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化妆台前的疾病、美丽和人生

2023年7月17日 文/ 方邢 编辑/ 西打

一切变化,从一方小小的化妆台前开始。在这里,色彩轻抚皮肤,也渗透进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一刻,疾病带来的焦虑和不安被遮盖,美穿透容貌上的困扰,发出光来。

文 |方邢

编辑 |西打

运营 |橙子

暂停

癌症是一个小小的休止符。

两年前,张笑语32岁。这个年纪,一切刚刚开始。儿子上了一年级,她打拼多年的保险事业上了新的台阶——升任部门经理,管理接近30人的团队。张笑语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告诉客户生命无常,提早管控风险。没有想到,她自己最先经历了这一切。

癌症的脚步声很轻,最初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腹胀。张笑语走进医院的理由非常平常,“一周之内连吃了三顿火锅,觉得代谢不掉,胃胀气”。她原本只想开些促进消化的药,但医生拦住她,劝她做个胃镜,“就当为了安心”。从那次检查之后,她再也没能彻底离开医院。

病理报告的结果是所有可能性里最坏的一种——胃癌晚期,已转移到脾脏、卵巢;分型也是最凶险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她这才回忆起,那些被自己忽略的身体发出的“信号”。医生问她,怎么连消化道严重出血都不知道,张笑语才意识到自己柏油状的大便并不是因为“吃撑了”,而是胃出血造成的。

疾病几乎立刻改变了她的生活节奏。以前,她所有的生活轨迹都围绕着工作展开,几乎没有任何个人爱好。来上海工作超过10年,但她对于餐厅、咖啡厅、购物中心的了解,全部来自“在那里等过客户”。

癌症把一切日常都改变了,她不得不暂停工作,开始全力对抗疾病。

大约九个月前,胃癌也同样走进了34岁杨宁的生活。开始的不适非常相似。胃胀、烧心、胃酸返流。作为中学物理老师,正是压力大的时候,开家长会之前,他拿到写着胃角腺癌中期的病理报告,“一下子就懵了”,坐在沙发上发呆了一个下午,也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杨宁一向自诩自己是理性的人。但手术切除了大半个胃之后,他一个人偷偷在阳台上哭过两回。

疾病,几乎扼杀了他事业上升的全部可能性——就像全力冲刺的人,突然得知终点不存在了一样,他十分失落。生病之前,他每天早晨六点半就起床,但能在夜里12点之前入睡的日子很少。对一个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教师来说,很多事情都远比睡眠重要,比如准备市级公开课、查资料、写论文。但现在,他绝不能熬夜,每天晚上10点就准时关灯,未来也只能承担一些基础的教学工作。要接受“从卷到佛”,杨宁多少有些不甘心。

除此之外,他还得面对癌症带来的恐惧。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癌细胞浸润胃壁浆膜层,3枚淋巴结见癌转移,神经束见癌侵犯,脉管内、淋巴结均见癌栓。”这些医学术语意味着,即便手术切除了病灶,癌症也有很大概率会卷土重来。

化疗医生也告诉他类似的结论。年轻在癌症面前,未必全然是好事,它还意味着“新陈代谢强、细胞活跃”,这同样是易复发的特质。他一直尽量不去想癌症、死亡这些词,但这份报告把他拉回现实,想到了刚开始读小学的儿子和上了岁数的妈妈,他担心“自己是不是没有几年了”。

改变

社会学家卡麦兹,曾用“好日子”和“坏日子”来概括病程长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面临的两个阶段——坏日子里,病人要全力以赴对抗病痛;而症状被有效控制的好日子里,病人还可以从事很多活动。

癌症作为致命疾病,至少在暗夜里蹲守了2000年。这种某个单一细胞的异常、失控增长的疾病,被19世纪一名外科医生称作“众病之王”“恐怖之君”。外科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都是人类目前对抗癌症的强力武器。但尽管这样,战场上唯一的战士——患者,在斗争的过程中也还是会受到极大的消耗。

相比起“好日子”,癌症患者们的“坏日子”更加漫长。生理的痛苦是其中一部分。化疗药物带给每个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样。患癌两年后,张笑语已经累计化疗24次,每次的副作用都是随机的。有时候便秘、有时候腹泻。杨宁没有经验,化疗开始之前没有安装PICC输液港(置入人体的输液装置)直接通过静脉输液,手麻了接近半个月。

随着治疗的展开,癌症还会改变人的外貌。

张笑语一度觉得,自己丧失了“美”的能力。2022年化疗到中期,她的头发、眉毛、睫毛全部都掉光。过年回安徽老家,她也想过美美地打扮一下,比如戴上假发、种个睫毛。结果到了美睫店,美容师告诉她,自身没有睫毛不可能种上。此外,她的牙齿也像石灰一样“一点点地剥落”。第一次发现“牙掉了”是去年过年,她原本在吃排骨,当时掉下来白色的“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碎片,她还以为是碎骨头。到后来,连吃汤包的时候牙齿都会往下掉。现在她只能吃一些流食,蔬菜、水果、肉类都要打成糊。

生活的不便只是最显性的部分,一些改变在更幽微处。张笑语现在只要一笑就会用手捂住嘴——她怕露出自己牙齿脱落的缝隙。整整一年,她看到镜子就躲开,也不愿意拍照,“从前125斤,胖得像冬瓜一样,后来生病,拍出来也难看”。

但有时候,改变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契机。

张笑语在“薰衣草花环”活动上,重新体会到美的力量。换了新的化疗方案之后,她重新长出了头发、眉毛、睫毛,体重也从88斤涨到了94斤,“我1米59,94斤,现在是完美身材”。原来,张笑语从来不关注化妆,心里只有业绩,但化完眼妆后面对摄影师的镜头,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眼睛原来这么“亮”。尽管癌细胞已经转移到淋巴,脖子也有点肿,“但不妨碍这一刻的美”。

抛开刻板印象,男性对美、新事物也同样向往。杨宁就把参加这次活动当成全新的尝试机会。他过去从不在乎外表,喜欢喝可乐、吃重油重辣的东西,接近1米9的身高,体重也超过200斤。杨宁平时在学校上课没时间打扮,为了节省时间,同样衣服可以一口气买三五件。但突如其来的癌症,让他重新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他重新找回了笑容。面对学生的十几年间,他靠“板着脸解决了很多问题”,但面对镜头,他“重新学会了微笑”。

▲“薰衣草花环”项目活动现场,化完妆的患者正在拍摄照片。图 / 资生堂中国

美,全新的免疫力

癌细胞蛰伏在每个健康人的身体里,激活它们的因素十分复杂。这是人和疾病、命运的一场力量配比悬殊的角力。一旦被激活,癌细胞将以惊人的速度破坏身体的免疫力,它掠夺睡眠、掠夺健康甚至是生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患者达到457万人,每天,都有超过1万人确诊了癌症。患者面对残酷命运的经历,肿瘤科医生往往是重要见证者。

除了病痛,癌症还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王一澍曾经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提到乳腺癌带给人的巨大改变。作为性别特征极强的疾病,许多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手术后会含胸驼背,这并不是疾病对生理造成的显性影响,而是一半乳房最终变成一道疤痕,术后的女性患者不可避免的自卑,很难恢复手术前对生活、事业的信心。

但总还有些东西,是疾病难以夺走的——比如对于美的感受和追求。这种力量,会成为保护患者的全新屏障,它也并非只属于少数人。

美,藏在日常之中。

张笑语重新发现美,正是在患病之后。以前,她从不关注生活的改变,有时候连外面在下雨都很难发觉,“算是麻木的人”。但疾病给工作按了暂停之后,她回过神来,把注意力放到最细微的感受上。

重新长出头发、睫毛之后,她开始“爱打扮”起来,每天早上都要靠敷一片面膜开启新的一天。花1200元报名报名了4堂彩妆私教课,是她迈出的第一步。“正好这段时间不用见人,还降到了完美体重,我的脸再修饰一下,就更美了。”

现代社会,化妆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成为追求美丽的日常习惯,但对癌症患者来说,化妆却有着惊心动魄的力量。

你很难相信,在“薰衣草花环”活动现场会看到这样多的笑容。她们不再拘谨,挑选着亮红色的口红、金色的眼影,甚至此前从没有化妆过的男性也期待着最后的妆容。只要30分钟,他们就重新找回了容光焕发的自己。这一刻,他们摆脱了疾病的创伤,生活的美透过妆容,在他们身上重新绽放。

▲在2023“薰衣草花环”活动上,不少患者在镜头前留下微笑一刻。图 / 资生堂中

一切变化,从一方小小的化妆台前开始。在这里,色彩轻抚皮肤,也渗透进每个人的人生。在这一刻,疾病带来的焦虑和不安被遮盖,美穿透容貌上的困扰,发出光来。而美,也成为患者们全新的免疫力,帮助他们对抗病痛和随之而来的坏情绪。

几乎每个患者都说了和大卫·赛尔旺在《每个人的战争》那本书里相似的话:“是的,我也许会比预计的更早去世,但我也有可能比预计的活得更久。无论发生什么,我都要从现在起尽可能地好好活着。无论最后发生什么,这都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美丽不是目的,更好的生活才是

事实上,癌症距离普通人并不遥远。

2022年2月,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的癌症报告。报告覆盖了约3.8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27%。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在中国,每分钟有超过8个人被诊断癌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患上癌症。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392.9万,死亡约233.8万。其中,每年新增的年轻癌症病人约30万——不论我们多么不想面对,癌症就潜伏在每个人身边。

癌症患者想要恢复正常生活,对容貌的焦虑是很难跨越的一关。资生堂一项针对癌症患者的调查显示,近4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因肤色和容貌变化感到焦虑和压抑,难以回归日常生活;8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进行外表的修饰。

资生堂集团的化妆师顾姝云服务公益彩妆项目已经超过14年,经过她手“变美”的疾病患者超过2000人。这是一段漫长的职业生涯,但顾姝云每天都“被患者的欣喜感染”,只觉得时光飞快。

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血癌患者从江西坐了很多天绿皮火车,来上海找她。那是一个大夏天,对方戴着帽子、手套,“全副武装”来到她面前。露出皮肤之前,那位患者小声对顾姝云说:“你不要害怕。”

尽管已经帮助过很多患者,顾姝云看到她皮肤的一刻还是有些惊讶——这个年轻女孩全身充满了发散性的青黑斑、红斑、白斑,完全是皮肤色素紊乱的状态。

她一边遮盖、一边教患者怎样完成全妆,整个过程用了接近5个小时。当患者重新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哭着给家里人打了电话。经过长达5年的放化疗、骨髓移植的治疗,她已经很久没看到过自己健康的样子。

顾姝云也曾经把美带给老年人。那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先生”,从额头到脸颊长着大面积的青斑。为了参加女儿的婚礼,让“整个过程可以更完美一点”,他希望能学会彩妆的遮盖技巧。对方虽然嘴上嘟囔着“这么多步骤,好麻烦”,可还是拿出笔记本,一点一点记下来。遮盖完成之后,这位老先生第一次见到自己没有青斑的脸,“那种表情让你又欣慰又难过,他就这样(带着青斑)过了一辈子”。

虽然只是短暂地经过,但顾姝云觉得经过自己的手,美滋润了患者,更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也是她职业成就感的来源。主流的彩妆师们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顾姝云感到自己做了“雪中送炭”的工作。那些看到患者摘下帽子的瞬间、收到老先生女儿喜糖的时刻,她都觉得“我真的好棒”。美所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最近一项针对“薰衣草花环”参与者的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参与者感到积极向上,超过40%的人变得想要出门参加聚会。

帮助他们找回美和开启新生活的勇气,正是资生堂开展“薰衣草花环”项目的初衷。早在1956年,资生堂集团就注意到了那些有着严重肌肤烦恼的人——伤痕、胎记、白斑等等肌肤问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外表带给他们太大的精神压力,而他们无法通过普通的化妆解决问题。

随着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够获得理想的生存期,癌症进入了慢病化管理时代,资生堂逐渐将关注的目光延伸到了癌症患者这一群体身上。7月初,资生堂中国携手默沙东中国和天真蓝在上海启动了2023“薰衣草花环”癌症患者关爱公益项目。这已经是这个项目进入中国的第二年,接下来,资生堂中国旗下品牌臻颜珂芙(PF-COVER)和集团6个彩妆品牌将继续前往更多城市为更多患者带来美的改变。

一切只是刚刚开始。美并非只是外表,它是通往更好生活的路。就像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说的那样——我们始终相信,美丽不是目的,更好的生活才是。

▲在2023“薰衣草花环”活动上,资深彩妆师顾姝云绽放笑容。图 / 资生堂中国

(文中张笑语、杨宁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