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每月2亿登录用户,宝宝树想去美国抢母婴市场

2017年3月1日 文/ 朱晓培 编辑/ 齐介仑

具备可能性的会员制构想和每月高达2亿的登录用户,是母婴平台宝宝树敢于对标Costco和阿里的底气所在。

《财经天下》周刊=EW

王怀南=WHN

创业十年,扬长避短

EW:你刚刚在开会,有什么可以透露的吗?它会对宝宝树造成哪些影响?

WHN:我刚才是跟一家美国公司开长途电话会议(编者注:即宝宝树与美国玩具制造商Mattel的合作事宜),宝宝树一定会因为这次合作,朝着我们的使命(满足知识、交流、记录和购物四个方面需求)迈进一大步,特别是在大健康和教育方面。

EW:为什么把教育和大健康提到了一个重要战略的高度上?

WHN: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创业做了十年了,在这个时间段,我们需要考虑的就不是公司能不能活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公司后面十年需要干什么。

EW:与创业初期相比,今天看待各种问题会有哪些不同?

WHN:创业这个游戏,在生存期必须做的东西,和在爆发期、成长期必须做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现在我对这个区别有更深的认识,对创业节奏的拿捏也要成熟很多。

比如,我们创业一开始也想到了教育。但十年前我们想做教育,可能是一个不系统的、零星的做法,就单纯想着自己可以马上进入教育领域的跑道,做一个运动员。十年后我们做教育,对教育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摸得更确切,我们知道老百姓需要优秀的内容、科学的指导、有优秀的品牌来引领、条件更加便捷、价格一定要亲民,但现在,国内的早教与人们希望的还有很大差距。

我们进赛道也会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十年前我们可能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一遍,但今天,我们知道用户的需求,知道我们的强项和弱势,在不足的地方,我们希望有合纵连横的可能性。

EW:多年下来,自然会做到有的放矢?

WHN:对,你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都不太可能,因为那个补的东西不在我们的基因里,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并不是说短板就不用去补,而是要更聪明地补充到自己的体系中,把各种我们没有的资源和强项以合作的形式添加进来,这样,事业成熟的速度能够快很多。

EW:什么时候认识到扬长补短都不做?

WHN:如果十年分三个阶段,我想近三年我们才对自己的长和短有了更客观的认识。前三年,我们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团队,认为我们所进入的行业随处都是可以革命的。确实创业初期没有这种精神是不行的。中间我们变得更加科学、有规模,会进入移动互联网,这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现在,我们认为自己在正面的传统战场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这时就需要高瞻远瞩地看自己未来的使命和事业。这个时候,你知道和你不知道自己的弱点,还是很不一样的。有的弱点,在你的后视窗里面根本看不到。当自己的阅历越多,成长越多,经验越多,甚至失败越多时,会对这些东西有更多的感觉,有更多敬畏。自己的弱项不要找到机会让它“发扬光大”,你要让别人来帮你,覆盖掉你薄弱的东西。这些东西我在这三年体会很多。

▲宝宝树创始人兼CEO王怀南认为,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先后次序不能乱,作为社会化电商平台的宝宝树,唯有社会在前、电商在后,才能健康发展下去。

EW:在这一认知过程中,踩过一些坑吗?

WHN:每天你都会看到一些现象,听到一些故事,琢磨一些东西。有些时候不一定你自己踩到一个雷上,但是你会看到别人踩雷。有的时候今天手感不对劲,明天好很多,就是这样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就像武功里,你不一定非要跟谁打过一架然后才能学习,一般都是自己在练习。你自己跟自己较劲,自我对抗,自我反思这个地方应该这么做,那个地方我以前这么做,这次如果我再做的话,变一个什么阵型更好。到了最后,我想,创业跟人生一样,都是一种磨炼,磨到一定程度,10年前没想通的事情,今天其实很容易想得通。

EW:现在看宝宝树做电商,算是明智的还是当时切得有点着急?

WHN:电商是非常明智的,再让我做一次,我也会做这个决定。今天,妈妈在线上购物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了。宝宝树要满足用户一个个主流需求,母婴用户购物的需求是不能忽视的。只是我认为,这个需求的满足的先后顺序要调好。如果当年宝宝树就做电商也无可厚非,但是它不会形成一个社区交流的气氛。我们认为,社会化的电商,社会在前,电商在后,这样才能够比较健康地在一个垂直的领域做下去。

EW:宝宝树楼下有一个daycare(日托中心)。宝宝树创业初期做过daycare,但很快停掉了,现在是打算重新做了吗?

WHN:我们9年前就做过这个早教,但后来关掉了,因为我们很快就认识到,这件事情它会是我们创业第一个3年不必要的荷载。当时的宝宝树,还没有到那个体量。创业者的精力一定要放在一两个突破点上。我们要管一个线上的宝宝树,又要引流到线下去做早教,这些东西逻辑通,但实事求是地讲,当时我们在人才上,在精力的关注度上,不可能做这些事情。这件事情摆在9年前就是错,但摆在今天就是对的。

EW:现在时机成熟了?

WHN:时机2~3年就成熟了,但时机的成熟并不代表你马上就要做。时机的成熟不仅仅是在战略上的成熟,也是在人才上的成熟,如果早早地把一个成熟的战略时机压在一个不成熟的团队上,这个事情就崩盘了。

我觉得乐视最近遇到的某种恐慌,不光是资本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它的版图扩张没有跟人才或者是团队的成长成正比。一个创始人的野心,有很多的局限性,其中一个局限性是资本,另一个是有没有相匹配的人才,有没有优秀的团队做支撑。没有优秀的人才和团队能承载那些事情,在这个时候开工的话,这件事情是很吓人的。

EW:托儿中心也算是一种O2O。

WHN:它显然算一种O2O,而且是一种新的零售形式,还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可以是妈妈和妈妈之间的桥梁,也可以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关注创业风口,亦关注巨头转型

EW:很多决定看起来,还是卡着这些风口来做的。

WHN:你远看会觉得时间点相似,但从内部来看,其实2015年无论别人是否这样做,我都会进军电商。

根据“大数定律”(lawoflargenumbers),当你想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世界上总会有几十个人或者是上百个人想到,假设有10%的人付诸行动,起码有一个人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到一定规模。所以,我觉得世界上的事情,你远看和近看还不太一样。远远地看,大家的行动集体化;近近地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

今天全是共享单车,你去问一问摩拜,它到底受到了竞争对手多少启发,基本没有。战争打起来之后,互相之间要较劲,但是之前互相之间是不知道的。你想到一件事情要创业,你觉得世界上没人知道,我敢保证世界上一定有几百个人在想你想到的事情。

EW:去看这些创业公司,你有危机感吗?

WHN:我们一直在关注着这些创业公司。前些年,你都会觉得很多创业公司它会弯道超车。这种小的危机,这种小公司“哗”一下出现的事情很常见。有些时候你会关注多一点,有时候关注少一点,但你想过就比没有意识到好很多。

EW:现在宝宝树有多少人?大头是什么?

WHN:1000多人。大头有两个,一个是产品团队,一个是电商团队。电商其实是很耗气力的一个事,即便你没有自己的仓储,没有自己的物流,光是开发,把一个电商运营到品类非常丰富,也得需要几百人。

EW:我记得2014年,宝宝树在电商方面最开始是和唯品会合作,为什么后面又变成了聚美?

WHN:我们准备进入电商的时候,对电商的了解非常少。但仔细看,电商其实是一个技术分工非常细的业务,所以我们就想,怎么样把学习的代价减少一点,把学习的时间缩短一点。那时候我们看过了所有的中国电商,最后决定跟聚美合作。因为母婴在电商端有一个巨大的现象叫做“海淘”,中国海淘做得最好的是聚美,就是这么回事。

EW:这本身也是对趋势逐步认知的过程?

WHN:对。把忙忙碌碌的事情撇开,你会看实质。每家公司有每家公司的绝活儿,聚美的绝活儿叫海淘,唯品会是拿外贸出口的尾单,然后管理体系非常精准。我们按照我们阶段性的需求,向这些人索取我们需要的帮助。

EW:你觉得和聚美的合作怎么样?

WHN:还很快乐。两个团队不一样,年龄也不一样,范儿也不一样,但把这一层撇开,陈欧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创业人,努力得不可思议,绝对不是一天到晚在社会化媒体上玩的感觉。他所有的这些活动,和商业目的结合得非常紧。

EW:你平时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WHN:好问题。任何一个阶段,信息的获取途径都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格局。以前我们自己潜水的时候多,我也不太跟别人交流,觉得这个事情先做完再说。最近,我交流得多一些,五花八门的人我都聊,跟复星郭广昌聊,跟他旗下的各个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聊得非常多,和好未来的张邦鑫聊教育也聊得非常多。我觉得,要把时间分配给公司今天最棘手的事情上,在这件事情上,要让你的信息入口或者是角色的参考入口开得比较广一点。

EW:你去海外,一般如何介绍宝宝树?

WHN:早期,我说我们是母婴版的Facebook,他就明白了。它是一个社区,但是加入的都是年轻的家长。最近我会说我们是中国家庭的Costco。Costco,雷军也经常提到,它是一个会员俱乐部。我这么向他们介绍,他们会说,你是Costco?这我没想到。我说是的,我们是中国年轻家庭的Costco,今天两亿的中国妈妈、爸爸以及其他亲戚朋友,两亿中国人每个月来到这,我们跟阿里一样大。然后我说,阿里不一样的地方是,用户去那儿是为了买东西,来我这儿是为了获得育儿的各种帮助。你真的可以把宝宝树慢慢想成一个会员制的地方。

EW:这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WHN:也得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越来越觉得,宝宝树已经从一个育儿母婴的品牌在向一个泛家庭的品牌走;我也越来越觉得,我们承载的东西,从单纯的满足用户信息加上交流的需求,向着全方位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改变。来到宝宝树,你可能会觉得它不是商场,因为它基本上是卖信息或者是展示优秀的信息,但之后你可能会说,这里的东西都是我需要的。那就表示,我对你的需求的了解已经相当精准了。

EW:如果让你去问Costco问题,你最感兴趣的点是什么?

WHN:这家公司由100亿美元、200亿美元、3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它每一次是怎样跃上那个最重要台阶的?有什么样的实质性变化?从上次估值崩盘到恢复,再到今天的高成长,这所有的过渡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危机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些是我会问的。

EW:有没有一个人,他的回答让你还觉得挺受益的呢?

WHN:在100亿美元这个量级上,每个人的回答都非常宝贵。相对来讲,中国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稍微弱一点,确实我们有很多人没有考虑多长久的事。

EW: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WHN:最近宝宝树使用了一家咨询公司的服务。我以前在这种公司工作过,所以我谁也不信,也觉得这东西贼贵,但最后我们用了波士顿咨询公司。我问他,你们怎么从服务GE、杜邦这种一百多年的大公司,到现在也开始接纳互联网的、创业期的小独角兽公司了?因为我们也不可能花费很多的费用,你也不太了解我们的东西。

它的危机是怎样出现的,它怎样担心互联网公司及互联网产生的战略和它无关了?几十年的巨大的优秀咨询平台也在转型,也在为新经济贡献着力量,它自身的服务架构,甚至报价架构也在改变,我觉得这事儿有意思。

EW:他们怎么回答你的?

WHN:更加灵活,更加强调解决方案。他们会把咨询员派到公司里,像你的员工一样工作。他们也在改变,这是巨大的改变。

举重若轻,业务瞄准美国

EW:听说你打算去美国开设办公室。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WHN:宝宝树在北美最大的希望不是引进人才,不是引进技术,不是窥伺硅谷动态,我要把宝宝树开到美国去,我觉得美国的妈妈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美国的妈妈们唯一好的两点就是,水是干净的,空气是清洁的,其他都不如中国的妈妈们,差得远得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得反向侵略一把。我宁愿在美国被美国公司战胜一把。

我有在美国求学工作十几年的经历,对我来说,杀回美国是很自然的事情。

EW:怎么看待要发生的这场仗的输赢?

WHN:输了是没关系,但是为什么要输呢,去了就是要赢的。我觉得今天中国互联网没有在海外成功的先例,我们宝宝树为什么不能打破这个零的纪录?

EW:宝宝树的氛围受到你在谷歌工作的影响了吗?

WHN:一定受到了它的影响。谷歌对我们每个走过谷歌的人影响都是深远的。这家公司,在它进入的任何国家,都超过了那个国家高科技领域对一家创新公司的了解。今天我说这句话仍然是很空洞的,有的事情你必须在那坐着,你才知道它的创始人对“技术改变世界”有着多么深远的认识,以及他们那些奇思幻想是怎样一步步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现实。他们曾经认为,我们人不需要火箭发射到宇宙中去,做一个梯子一步步爬上去就完了。谷歌跟苹果最大的不同是,它有十几万人,每个人都觉得他能改变世界,而在苹果,只是那一个人(乔布斯)能。所以谷歌是十几万团队天天往前走。

EW:宝宝树的投资机构里也有很多著名的投资人。在选择投资人这件事情上,你有什么经验?

WHN:大多数投资人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给你带来一些钱。对于创业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投资人有两类:一类是经过创业而成为投资家的,他真的理解创业上大家需要的坑坑坎坎的帮助,可以感同身受;另一类是虽然不懂创业但对创业人非常尊重,有足够的耐心和想透了人生,投资完了就静静旁观的。不要再管我,越管越差。如果你找到了好的人,他是不需要管的;如果你没找到好人,管了也是没用的。

我有一个大胆的假设,5年以后,中国投资不会像现在这样了,那些没做过创业的投资人不存在了,每一家公司的投资人,起码领军人全是成功过或者是失败过的创业者。

为什么现在风口一来,投资人就涌入?因为投资人90%都没有做过产业,就是瞎投。小公司跟着大公司投,大公司跟着超牛逼的公司投,超牛逼的公司跟着一两个能够指点未来的人投,指点未来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能指点未来。大多数钱因此浪费掉了。但是我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大多数投资人会想,万一不投了,它要是成了怎么办,反而不去想他投了没成怎么办。

所以我想,好的投资人一定是独立思考、不追风,但是真正对创业保持敬畏的。你没创过业没关系,你先把保持敬畏心态的这些人留下,赚钱的人不应该是投资家,一定是创业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投资家。事实上也是,没有听说过哪个人是因为非实业的投资做出中国首富来的。

EW:创业十年,你遇到的最大难关是什么?

WHN:我觉得,优秀的人都会对问题举重若轻。你15年前问马云,他会说,我有一天差点投河了,但后来他会说,我没有困惑的时候。坦率讲,我还没有经历过真的让我头疼得不可思议的事,也没有绞尽脑汁认为公司要完了的时候。

EW:没遇到过发不出工资的时候?

WHN:有。大概2012年,我们有一轮融资距离发不出工资就一个月了。即便那一次,我当时想,发不出工资也挺好,因为大家就都主动辞职了,辞职了以后,我们网站还在,我们十几个人管一个网站,已经是母婴领先的网站,不管我们挣多少钱,反正我们就能盈利了。

EW:公司的第一个盈利项目是什么?

WHN:公司第一次盈利我都忘了。我觉得,苦大仇深的创业者最后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创业人才。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路全是你自己选的。

EW:如果今天的你遇见刚创业时的你,有什么话要跟他说吗?

WHN:创业这个过程,要享受中间的每一步。如果这会儿想的是七八年后的情况,不妨想得更长远一点,这是一个15~20年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