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经典咏流传》霸屏揭秘三:节目组是如何选定诗词和点评嘉宾的

2018年3月11日 文/ 编辑/

文✎裘雪琼

早在2016年,田梅就萌生了打造一档音乐节目的想法。此前,她和团队操刀了《梦想合唱团》与《梦想星搭档》两档公益类音乐节目,都只做了两季就停下来了。

“我们把团队调去做《挑战不可能》这种新形态的节目,同时也想沉淀一下,找到更好的音乐节目的出发方向。”许文广解释。

他记得,2012年至2014年的音乐节目市场,遭遇了一种“单调的繁荣”的尴尬——数量繁多,类型却高度集中——核心模式不是草根选秀,就是歌手PK。

如何破题,找到新的、更好的方向?团队一直没有放弃做音乐节目的想法。“音乐+文化”是在《梦想星搭档》停播后就确定的创新提升方向,但这条路无疑是非常艰难的。

▵《经典咏流传》制片人兼总导演田梅

“电视节目做原创音乐本来就有很大的难度,而做以经典诗词为文本的音乐更是难上加难。”总导演田梅说,“我们曾在团队内做过一个调查,这么多年下来,用诗词改编的经典歌曲每个人列举不超过10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但愿人长久》⋯⋯《经典咏流传》的原创歌曲能不能获得认可,我们是很担心的。”

两年多来,团队撰写了好多版节目方案。从2016年开始,综合频道的创新“台账”上,每周都记录着这一节目研发的进度,“直到节目播出的时候,我们团队上下还都是忐忑不安的。但无论怎么样,我们都坚信,改编古诗词入流行音乐是毫无置疑的特别好的模式”。

▵《经典咏流传》幕后团队工作照

2017年9月,《经典咏流传》节目正式启动,定位微调,由音乐节目升级为结合音乐的文化节目。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的精英部队组成创作团队。

古诗词是节目核心所在,如何从历代诗人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进行挑选,是节目组面临的首个难题。

最初的思路是选择普罗大众熟悉的名篇。节目组五六十个工作人员,近一半都扑在诗歌筛选上:先过一遍中小学教材,再从头到尾翻阅《唐诗300首》。

随着梳理工作的深入,节目组放宽了限制——只要所传达的情感能与当代人产生强烈共鸣即可。

田梅印象中,团队捋过的古诗词不下两千首,最终进入古诗词备选池的有四五百首。

精简再精简的过程中,节目组汲取了许多专业意见。

三四十人规模的诗词专家库建立起来了。研发阶段,专家给节目组开课,讲解每首诗词的意境、创作故事,以及哪些诗歌适合改编、该用什么样的音乐呈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是专家库成员之一。田梅视他为《经典咏流传》的灵魂人物——他拥有另一重身份,鉴赏团中分析古诗词意蕴的主力嘉宾。

▵康震在节目中担当分析古诗词意蕴的主力嘉宾

康震曾是《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系列主讲人,也是近两年掀起收视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这一次,他妙语横生、连缀古今的评鉴,给《经典咏流传》增加了不少看点。

4年前,许文广定了一个小目标:每天背一首古诗。有次在录制现场,他和康震开玩笑:“听了您的点评,发现很多的诗我真是白背了。”

“非常幸运。”许文广如此形容团队与《经典咏流传》的相遇,“(这档节目)让我们对诗歌有了更深一层维度的理解,同时让我们由衷地为中国文化感到特别骄傲。”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分享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