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2023可能是药明康德最后一个丰收年

2024年3月19日 文/ 苗苗 编辑/ 江芸 贾亭

“2023年,药明康德营收跨入四百亿规模;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首次破百亿”,3月18日晚,处在舆论中心的药明康德给出了阶段性答卷。

从财报整体来看,收入虽然不及预期,但仍有想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账面归母净利润增长达到9%,比营收增长势头还要猛烈。

药明康德在年报中频繁提到了一个词:剔除特定商业化项目,主要指新冠带来的业务。2023年新冠相关的订单陆续出清,这给药明康德经营带来很大压力。由于2022年新冠业务基数太大,2023年财报披露的404亿元营收虽然不错,比2022年提升了2.51%,但相比去年给的5%-7%的保守增长区间还是要偏低。

在2023年整体下行的CXO行业中,药明康德整体营收成绩已经很不错。只是,年报数字的刺激不足以抵挡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带来的阴影。

大洋彼岸剑拔弩张,药明康德这份可圈可点的业绩报告,会是最后的营收高点吗?

基本面势头不足

化学业务依旧是药明康德主战场。2023年,剔除新冠这样的特定商业化生产项目,化学业务部分的收入同比强劲增长36.1%,成员增长带来的“流量”也成为公司下游业务部门重要的变现渠道。

其中,工艺和生产(D/M)收入是药明康德最大的基本盘,直接创收216亿元。

药明康德的高壁垒业务板块TIDES的订单数量实现了两倍增长,这是财报中最大的亮点。2024年多肽类药物受GLP-1的影响大热,谁都想抢减肥市场的一杯羹。TIDES业务对应寡核苷酸与多肽两类新分子的开发和生产,此前礼来已经披露过双靶点减肥药替尔伯肽由药明康德代工生产。在电话会回应中,药明康德提到:TIDES收入基本都来自海外。

相对来说,传统小分子CRO就差很多了,行业里创新小分子药越来越不受重视,消极情绪也直接影响药明康德,药物发现板块6%的增速远低于前两年30%-40%的水平。

药明生物专为中国biotech设计的DDSU业务持续萎缩,这是在公司预测之中的。DDSU区别于传统CXO承接外包订单的模式,是药明康德为中国创新药企提供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此前一直是长尾客户的引入端口。国内医药融资环境、项目推进程度等条件都在变差,导致在药明的财报中该板块是唯一的负值,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测试业务是药明康德唯两位数增长的板块,但增速已连续两年下滑。不仅如此,该板块营运成本随着行业获客成本增加也正连年上升。备受瞩目的CGT CDMO并没有太大水花,2023年药明康德高端治疗CTDMO业务收入13.1亿元,增长0.1%,不及预期。

生物学业务方面,2023年,药明康德已实现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3.1%,可以为公司持续贡献超过20%的新客户。如果能为药明康德连续提供客户,自然是好事,但随着国内成都先导等公司崛起,市场空间难免被挤压,药明康德能否持续领先还要拭目以待。

未来何以为继?

3月19日,港/A股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巨诺开盘即跌。

在业绩电话会中,业绩并不是放在第一位的,药明康德强调:管理层围绕美国风险与未来预期表示,2024年预计收入达到383-405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将增长2.7-8.6%,这是基于目前形势下的判断。

也就是说,在草案正式落地之前,2024指引还会有很多不确定性。

过去一年药明康德美国市场盘子依旧很大,达到261.3亿元,风吹草动都事关生死存亡。但药明康德似乎并不担心,截止2023年底,公司在手订单还有350亿元,预计其中的230亿元将在2024年转成收入。这部分占到今年业绩预期的超50%。

目前,药明康德表示,正在积极与美国政策制定者和参与立法相关方进行频繁的沟通,说明有关公司的事实真相,并呼吁修改法案。

据悉,最新的参议院版本中添加了祖父条款,法案生效后与美国政府相关的合同才会受到限制。另外,不涉及美国政府资助的项目和工作也将不受现行版本法案的影响,“我们有大量的长尾客户,只要不拿政府的钱就不受法案的影响”。

这给了药明康德不少腾挪空间,对于已经在晚期的项目,公司可与客户恰谈长期合作(超过5年),利用时间差来确保祖父条款项目的正常执行。

这极可能是药明康德一厢情愿的设想。外国客户冒着“国家安全”的风险与药明康德合作,图什么呢?药明康德必须面对未来的订单价格和利润率进一步下调的挑战。

撰稿 | 苗苗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插图 | 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