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能让张译跳舞的人,竟然是他?

2023年11月21日 文/ 李安 编辑/ 丁宇

很多人上一次听到张大鹏的名字,还是因为刷屏短片《啥是佩奇》,《无价之宝》算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电影作品。于是观众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啥是“无价之宝”?

作者|李安\编辑|丁宇

上映8天,电影《无价之宝》票房破亿,主演张译在微博上说:“今天破亿,可以表演才艺!”

看过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所说的才艺是跳舞,片中一段“石头水中舞”成了名场面,谁也没想到张译跳舞那么带劲。而能让他如此放飞自我的人,就是导演张大鹏,张译称其是“对症下药”,才能治好他对跳舞的恐惧。

很多人上一次听到张大鹏的名字,还是因为刷屏短片《啥是佩奇》,《无价之宝》算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电影作品。于是观众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啥是“无价之宝”?

对张大鹏来说,《无价之宝》的故事早已烂熟于心。随着影片见众生,他还是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为其总结中心思想,在与博客作者对话的过程中,他再度面对这个熟悉又陌生的问题,到底啥是“无价之宝”?电影究竟想要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他快速地念叨起此前想过的答案,辩证的、非辩证的,或虚、或实、或虚实相间的都有,他在电话的那一头,思索了一下,给出一个新的回答——《无价之宝》是有着喜剧色彩,但悲伤底色的一个人,孤独又浪漫的一生。

真实与情绪价值

电影《无价之宝》里有不少抽离现实、营造梦境的戏,其中,石振邦(张译饰)不止一次突然起舞是大部分观众特别爱琢磨的部分。

这段疑似致敬《雨中曲》的舞蹈片段里,石振邦冲出婚宴,从路边水洼一路舞到楼宇间到半空中,手里攥着一个红气球,身边的舞伴不停切换,忽而是欠债人曼丽,忽而是不同年龄段的养女芊芊。

石振邦跳舞

张大鹏说,这段舞蹈其实出现在石振邦的梦里,后者用养女的方式进行某种内心华彩的自我表达。张译觉得这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让观众觉得这个电影突然飞起来了”,从而构建一种美好的观影体验。

情绪,是每个看过《无价之宝》的人都能有所感知的存在。它有时候是愉悦,在石振邦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有时候是忐忑,在小芊芊跟着来路不明的亲戚离开时;有时候是爽,一个人怎么就突然开着车撞向夜总会大门,撞得头破血流……还有不甘、委屈、心碎与无可名状的痛。

《无价之宝》并非强类型、强叙事,不仅没有好莱坞大片式的英雄主义,甚至没有时效性与社会痛点,张大鹏更多是希望在这个一句话就能讲完的的故事里,为观众提供某种情绪价值。

用他的话说,电影可以简单概括为“‘四无’青年收养欠债人孩子”。“四无”青年的意思是指无家庭、无孩子、无稳定职业、无光明未来,石振邦属于最典型的那种。

“四无”青年石振邦

作为著名广告导演,张大鹏最善于拿着客户需求讲故事来满足甲方的要求,但这一次,他决定“冒个险”,放弃驾轻就熟的方法论,试图把标准结构调整成为主角视角的人生历程。《无价之宝》通过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镜头与光感,最终传递出真实的情感。

故事发生在1995年,社会处于巨大转型期,不少人开始转变思想投奔“下海潮”。个体变化给传统家庭结构带来冲击,越来越多的家庭随着个人选择分崩离析,张大鹏的家庭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命运从来无可掌控,但上世纪90年代的变革与重建让一切趋于鲜明化。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全国粮仓的作用逐渐被打破,此地此时,所有人事物的“两极分化感”无需过度加工,便能自然呈现。

为了复原上世纪90年代的感觉,张大鹏将拍摄地点选在了密山。这个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小镇,很接近他小时候记忆里的北方小镇,基本上冰封了30年前的质感。

“它其实不是标准意义上的东北,我们没有想去深挖东北,而是希望呈现某种时代的美感。拍摄是在夏天,比较极致和恰当,演员大部分都是东北人,会让东北人看了又觉得非常东北。”张大鹏对博客作者说。

天时、地利皆有,最后是人和。在张译、潘斌龙(饰四五叔)、周依然(饰 成年芊芊)、程曦(饰童年芊芊)等演员确定之后,张大鹏又根据每个人自身的特点调整了角色和剧本,以求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里既能贴近角色,亦能展现自身魅力。这不仅让整个人物架构更加合理,为演员营造了松弛的创作氛围,也保存了不少令人惊喜的灵光乍现。

张译、周依然饰演“父女”

对于人物的塑造,张大鹏说:“它实际上是在人的一生里提炼某些瞬间,这些瞬间并不具备强情节性,而是跟随人物情感的起承转合在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难免存在误差,呈现这些误差并找到能够共鸣的同类,是他在讲述与人有关的故事时的方法论。

在这种近乎“青鸾舞镜”般的创作表达中,“一个人有没有同类”是电影向张大鹏和所有人提出的疑问。

每个人,找到自己

《无价之宝》里的关键人物即是三叔石振邦,也叫石头。在导演张大鹏眼里,这个“四无”青年甚至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人。他较之普通人更加不完美,有超出常人的部分,也有道不尽的争议。

“一个稀松平常的小人物,到处都是,谁都可能在生活里认识一两个这样的人。但他有自己的人生逻辑,有悲伤的事,有精彩的片段。”这样一个小人物,在现实里能对应上大部分人心里的某个名字,在张大鹏的心里,石振邦就像他自己的三叔,只是“三叔比石头更惨一些”。

对饰演者张译来说,石振邦是“被瞬间抛下的人”。时代巨轮碾过,有人没来得及跟随潮流转向而留在原地,石振邦是其中之一。但这些人在他眼里又是脊梁,默默无声地形成社会的基座,托着那些有能力追赶的人去跑,去腾飞。

落实到表演,张译回忆起自己在东北见过的街坊邻里,那些市集上车站里的人们,然后把记忆里人们的特点捏合在石振邦身上。某种程度上说,石振邦更像是那个时代下集体意识的集合。这个角色让张译回到自己出生地的文化系统里,经历某种回炉再造,在其中重新审视自我。

正如石振邦残缺遗憾的一生,张大鹏眼里的《无价之宝》也有它自己的遗憾——即便一开始他便知道,这注定是个无法取悦所有人的故事。几乎所有公诸于世的文艺作品在诞生之初便裹挟了“被评价”的基因,张大鹏觉得这很正常,创作者对自己的取舍做到心里有数,那么这些评价便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人不能既要又要”。

但总有那些意外的评价让他欣慰。比如,他预想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老年人能懂得故事里的事,却没想到很多并非那个年代亲历者的年轻人也“特别懂”。

“其实在现场我更喜欢听他们(观众)表达,反倒是他们抛出问题的时候我接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评论和反馈让张大鹏乐在其中,他甚至觉得,无论好坏评价都能一股脑接受的自己,是不是“有点怪”?

张译在此前的采访里说张大鹏是和自己一样“心中有一团火,外表极度社恐”的同类,但他的社恐可能治愈了,张大鹏的还没完全治好。于是俩人一碰面,自己的社恐又被导演给勾了出来。张大鹏认可自己内向不善交际的一面,喜欢在映后听观众发言而不主动输出,恰恰是诚实地身体反应。他甚至在微博上表示,希望更多人通过二刷三刷去发现“石振邦一生的细节”。

事实上,在横跨了将近3年的创作周期里,张大鹏在市场变化和随之带来的各种挑战里不断刷新自我认知。

变化是必然发生的,这个不敢坐飞机的I人,在半个月跑了60场路演后逐渐“E”化,明白了宣传期“为I(电影)做E”是一门必修课。但这只是相对表面的层面,更深层地,他变得更了解电影这件事。

导演张大鹏工作照

张大鹏说:“它(电影)不像拍广告和短片,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所有的起承转合。拍电影的‘反射弧’比较长,你需要去面对更多事情。”所以,《无价之宝》不是一次刻板的再生产,而是基于真实,又略高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才能让不同的人看过之后,都能找到自己。

买椟还珠?没关系

2019年1月,一则不足9分钟的短视频火遍全网。视频里,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爷爷拿着座机信号的手机向全世界发问:啥是佩奇?

有人形容《啥是佩奇》是中国人的朴素情感与当下流行事物的温馨碰撞,一时间分析其背后内涵的五花八门的说法从各处涌来。

那是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有个导演叫张大鹏。实际上早在《啥是佩奇》之前,他就已经是多次获奖的广告圈著名导演。张大鹏对博客作者回想起那次突如其来的“走红”,笑称这像是一次“‘买椟还珠’的乌龙事件”,对于小猪佩奇,他的情感颇为纯粹,是“我家小孩喜欢看”。

《啥是佩奇》剧照

然而,短片的出圈其实并非偶然,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大电影中展现的真实的创作意图,都被张大鹏放在了这支小小的真人预告里,带来了真实又撼动人心的力量。

他想在《无价之宝》中延续这种力量,甚至有了一些压力。片子进入后期剪辑,他曾经一度陷入“失焦”状态,努力尝试各种剪辑方法来完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之后,在投资方庞大的数据测试支持下,他又不断校验自我认知与观众、市场反馈的偏差,在相信与怀疑之间反复横跳。

作家博尔赫斯在《时间的新反驳》中有这样一段话:时间是一条冲走我的河流,而我就是那条河;时间是一头毁灭我的老虎,而我就是那头虎;时间是一团吞噬我的烈火,而我就是那团火。在拍摄《无价之宝》的近三年时间里,张大鹏一直在经历时间与自我的博弈。

真诚就是那个博弈的结果。因为张大鹏确信一件事,每部作品都与创作者有神似之处。他不善于展现亲情,便在一个“类亲情”的故事里探讨人类情感的真挚与美好。他觉得自己是个真诚、有趣且浪漫的人,一些时刻里甚至带劲、生猛,于是在《无价之宝》里我们看到了硬核真情与浪漫之舞。在张大鹏的所有作品中,真正的“无价之宝”就是人与人生的故事。

如同《无价之宝》力求传递某种情绪价值,张大鹏在自己所有的作品里都嵌入不同的创作者表达。在今年杀青的《不躺平俱乐部》中,他把镜头对准时下特别流行的躺平,而他自己的观点是“都行”。

《不躺平俱乐部》剧照

在这个热门的社会议题中,他想要挖掘人本性里能够“发狠”的落点。“人无法改变时代和社会,很多时候连身边人都无法改变。人唯独能改变的是自己,把自己敲碎,再重建。”

创作亦如此,他要在不间断的大量拍摄里练习,长片或短片。张大鹏形容自己“比较笨拙”,和那种几年出一次手、一出手就很行的天赋型选手相比,他的本事都是日积月累而来,“每个月都要拍点什么”。一个创作者的变化藏在这样不间断的“拍点什么”中,等待下一个被看见的时刻。

买椟还珠,或是河边石头,对张大鹏和他的作品来说,都是无价之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