你说他不是,他不该花的钱都花了,买的就是那一份高级感。

在交中产税这件事儿上,这些年轻人可从来没虚过。

对他们来说,健身房和上个世纪的艺术照影楼没区别,都是捯饬半天,拍几张照片就出来的地方。

花五位数办张月卡眼都不眨一下,去五天然后催眠自己钱没白花。

当然,五天里要拍出五十天份的自拍。

私教也是一定要有的,最好是异性,毕竟器材大同小异,只能通过长相身材各异的私教来彰显自己unique。

最熟悉的健身器材是莲蓬头和全身镜,冲个澡对着门口的镜子自拍打卡,千万别忘了手机倒着拿,听说拍出来显瘦。

自拍里也可以允许有身材比自己好的同性,但筛选条件同自己婚礼的伴郎伴娘,必须是去头才可食用的那种。

看着身边真正的大中产阶级天天记录体重变化,而自己的手机里只保存着千篇一律的自拍,也并不伤心。

目的终究不一样,人家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而他们,只是对别人的眼光负责。

牛油果之于中产阶级,就像卤煮之于北京人,狗不理之于天津人,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原因也很简单,它身上囊括了中产阶级的所有审美:

结构极简风,一颗大核剩下都是肉;配色性冷淡,不加滤镜原片直发ins;口感味道小众,大多数人不爱吃。这种生来就带着高级感的食材自然是年轻人们的必答题。

但吃牛油果就像吸毒,一旦沾上,想戒太难了。

一开始可能还抱持好奇心,天天百度怎么吃最高级,不小心搜到它还有个小众的名字叫鳄梨,于是开始使用鳄梨这两个字发动态。

后来才知道这个名称是上个时代的trend,立马删了之前发在ins上的#每日早餐。

吃的时间越长越要每天晒一下早饭,生怕一天不吃,别人就会怀疑你的中产资金链断裂。

就算早上为了挤地铁没时间吃早餐,也要在晚上的日料局点一份牛油果手握。只吃几片牛油果,别的扔掉。

既证实牛油果没断供,又彰显一次生活的仪式感,一份中产税效果double。

对他们来说,肾坏了都可以不换,iPhone出新款,甭管旧的坏没坏都得换。

相较于别人每年支出曲线在双十一到达巅峰,这些年轻人的高潮往往提早一个多月来。

就在苹果发布会后的第二天。

此前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哪家信用卡可以12期免手续费购买新机。

从下单到收货,他们有一万种在朋友圈委婉表达迫切心情的方式。

新机到手还没结束,没有价值¥1099的原装皮质保护套,手机就像少了一半灵魂。

这时他们会在淘宝上寻找关键词“官方同款”、“厂家直出”,以¥128的价格购入。

当别人开始嘲讽“大钱都花了,小钱舍不得”时,他们依旧理直气壮。

“税要交在刀刃儿上,这叫生活方式,懂么你!”

戴森,名副其实的“中产收割机”。

当大中产们更新一套戴森V10给家里的保姆,他们正默默用一个月房租下单一款V7,幻想着用它吸净自己二十多平的主卧。地不够吸还能吸床,再不济吸吸猫也行。

当戴森卷发棒推出时,她们简直欣喜若狂:晒图终于不用给爸妈分组了!

以前发过几张拿着吸尘器的自拍,老妈看见还以为闺女去当保姆了,劈头盖脸骂一顿。

狠下心花光季度奖入手,才发现因为加班熬夜而变脆的头发抵不住卷发棒的吸力,一卷就折。

就这样,卷发棒撅折的头发,再用吸尘器吸干净。

戴森的全线产品反而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形成了一套完美的生态闭环。

在他们看来,大中产阶级呼出来的二手烟,都比别人抽进去的一手烟成色新。

秉持着像大中产看齐的原则,出入各大social场合前,确保裤兜里一定要塞着三位数一包的烟。

坐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来随意丢在桌子上,一定是偏桌子中间的公共位置,并用眼神询问别人抽不抽。

这种对不菲消耗品处置的随意感,就是生活品质的里程碑。

但也不会和自己贫困阶级的嘴过不去,口袋里还是装着十块一包、抽惯了的烟。

随身还带着从不同精品店顺来的定制火柴,只用它点烟。坚决不用一次性打火机,zippo更不行。

从不去厕所抽烟,所以约会特意选择有露台的餐厅,也会带便携烟灰缸。

抽烟的节奏也很关键,无论烟的长短,都能在3分钟内抽完。

既能让每一口烟都不浪费,身上的烟草味也恰到好处,省了买古龙水的钱。

对自己的人生有控制权,才是中产阶级的标志。

联名款,是光明正大追上大中产们的绿色通道。

Chanel、LV这些奢侈品界的硬货格调太高,伸手去够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但知名设计师的自有品牌和华而不实的潮牌联名款,那是一定不能放过的。

参与联名的街边品牌也有讲究。

相比于普及度与品味成反比的Supreme和穿两次就洗坏了的H&M,大家最爱的还是UNIQLO。

和UNIQLO联名,就像是各大品牌针对时尚弄潮儿们的精准扶贫。

Alexander Wang、Jil Sander,包括最近的与芝麻街和KAWS联名,等品牌酝酿合作的紧张程度堪比等自己受孕。

看着手里大包小包,装着UNIQLO质量+大牌印花的衣服,他们笑得像村上隆的太阳花。

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整体观感跟抢了钱一样。

在他们眼中,跨省通勤和一两年才有一次的出国放松一视同仁,统称旅行。

不存在“旅游”、“公费出差”等任何说法,“度假”这个词勉强可以接受。

目的地也不能随便选,小众是核心诉求。

虽然因为实际收入水平,基本在国内旅行,但地名必须洋气。

听着不像北欧的古朴小镇,也要像东南亚的梦幻海岛。就算读作“北戴河”,发朋友圈秀团建也要一律写作“阿那亚”。

偶尔的出国机会更要珍惜,能去欧美坚决不去东南亚国家。

没别的原因,只是自称对华人聚集地过敏。

看着大中产品尝了夜的巴黎,埋葬记忆的土耳其,一点不眼馋。

路上风景也确实来不及看。说到底,花钱装X,才是旅行的意义。

都说音乐市场在垂死挣扎,但吊着这最后一口气的,可能就是买黑胶的他们。

其实也不知道黑胶和普通CD有什么区别,也不认识大部分出黑胶唱片的歌手。

但小众的,终归是中产的。就是要专挑没人认识的歌手买。

过程中也没忘diss一下买华语歌手黑胶唱片的人,冷嘲热讽人家没品味。

真正开始听黑胶是从买了大概20张唱片开始,因为之前一直舍不得买台黑胶唱机。

这个高雅的爱好,最终止于家里的猫不慎将唱机踢翻在地。

没事,反正唱片本身也不是用来听的。

但也是真没钱再买台机器了,还是充个网易云年费黑胶VIP吧。

对于网购,他们的态度是从精通到放弃。越有钱越要入人间食烟火。

最瞧不起身边的同事去专柜试穿,回家在网上下单。

因为不想接受网店几百块的折扣,也因为真正高级的东西,直接去店里是买不到的。

他们都是在网上预约,再去实体店提货。

一是亲手把东西提回家,不经快递员的手,是对商品的基本尊重,中产阶级最讲礼仪;二是到实体店提货,还可以趁机试穿别的新品,蹭个自拍发朋友圈。

交税也讲究“Reservation only”,不然交的再多,也都是低级智商税。

上边这些税,你可能真的交过很多次,但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中产税,更像是一种份子钱,大家把手里的钱摊一摊,一起加入这场年轻人关于阶级迷茫与欲望盛放的狂欢。

你只是其中一员,并非特立独行。

虽然交了钱,但至少心里舒坦了,欲望得到满足了,不说物超所值,也算童叟无欺。

至于生活有没有真的变高级,我也回答不了。

等我攒的钱够交一次税之后,再说吧。

文 | 凡凡

图 | 震震

想看更多,请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