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他用人工智能炒股指期货,从5万元做到了2亿

2017年8月26日 文/ 仇晓慧 编辑/ 周春林 插画/晁春彬

今夏,《中国有嘻哈》成了爆红网综。一群生龙活虎的rapper们成为新宠,不玩几句顺溜的freestyle、不“real”一点,好像都白混娱乐圈了。

作为投资圈的无聊人士,自然也复盘了一下这个网综爆红的奥秘。

听说当时制片人陈伟原本在做一个花美男综艺,广告商也都趋之若鹜,可他们一圈一线导演,实在苦于没有新花样。于是乎,陈伟给爱奇艺CEO龚宇提交了一个全新的网综策划《中国有嘻哈》。龚宇只问了一个问题:“嘻哈文化能不能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陈伟给了肯定的答案。他说,全国范围内的嘻哈厂牌超过33家,《嘻哈帝国》还是大红美剧,嘻哈文化的DJ、篮球、潮牌、滑板、B-BOX等都为年轻人所追逐。这还是个新领域,“刚刚开始从地下走出,再不抢占就晚了”。

这与龚宇构想的“大文化+衍生品”不谋而合。几分钟后,爱奇艺2017年唯一一档重磅级的节目正式敲定。

“新物种”正是这个制作团队爆红的秘密。“嘻哈”就是他们捕捉到的当下即将爆发的“新物种”,这样的先发性爆红,自然也拥有商业上的巨大价值。

一触即发的“新物种”现象,今年投资圈也有。

因为今年波动率极低,也没出现什么延续性的投资机会,传统投资策略纷纷表现一般,大部分都跑不过银行理财。就好像年初时陈伟他们团队,在综艺上已经用上了最顶级的配置,可怎么看,发现竟然再也无法做出新高度。

唯有“新物种”才能拯救了。纵观今年收益亮点,有个“新物种”还真是异军突起,就好像“嘻哈”一样,原本这个“新物种”就具备爆红基因,也酝酿多年,可一直缺少合宜时间的推手与土壤。然而,只要特殊培育,就很容易一下子“蹿红”与证明出来。

是的,这个“新物种”就是“机器学习”投资。很多人也称为“人工智能投资”,或另一派衍生产品“智能投顾”。

“机器学习”在投资上的运用倒也已经流行了几年,然而很多人对此抱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这些都是伪科学,不如传统的投资方式见效快。

然而,在今年这样一个形势衰弱的市场,常规基金经理与投资策略苦于无米下锅,一批真正“机器学习”投资团队开始崛起。关键是,他们也像rapper一样,性格各异、颇有真性情。

机器学习在投资上,通俗而言,就是投资领域的大数据挖掘。通过大量算法计算与并行计算,预测出未来胜率最高的结果,或画出胜率分布与空间,从而实现更为精准的投资布局。大思路与AlphaGo类似,即在更广域与可能的空间里,找到投资的最优解。

图/@视觉中国

机器学习能成立的基础在于,目前能实现的大量计算能力,比如原本可能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才能完成的计算量,机器学习大约一小时以内甚至几分钟就完成了;另外,就算算法交易的不断演进与迭代,你可以理解为,这些理论演进,让人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去操纵与运用好这些大型计算。

整体来说,目前人工智能投资团队中,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类是基础机器学习,即大量数据,利用核心的“贝叶斯分布”衍生出来的各种方式,通过主流的机器学习工具,比如SVM等进行运算,做出投资预测;另一类是深度机器学习,比如会引进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等进行深度运算,从而把握一些不易察觉、或一般工具很难挖掘到的交易机会。

通过这些高级运算与数据,投资团队不断挖掘出新的投资契机与精准机会。对于那些真正掌握机器学习的投资者来说,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就好像一般人还在三维空间里活动,判断投资机会,他们已经到达了更多维度的空间,或是发现了更微型的世界,由此世界观与投资观都出现了质的飞跃。

不妨说几个最近恰好都跻身第一梯队的三个投资团队。

第一个对冲基金管理人,大概是我见过的最有钱的技术宅男。他本身是典型的本土电子工程理工男,忽然对机器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己先用一些基础方法做期货,然后又开发了量化高频做股指期货,从原始资金的5万元活活做成了2亿元。他目前用人工智能开发了第四代期货投资系统,在品种自适应等方面都在进行提升。整个交易团队住在一个深居浅出的联排别墅里。他索性用自己的资金,又挖了一些机器学习专家,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机器学习实验室。在他看来,世界就是由数据构成的。

第二个交易团队,做的也是期货,拥有一些海外基因。他们一个核心技术顾问是美国一个高校的人工智能教授,也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他们定位倒是清晰:用盘口数据等,与传统量价数据等,专做中线趋势交易——很多人知道,中线与日内、长趋势比起来,在技术上远远有挑战,因为他们既要做出反应灵敏的短频模型,还要对趋势系统有敏感度,这其中,必然涉及大量相比于传统趋势的运算。

第三个团队,是股票团队。今年股票量化alpha策略难度相当大,通过传统量价选股,收益都还不如理财,大约在3%~5%左右。然而,这个团队却做到25%~30%,过去还超过指数50%左右。他们就是深度学习专家,核心人员是物理专家,精通于并行计算,能从数据中挖掘到深度。举例而言,一般选股因子可能是1~2个维度,比如交易量有无增加、价格有无提升等,他们则可能运算到水流速度,并且在量价与公司基本情况之间找到相关度高的联系,从而作为选股依据。他们每天计算的数据量达到T级,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通过大量策略与算法组合,每天都能跑出第二天一个优选结果……

除他们外,还有不少另类的人工智能交易团队,比如通过不断捕捉波动率做出预测概率。在今年机会式微的环境下,人工智能带来的深度与广度,让他们捕捉到更新奇的机会。至少,在投资领域,人工智能的有效运用正在崛起。

正好这篇专栏快写结束的时候,一个文化圈的朋友对我说:他们的电视剧已做到了“顶配”,很想开拓一下真正的商战剧,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问我有无兴趣尝试?难道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爆发的“新物种”?

金融整体来看似乎更未来一些,至少fintech进入CFA(金融分析师)考试就是证明。方向总是对的,只是像“嘻哈”那样流行,估计还需时日。

(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标题:投资有“嘻哈”)

仇晓慧

新动力资产合伙人,财经作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本文将刊于2017年8月28日出版的第140期《财经天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