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事故频发碧桂园陷高周转之困,杨国强谈困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

2018年8月4日 文/ 编辑/

近期,上海、杭州、六安的碧桂园项目接二连三出现安全事故。碧桂园过去依赖的“高周转”模式再度引发质疑。碧桂园近年来依靠高周转模式,在三四五线城市快速复制,换来自身的急速发展,不过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还是低估了把控的难度。

▲杨国强现场鞠躬道歉

作者|熊颖

编辑|邢昀

碧桂园说,“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而外界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五星期的家”。

近期,上海、杭州、六安的碧桂园项目接二连三出现安全事故。6月24日,上海海湾镇的一处碧桂园在建小区模架坍塌,造成1死9伤;7月12日,杭州所前镇的“碧桂园前宸府”道路坍塌;7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碧桂园·城市之光发生一处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6死16伤。

碧桂园过去依赖的“高周转”模式再度引发质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7月底曾表示,如果不择手段的一味追求高周转,是会出事情的。

重压下,8月3日,碧桂园在顺德总部召开全国媒体见面会,碧桂园总裁莫斌深鞠一躬。他表示,针对近期施工单位的安全事故,碧桂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针对“高周转”的质疑,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媒体会上称,这个应该有误会在里面,“此前外界说我们三天一层楼……其实我们的要求是两层的售楼部用三个月做完;而大部分楼宇从开工到交楼要400天以上”。

在碧桂园CFO伍碧君看来,以上事故不能怪罪高周转。她说,“只是部分管理团队与高周转的执行有问题。”

媒体会上,伍碧君还表示,目前碧桂园的股票是低价,投资者现在不买碧桂园的股票到时会后悔的。8月3日午后,碧桂园股价反涨后再次回落,收盘报10.88港元/股,成交额9.79亿港元。6月25日至8月3日,碧桂园市值已经蒸发了逾千亿港元。

高周转的质量之辩

8月3日全国媒体见面会上,一贯强势、凌厉的杨国强表示,“我自己在家写毛笔字,写‘为了什么’”。63岁的杨国强称,自己本可以享清福,“去亚马逊漂流,跟着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玛峰”,而现在“每天赚的钱不是自己的,做的东西不是自己的”。

曾经的铁腕人物在媒体面前自我质疑,而5年前杨国强对刚入职不久的吴建斌(碧桂园前CFO)指点江山,“我们低成本拿地、快速开发、配套设备、低价开盘……这样的速度别人做不到,我杨国强能做到。”

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碧桂园的野心剑指“中国第一,世界第一”,近几年碧桂园像一列急速行驶的列车,而高周转是这列列车的重要动能。

市界(ID:newsseeker)从碧桂园前员工处获取的一份内部文件,对456高周转模式做了详细解读。“456”指的是4个月内开盘、5.5个月资金回正、6个月资金回笼再周转。内部资料提到,“只要能做到456高周转,及做到100块优质土地排队待投资,几何增长的规模杠杠效应和利润倍增机制将不断持续下去。”

对于高周转,杨国强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高周转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高周转是抵抗任何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不过杨国强还是低估了把控的难度。碧桂园业主的维权横幅拉遍全国各地,2018年夏天屡次发生的安全事故更是将碧桂园推向了风暴核心。

外界对于碧桂园“高周转”的质疑,碧桂园员工林康(化名)7月31日接受市界(ID:newsseeker)采访时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补充道,“(事故与高周转)没有关系,外界对我们的高周转并不了解。”他强调,“我们的模式是多拿地、快报建、快预售,目的是要求快回笼资金。”

在他看来,高周转和高质量并不矛盾。林康解释,碧桂园的高周转是开发报建和审批的高周转,“我们主要快在前期规划和设计,快在跟政府报建和审批,后期的工程还是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来做”。

▲碧桂园内部文件解读高周转

林康认为,六安坍塌的是总包为了解决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居住问题而搭建的活动板房。7月26日晚,狂风暴雨席卷六安,他多次强调,“这跟项目开发建设没有关系,跟高周转更没关系。”

林康告诉市界(ID:newsseeker),碧桂园的高周转不是工程进度的高周转。而实际操作中,一纸“高周转奖惩制度”逼迫碧桂园的项目总经理不得不开启“大跃进”模式。

根据奖惩制度,拿地三个月开盘,项目总经理奖励20万元;开工4至5月不奖不罚;超过七个月开盘,项目总经理将面临撤职。

在工程进度上,碧桂园仍然以快闻名。网上流传着一组碧桂园售楼部的真实施工图,这组照片记录下了碧桂园在一个月内从拿地开工到售楼部开放的全过程。

有着9年施工经验的李忠平(化名)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向市界(ID:newsseeker)提出质疑:“混凝土要抗冲击,达到95%的强度需要7天时间。”

李忠平以售楼部为例,两层楼、三个楼板,光是养护时间就要21天。李忠平强调,“还要粉刷、装修,这些时间到哪儿去了?”

风口浪尖上,碧桂园被迫做出回应,抛出数据论证一系列建筑事故“不完全与高周转有关”。

8月1日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在券商电话会议上回应,目前碧桂园有近2200个项目,此次事故工程均属于外包模式,并不是监理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全面停工后,90%的项目经检查并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已经开始复工;针对剩下的10%项目,总部已经派出质量小组对细节质量隐患进行检查评估。

快速复制模式

为什么出事的总是碧桂园?

碧桂园埋下的质量伏笔,一方面来自高周转;另一方面源于其将高周转模式在三四五线城市快速复制。

年报显示,2017年,碧桂园共经营1468个项目,覆盖中国大陆30个省、220个市、768个乡/镇区,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商上。而在2016年,碧桂园拥有的项目为728个。也就是说,短短一年时间,碧桂园多了740个项目,比之前所有项目的总和还要多。

而碧桂园2017年度总负债也达到9330.57亿元,负债总额相比2016年总负债5000多亿增长了几乎一倍。

一位熟悉碧桂园的地产人士告诉市界(ID:newsseeker),碧桂园进入新城市会组建新的团队。

因此和项目一同快速增长的,还有碧桂园的员工数量。2016年,碧桂园共有员工9.45万人;2017年这一数字增至12.48万人,同比增长了三成。

对比“碧万恒”房企三巨头的数据,不难看出问题所在。2017年恒大共有员工12.55万人,拥有项目766个,其中184个为新增项目;2017年万科共有员工7.7万人,新增项目216个。

“碧万恒”中,员工人数最多的恒大,项目数量约为碧桂园的二分之一。而就2017年的新增项目而言,碧桂园分别是万科、恒大的4倍、3.4倍。

项目多、员工少,碧桂园的人手紧张和工作强度可见一斑,也怪不得地产圈流传着“生不进恒大,死不进万科,生死不进碧桂园”的段子。

“姓杨”的监理方

楼盘出售前的最后一道“把关人”是监理机构。

虽然政策明文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但在碧桂园的项目中,施工方和监理方都姓“杨”的情况并不少见。

碧桂园员工高旭日(化名)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都是碧桂园自己弄,(碧桂园)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

海南省住建厅披露的《关于2017年上半年全省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和建筑市场行为检查的通报》也证实了这一说法。通报显示,碧桂园金沙滩海邻居一区项目的施工单位是广东腾越,监理单位是广东国晟。

▲海南省住建厅官网截图

穿透股权后,市界(ID:newsseeker)发现,广东腾越和广东国晟背后都是一家叫做伊东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出现在碧桂园的招股书中,属于碧桂园为完成重组在英属维京群岛(BVI)注册的离岸公司。

碧桂园监理方和施工方都“姓杨”的蛛丝马迹还有很多。

广东腾越在官网介绍中将自己和碧桂园高度捆绑,“是碧桂园集团旗下的二级法人公司”“公司随碧桂园集团整体上市”“以承建碧桂园集团内部的项目为主”。

而广东腾越和广东国晟都频繁出现“杨家人”的身影。杨国强之女杨惠妍是广东腾越的董事长,而杨国强的同乡好友杨文杰在两家公司担任监事。

此次媒体会上碧桂园副总裁陈斌对监理关联方的质疑回应道,“早期我们去的城市资源有限,所以采用了自用监理的方式”。而莫斌则表示,部分早期项目采用自行监理,更多项目采取社会监理,第三方监理超过90%。

2016年,万科前董事会主席王石曾在深圳一场公开论坛中留下“金句”:“不能把结果当成目标”。

2018年,碧桂园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突飞猛进,攀升114位,达到353位,这些就是碧桂园的目标。接二连三的坍塌事件让农民出身的杨国强感叹老大难当。不过此时的碧桂园工地仍在嗡嗡作响,8月3日这场媒体会道歉的背后,碧桂园将有什么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