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那个说大书的人走了,79岁时还想成为刘德华那样的演员

2018年9月12日 文/ 徐巧丽、陈秋晓 编辑/

每日人物徐巧丽、陈秋晓综合报道

走上台前的演员浓眉大眼,嘴角儿还挂着一丝谦和的笑容。他深深鞠了一躬,稍微清了清嗓子。随后,娴熟地拿起惊堂木,“啪”地一拍,正式开书。

他的评书陪伴了“30后”至“90后”的几代中国人。昨日下午,有关这位评书大师的记忆再次被激活。

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溘然长逝,享年84岁。

生前的他曾说过,“评书就是一个人,没有灯光、布景和道具”。

不过很少人知道,单田芳在其自传中称自己“不喜欢说书”。他最初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或医生。

迫于生计走上说书之路的他,历经60年,却收获了一路赞誉。

单田芳

迫于生计,走上评书道路

1934年的雪天,单田芳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

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母亲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知名艺人,父亲单永魁是她的弦师,“父亲给母亲伴奏,多少年来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单田芳在其自传中回忆。

单田芳幼年常随父母奔波于哈尔滨、长春、沈阳、齐齐哈尔等城市演出,日子过得艰辛。

在辗转演出的日子里,单田芳体察到人情冷暖。

在自传里,单田芳回忆“小时候就在后台扒拉着看———那会儿艺人们演出都不卖票,说完一段书,拿个小笸箩,下去给人敛钱。一段书三分钱,‘捧场了捧场了’,就这么喊。人家爱给就给,不给钱也没辙。”

“这跟要饭也没啥区别啊”。单田芳不愿意干这一行。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同时收到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时,单田芳选择了东北工学院。

如果没有一场病,未来的单田芳或许成为一名工程师。

就在开学报到的节骨眼上,单田芳的痔疮病犯了,就此耽误了学业。此时,单田芳后来的师傅李庆海找到他,问他是否愿意学说书。在李庆海的眼中,单田芳是有天分的。

“我非常喜欢你,如果你愿意说书,我愿意收你做我的徒弟,把我身上的本事全传授给你。”

这话李庆海说了多次,单田芳一直没有松口。但这次,单田芳动了心。

此时,单田芳的父母已经离婚。单田芳与年迈奶奶,以及五个妹妹生活在一起。迫于生计,单田芳最终选择了说书事业。

“从我心灵深处来讲我认为是一种耻辱”,单田芳回忆道。在单田芳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拜师学艺3年后首登场,成为“小红人”

1954年10月1日,20岁的单田芳正式拜李庆海为师。严格来讲,是“双喜临门”。就在当天,单田芳还和长他8岁的王全桂举行了婚礼。

1951年,他们俩初次见面。当时,王全桂是要拜单田芳的母亲王香桂为师。之后,王全桂对单田芳颇多照顾。

在现有的资料里,王全桂这位隐藏在单田芳名字背后的曲艺演员,难以追溯其对单田芳的情感。

在自传中,单田芳称呼这位陪伴了他一生的女人为“全桂大姐”。即使在公开的场合中,他也说过“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

婚后两人相互扶持着度过了38年,并育有一子一女。单田芳在营口家中赋闲时,王全桂靠演出收入支持单田芳的生活和学艺。在单田芳后来下放的那几年,王全桂每天都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支撑着这个家。

拜师学艺3年后,单田芳正式登台。首次亮相的日子也很有讲究,选在正月初一。

下午三点多,单田芳进了休息间候场,把衣服整理好,扇子醒木拿在手中,等待着听到同门师姑张香玉一句:“各位都别走,下面还有评书演员单田芳给你们说一段《大明英烈》。”

日后,单田芳记录那天的感受,“从天亮之后我的心就加快了跳动,好像一座大山压得我透不过气来”。

这天起,开启单田芳60多年的说书生涯。

单田芳先后说了《三国》、《隋唐》、《明英烈》等十多部传统评书和《林海雪原》、《平原枪声》、《一颗铜钮扣》、《新儿女英雄传》、《破晓记》、《红色保险箱》等新书。

在观众记忆里,单田芳浓眉大眼,嘴角儿还挂着一丝谦和的笑容。他深深鞠了一躬,稍微清了清嗓子。随后,娴熟地拿起惊堂木,“啪”地一拍,正式开书。

到了1957年,他自称,“我已经成了小红人了”。

单田芳与其子女学生

44岁重返评书界,评书声音“从小茶社走进了千家万户”

文革期间,单田芳因下放而离开舞台。

1978年,单田芳恢复名誉和公职,迁回城市,拿到了国家赔偿他的十年工资——共计八千多块钱。这一年,他44岁。他重返舞台。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第一部广播评书《隋唐演义》。这部评书让他的声音“从小茶社走进了千家万户”。甚至有一家电视台找上门,邀请他录制电视评书,这在国内还是首次。

将评书装进电台和电视,不是件容易事。一开始单田芳很不适应,因为没有观众了。“录音的时候,面对麦克,空无一人,说成什么样也看不着观众反应,怎么整呢?”

单田芳干脆将录音棚外的录音员、监听员和主任当成听众。“我在里边说,看外边他们的表情。我一抖包袱,他们龇牙一乐,我心想这包袱抖响了。要是看见他们在外头唠嗑或是打盹,那说明这段书说得松懈,没把他们说住,我得注意了。”

多年来,单田芳保持着固定的作息习惯:早上4点多起床,10点左右录完两三段书。下午准备第二天的书。

生动、准确、鲜明是单田芳评书的最大特点。他的嗓音特殊,剑走偏锋,常常收到奇效,机智幽默,诙谐,多抖包袱。既有平,也有爆,能够起到异峰突起的作用。

观众总结了单田芳评书的习惯用语,形容人外貌的:“眼角眉梢带着千层的杀气,身前背后带着百步的威风”。还有很多民间(东北)俗语:“良心夹到嘎吱窝了”、“人要倒了霉,喝口凉水都塞牙,放个屁都砸脚面。”尤其是象声词:“呀啊~~~~~~~呆!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这过,留下买路财!”

80年代初,单田芳已然成为全中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他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风行全国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大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

有人评价,单田芳自成了一个时代符号。

75岁时二度出山录制立体评书,两年后获曲艺界“终身成就奖”

1995年,单田芳在他人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

一开始,单田芳也跌过跟头,“想录制评书磁带来卖,结果没想到人家愿意免费听电台的掏钱买磁带都不乐意”。后来,在改善经营理念下,公司的毛利近千万。

2007年1月26日,72岁的单田芳宣布收山。

时隔三年的2010年7月,单田芳再次出山,并录制的现代电视立体评书《羊神》。被收作关门弟子的肖璞韬评价单田芳:“单老的‘拼命’令人难忘。”

两年后,单田芳在第七届中国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单田芳活到老,学到老。在一次专访中,单田芳自称虽年逾八旬,但思想前卫,年轻人会的,他都会,上网、网购、看韩剧。

单田芳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是迈克尔·杰克逊。“我确实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他很了不起,他歌唱得好,舞蹈动作也特别娴熟。此外,卓别林,还有中国一些影星,我也喜欢。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多看别人强于你的地方,才会进步。”

2010年,75岁的单田芳开通了微博。

他还在博客中说道:“喜,今天有了微博这块阵地——答广大评迷们各种疑问或不解。那些年评书中所积累的,有哪些说不清的、没弄明的,遗憾的......比如阵法,兵器,人名,外号,书迷们疑惑的,都是我通过这140个字来做以答复。”

2013年,在深圳卫视的一档节目上,单田芳说:“从今以后我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像刘德华那样的演员。”

单田芳在节目上称要成为刘德华一样的演员

刘德华被人称为演艺界的劳模,这点单田芳一点也不逊色。从艺60多年,单田芳表演录制完成了111部,共1.5万余集广播、电视评书作品。其作品涉及题材广泛,既有传统题材,亦有现代题材。其评书陪伴了自“30后”至“90后”的几代中国人。

2011年,单田芳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单田芳说:“说了一百多套书,老是别人的故事,到这儿言归正传,说说自己。”

这距他有了写自传想法,已过去33年。

1978年,京剧团团长陈强提议将此前的评书作品《三侠五义》改编成京剧连续剧。

在改编过程中,编剧称单田芳“自传比《三侠五义》还精彩”。自那时起,单田芳心里种下了写自传的想法。

有人曾如此评价单田芳的评书:“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一句话改编自“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说的是宋朝词人柳永。

2014年,80岁的单田芳被诊断为脑血栓,并产生了严重的失语症状。此后,单田芳淡出公众视野。

再次传来则是他在9月11日因病去世的消息,引来无数人缅怀单田芳。

有媒体记者王乐畴评价道,“今天怀念单田芳,不仅是在怀念他的作品——徐良、房书安、白玉堂、胡大海……也在怀念我们的逝去年少岁月,共同的文化记忆:……那是单田芳带给我们的中国“神谱”,那是充满玫瑰色彩的1980年代,那是我们回不去的少年时代。”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ID:meir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