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界 内文

前首富归来:汉能完成“股份置换”私有化,回归A股箭在弦上

2019年6月16日 文/ 编辑/

文 ✎ 曹伊涵

编辑 ✎ 陈晓

2015年5月20日,原本又是平常而忙碌的一天。上午,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北京主持汉能清洁能源展示中心揭幕仪式,并将发表演讲。

两个半月前,汉能旗下重要公司汉能薄膜发电的股价刚创下9.07港元的历史新高,随后一直在7港元左右的价位上横盘,投资者正憧憬着这只年度黑马股能更上一层楼。

上午10点15分,风云突变,汉能薄膜发电股价突然跳水,股价定格在3.91港元后停牌。

没人料到会发生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彼时,李河君安慰助理说,“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是新的一天)”。

没有想到,这一停就是四年。2019年6月11日,这个故事终于有了满意的结局:

汉能的私有化投票结果走完全部法律程序,正式撤回了其港股上市地位,以“股份置换”的方式完成私有化,并积极筹备回内地A股上市。

四年间,汉能经历了被外界质疑、遭证监会停牌调查、与证监会持续沟通达成共识、创造性的提出私有化方案,在证监会支持下发布私有化方案,完成资本市场上又一开创性案例。

外界普遍认为,近两年香港资本市场推行重大变革,先后向采用非传统股权架构的新经济公司和尚无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敞开了大门,而汉能成功私有化案例,无疑堪比小米“同股不同权”的市场改革后,再一次重大创新。

成功私有化,也是汉能和香港证监机构在平衡各方利益与预期,并通过监管法律严格审批后的结果。这一结果一扫此前笼罩在汉能头上的信息披露、市场操纵、虚假交易阴霾,表明汉能并未触碰法律层面的原则性“雷区”。

如今,李河君和汉能在完成私有化后,将目光投向广阔的A股市场,或在不久的将来将上演“王者归来”的一幕。

01

私有化解封中小股东

李河君第一次提出对汉能薄膜发电进行私有化是在2018年10月23日。汉能宣布对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建议,私有化之后拟在A股上市。四个月之后的2019年2月26日,汉能公布了正式的私有化方案——汉能薄膜股东将用“以股换股”方式获得新公司股份,并寻求在A股上市。

回忆私有化方案提出之时,李河君表示,“刚开始公布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很搞笑,认为汉能没有500亿是不可能干成的。起初汉能做的方案,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够通过,心里一直很忐忑。”

李河君的忐忑在5月18日归于平静,当日,汉能的“股票置换”私有化方案于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上分别获得批准。根据表决结果,特别决议案的投票赞成率达到91.12%,大比例投票通过。

“最终,汉能还是干成了。股东大会上中小股东以压倒性的票数表决通过了换股方案,就是最好的证明,是对我们所有努力的认可!”事后,李河君庆幸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香港股东代表吕志华用“塞翁失马”表达了自己对于汉能的感受:“香港股市有数十支股票停牌,汉能是唯一一支以全新方式重生的股票。香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分为两种,一种是赚小股东钱的,另一种是给小股东赚钱的,通过这次私有化,我相信李河君主席是为我们赚钱的。”

从2018年10月23日,到2019年6月11日,历时230天,汉能成为第一家从港股以股份置换形式成功私有化的公司,也驱散了笼罩在头上的阴霾。

02

回A的底气

私有化是保障独立股东权益的过渡措施,回A释放价值才是汉能给予股东的最终补偿。

6月12日,汉能在其私有化回A庆功会上正式宣布登陆A股“三步走”路线图:第一步重组和股改,已完成方案设计,第二步引入战投,第三步申报和上市,并表示约在年内完成资产重组及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第三步提交上市申报材料。

然而,究竟能不能回A,其核心在于汉能以及其薄膜发电技术是否具有核心竞争价值。

埃森哲的调研报告显示薄膜太阳能产品的全球市场前景良好,处于有需求无供给的“蓝海市场”,为既有尖端技术,又有创新产品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可开发年度市场规模在2019年可达到107万亿元,预估在2023年增长达到126万亿元,其中汉瓦2018年的可开发市场就达到了7.4万亿。

李河君在汉能“私有化回A答谢会”上表示,“汉能到去年年底已经有1万多项专利,今年还要新增2万多项,平均每天要增加60项。为什么那么多,因为这个行业是汉能自己创造的,专利、标准都是我们自己的。”

目前,汉能全球第一个薄膜发电柔性芯片制造基地淄博基地已实现量产,标志着柔性薄膜电池组件在国内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同时,以汉瓦、汉墙、汉路、汉纸、汉包、汉伞为代表的六大类产品均已发布、上市并开始量产。

▵ 北京汉能薄膜发电产品体验中心中展示的薄膜发电系统,最左侧为“汉瓦”

4月12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与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在浦东临港地区建设“上海汉能移动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日前,美国宇航局沃洛普斯飞行中心(NASA Walops Flight Facility)将搭载天鹅座号(Cygnus)货运飞船发射升空,卫星就采用了汉能集团旗下美国子公司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制备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供电。

根据2019年3月29日,汉能发布2018财政年度年报显示,集团2018年收入达212.52亿港元,较2017年增长约246%;期内实现净利润51.93亿港元,同比增长约20倍。

李河君总爱在公司讲一句话:但凡成大事者,势不在无回天之力,势不在英雄不自由,势在天地同力。

在他看来,汉能正在“势”上。汉能兼具高科技、新能源等行业属性,这些都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国家现在把清洁能源变成一个战略性行业,到目前为止,国家已有三十多个文件给汉能的相关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总裁袁亚彬向市界介绍:“目前,已有几十家金融投资机构看好汉能回A。目前,国内上市合作顾问团队已开始进场工作,重组和股改完成后,将吸引一些与汉能业务有协同效应的企业和有实力的金融投资机构作为战略股东。之后将展开上市辅导,提交上市申报材料等工作,这些工作预计年内能够完成。科创板和主板都在我们的考虑之中。”

A股上市有不可预测性,汉能每一步都在努着劲。

03

首富的坚持

这次惊心动魄的私有化,已经是汉能第三次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一切源于李河君作为汉能掌舵人的一份坚持和执着。

第一次不可能是金安桥水电站的故事。

▵ 金安桥水电站 来源:官网

2002年正值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中小水电站的高峰时期,中央某部门组织企业家赴云南投资考察水电资源项目,34岁的李河君在没有先例、没有把握、更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决定在金沙江上游规划建设一座装机容量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

回忆过去,李河君表示,“我们干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相信是真的,大家都认为汉能这件事很搞笑,是不可能把这事干成的。但是我们蹲在山沟里,蹲了十年,一锹土一锹土地干起来。”

事实证明,李河君的这次冒险性价比极高。在金安桥水电站建成之后,李河君便开始名声大噪,而金安桥水电站成为了他流动的印钞机。

第二次不可能是薄膜太阳能的故事。

2009年,42岁的李河君看上了薄膜发电技术,在他看来,薄膜化、柔性化才是未来太阳能发展的趋势,太阳能薄膜发电将引领终极能源革命,彻底颠覆人类传统利用能源的方式,从而使人类工业化流程再造。

对于第二段故事,李河君表示,2009年的时候,汉能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到现在总共投了超过100亿美金,将近800亿人民币,起初全世界又都笑话汉能,所有人都认为薄膜太阳能是个概念。

当时在国内,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经验,薄膜发电成本非常高。如果汉能想走这条路,就意味着凭借一己之力,建成一个产业链。对于汉能来说,这又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但李河君没有迟疑,汉能利用八年时间,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和自主创新,成功实现战略升级,在这个行业成为无可争辩的领导者。最值得汉能骄傲和自豪的是:创造了一个行业,一个前所未有的行业——薄膜太阳能行业!

自此,汉能成为了公众眼中的明星企业,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成为港股中的新能源明星股。2015年,李河君以33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位列2015胡润百富榜中国大陆第一位,马化腾、马云、许家印等当年都被他甩在身后。

而第三次不可能,就是汉能此次在230天内,在港股创新的以“股份置换“的方式完成了私有化。

汉能是一家独特气质和文化的企业,早在汉能的金安桥水电站建成之时,就有人劝李河君去做房地产生意,平稳的走一个富豪该走的路,但李河君并没有接受他们的建议。

李河君在“薄膜太阳能能改变世界”这件事上坚信不疑,“外面说我有点理想主义,甚至认为我们是神经病,但是我们的目标就是开创一个对国家、世界都有贡献的行业,现在,汉能的薄膜发电技术绝对的领先全球5至10年,引领世界的能源革命。”

此次化险为夷,李河君在汉能“私有化回A答谢”上,对着股东代表以及媒体表态,未来三十年,应该是汉能最好的三十年,我希望自己干到八十岁的时候,还觉得自己像三十岁一样充满斗志。未来,我一定要把汉能做大、做强,因为这是汉能的事业。

成功的魅力在于不可捉摸,其中必经的过程就是去做看起来几无可能之事。那些独特的企业家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困难和险峻,而是前方之事的真正价值,进而全力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想探索更多好玩资本故事,也可关注公众号市界(ID:ishijie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