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重磅文件发布!集采、反腐、创新药、基药、双通道全都涉及

2023年7月25日 文/ 雷公 编辑/

7月24日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正式对外公布。

《重点任务》共提出20条,其中12条与医疗资源、公立医院改革相关,3条与医药相关,3条与公共卫生相关,2条与医疗人才队伍相关。医药行业最为关注的是支持研发创新、集采等相关内容。

健识局注意到,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公布的工作重点里提到了要“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从2020年开始,集采一年两次的铁律一直没有打破过。往年这个时候,当年的第二次全国药品集采早就完成。但今年第一次集采安排在了3月份,较往年偏晚2个月,第二次集采至今没有动静。

不少行业观察机构早早列出了有条件纳入“第九批集采”的93个品种,其中包括了单抗类的生物类似药,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但国家医保局方面迟迟没有发布相关信息。第九批国家集采显得扑朔迷离。

据悉,第九批集采很快就会启动,集采药品的使用也会有更严格的要求。不进集采照样卖得好?这件事在未来或许很难了。

另外,《重点任务》对创新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审评审批持续提速;另一方面要求创新药健全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创新的同时,对创新药行业的不规范行为也提出了整改的方向。

这是2023年以来医药行业最重磅的文件。

今年集采达到450个品种

本次《重点任务》明确,下半年将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适时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集采,覆盖更多药品和耗材,持续放大改革效应。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将累计达到450种。

450种,这是年初就划定下来的标准线。迄今为止组织的八轮国家集采一共涉及333个品种,主要是化药和部分生物 药。加上6月开标的湖北中成药集采68个品种,绝大部分省份的集采药已经超过400个,这还不包括一些省和省际联盟开展的各种集采。

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险规划》中要求,到2025年前国家和省级药品集采品种达500个、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品种数量达5类。

眼看着国家集采任务在2024年就基本能达成。

7月11日至13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带队赴上海,实地考察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深入了解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他指出,要抓紧启动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优化完善采购规则,规范投标企业行为,防范潜在不公平竞争风险。

施子海在考察时强调,要强化集采报量、采购、使用等精细化管理,加强“量”的执行,引导高价非中选产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这次的《重点任务》中,也提到“强化公立医疗机构集采报量和执行的刚性约束”。集采了就要用,这是国家对集采药下的重要命令。未来,不进集采的品种日子会更难过。

医生薪酬改革,配合反腐风暴

医药产业调整能否成功,医生薪酬设计十分关键。

本次《重点任务》明确,“落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同时,推动各省开展2023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符合调整的在总量范围内及时调整价格。

医务人员薪酬改革提出了多年,实质性突破不大。如果真的能实现阳光收入,医疗腐败的土壤就会变得稀薄。

根据不完全统计,广东、四川、湖北、云南、山西等地多位医院院长“落马”,自2023年过半,已有超过百位医务人员被带走调查。7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等多部门部署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今后一段时期医疗反腐工作还会进一步加强。

在监管方面,《重点任务》严禁医疗机构想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网络上出现过的“大干100天,门诊200万”横幅等雷人做法,今后将被重点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还纳入了研究完善“两票制”有关政策实施。

业内普遍认为,结合金税四期等财务手段,药企通过偷税漏税向医生行贿的违法行为将遭受严厉打击。

基药目录调整没提到

基药目录调整也是业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根据每四年调整一次的规则,原本计划2022年调整的基药目录至今也没动静,业内曾有消息称,目录调整工作将于今年8月至9月进行。

本次《重点任务》对基药目录调整只字未提。分析人士指出,今年调整目录的可能性不大。

基本药物制度的初衷是将疗效好、见效快的常规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深入基层医疗机构,让广大患者得到物美价廉的治疗药物,最大限度保证人民健康。随着全国药品集采以及医保目录逐步扩大,基本药物扩容的紧迫性已经不大。

不过,健识局获悉,基本药物目录的调整工作并未停止。虽然产业界对于基药目录的调整各持己见。但业内普遍认为,更多新药、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进入基药目录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针对基本药物的“986”,“1+X”等临床用药政策相继出台,明显高性价比的药品更受基药目录的青睐,特别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以及国谈续约的高价值药,是下一轮基本药物扩容的主力品种。

随着政策的推进,国家乃至各省的目录调整要求都会向“986”方向靠拢。未来,基药在临床上的地位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基层千亿医药市场也或将随之实现爆发式发展。

支持创新药

本次《重点任务》明确医药产业链短板和支持重点,引导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提升医药产业链配套水平和供应保障能力。

具体来看,指的是药监部门持续推进优先审评审批工作。

根据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11个化药1类新药,1个中药1类新药以及14个生物制品1类新药获批上市。同期,24个品种纳入突破性治疗审评程序,525个一致性评价品种申报获受理。业内普遍认为:新药获批再创新高,一方面基于临床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历疫情,既往新药的集中获批。

值得注意的是,《重点任务》专门指出要“健全新药价格形成机制”。

从2021年开始,医保价格谈判就已经要求列入药品实际销售价格。2022年开始,更是细化到创新药品在申请医保谈判前的实际销售金额。今年年初的几款新冠药物上市时,甚至公布了药品研发和生产的实际成本。

经过连续四五年的医保价格谈判,国家医保局对创新药的成本和利润空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制定医保谈判的标底价也就更有底气了。此次提出健全新药价格形成机制,正是希望从制度上给创新药企提个醒: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医保谈判模式将成为过去,未来医保谈判底价会更精准。创新药企也要抛弃幻想,把心思用到真正的创新上。

除了创新药审批提速,探索完善药品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同样被本次《重点任务》提及,“双通道”政策如何进一步推进,也是不少创新药企关注的。

撰稿|雷公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朱颖

图源丨视觉中国

#医疗反腐#  #集中采购#  #医保改革#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