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长空之王》凭什么领跑五一档?

2023年4月30日 文/ 魏侨 编辑/ 丁宇

《长空之王》在两个小时的片长里,用一种紧凑而工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旅故事。类型化的视听语言充分融入到故事当中,成为服务于叙事与人物的手段。

作者|魏侨、编辑|丁宇

五一档正式拉开序幕,《长空之王》一路领跑。截至发稿前,总票房已经突破2亿元。

影片讲的是我国新一代试飞员的故事。一个新的飞机型号,只有在试飞成功后才能真正投入使用,而完成这些极限测试的就是试飞员。所以,和平年代里,试飞员是站在最前线、最接近危险与死亡的人。他们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者”。

《长空之王》中对试飞工作的形容很直接:“明知有电,偏要去摸,感受电流经过身体,测出极限数据。”每一次试飞任务都像极限挑战,试飞员在边陲之地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严酷训练,一次又一次紧握操纵杆与死神擦肩而过。“

该片的主题是宏大的,包含着家国情怀和大国重器的意义,但它并不是一部沉重的、煽情的主旋律电影,而是以类型化、商业化的技法,充分展现了新一代中国试飞员形象。他们有勇气、有个性、有才华、有幽默感,但他们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在学习和挑战中共同成长。

《长空之王》角色海报

很多看完《长空之王》的观众,发出了“燃”和“爽”的感叹,但仔细回味会发现,电影对于情绪的烘托十分克制,将保家卫国的精神情怀,转化为更能调动观众的观影兴趣的艺术语言,化繁为简地呈现了真挚的表达和立体完整的故事。

导演刘晓世曾在航空工业工作过15年,不仅见证了许多新机型的诞生,也对空军和航空业相关工作人员的状态十分熟悉。他明白,电影一定要建立在“真”的基础上才能立得住。

主创们通过对真正的试飞员、设计师、工程师等100多位相关人员的采访,才让雷宇(王一博饰)、张挺(胡军饰)、邓放(于适饰)等人物形象立了起来。而在近4年的筹备过程中,真机拍摄、一线专业人士的把关,都成了《长空之王》能顺利完成的前提。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透,如果还没有看电影,建议收藏或转发给看过的朋友,欢迎观影后再来阅读)

鲜活的人物

作为首部聚焦新时代试飞员群体的商业片,《长空之王》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完整、立体地呈现出试飞员这个少有人知的群体。

电影选取了90后作为主角,因为现实中90后已经开始担任起中国试飞部队的主力。这是一批生长于新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爱好广泛,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充满野心,敢于挑战不可能。

90后试飞员很鲜活

上了飞机,他们是身负使命的试飞员,一次又一次描画战机的极限包线,即使身在危险里只能跳伞逃生,首先要考虑的也是保护好飞行数据。下了飞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插科打诨、嬉笑怒骂,过着质朴又鲜活的生活。

雷宇这个人物,就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中观众对于军人的刻板印象。他喜欢冲浪、热爱音乐,一边在房间里画图纸一边把音响开到最大声。他给自己取的代号是“舒克”——郑渊洁笔下《舒克贝塔历险记》中开飞机的舒克,沟起了观众的童年回忆。

他的队友也都充满着个性,高英俊(卜钰饰)爱贴面膜、夏鹏飞(翟宇佳饰)本命年穿着红色内裤……喜剧桥段是紧凑情节之间的气口,调节了观众的紧张情绪,细枝末节的闲笔也勾勒出立体的人物群像。

先有人,才有集体。电影始终将“人”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张挺和试飞队员之间的关系展现,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前辈和后辈,而是多了兄长的情谊。他会严厉地教训队员,也给予了他们最宽厚的包容与支持。他不仅飞行业务能力强,也是团队的粘合剂,让大家都能心往一处使。

王一博 饰 雷宇

雷宇和邓放则是一组经典的对手关系,二人从金头盔比赛较劲到试飞局,好胜争先、互不相让。因为前者在前线见识过隐身战机的真实威力,后者背负着父辈的沉重责任。

在面对试飞员的艰难任务时,雷宇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想要放弃,也会夙兴夜寐地钻研新的方案;邓放会因为争首席而猜忌,也能一丝不苟地配合队友完成任务。张挺身体力行地向证明了“性命加使命才是生命”的真正含义,也让雷宇和邓放能够并肩作战。

于适 饰 邓放

除了这些人物关系,《长空之王》也客观地交待了试飞员面临的真正挑战。当观众跟随着雷宇的眼睛,看到陈列在机场各个型号的战机,听他说“我都要飞”,眼里是明亮的渴望。和所有飞行员一样有着翱翔天空的凌云壮志,但试飞员却是不同的。

比起直面敌人的战斗前线,试飞是隐于幕后的另一道“前线”。极限,是属于他们的关键词。严苛至极的训练和考核锤炼着身体的极限,然后再用达到极限身体去试炼飞机的极限。

电影用冷静笔触描写试飞员的任务。每一次大迎角、尾旋、发动机失火都是经历一次生命危险,也是他们最普通的日常任务。

试飞是在先辈血肉筑成的道路上前进,一代人承托一代人,从不是某一个人的胜利,而是一群人的使命与荣光。不仅仅是试飞员,更是背后无数的设计师、工程师、航医甚至是站在他们背后的家属。

周冬雨 饰 沈天然

《长空之王》中对此也有展现。医生沈天然(周冬雨饰)要保证试飞员的健康和安全。上了年纪的总工程师(田壮壮饰),可以深入浅出的讲着专业理论,也有着打赌输了在头上扎起小辫子的顽皮。张挺的妻子江雨珍(赵子琪饰)不仅会叫队员们来家里吃饭,还想着给他们介绍对象,她为了追随张挺,火车票已经攒了一大盒子。

就像张挺在邀请雷宇加入试飞大队时说,“中国原子弹的秘密是能造出来。”成功没有秘诀和捷径,是千万人的合力,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才能构建起来的奇迹。

商业片的视听语言

《长空之王》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为影片注入了极强的趣味性和可看性,而商业类型片的表现手法,则让整部电影流畅而明快。

影片在一开始就使用了这种叙事手法。战机伴着巨响划破天空,一场激烈空中缠斗开始了。即使没有枪林弹雨带来的极端压迫,但贴耳飞行的临场感,失速降落的失重感扑面而来,直观地展现出硬件相差悬殊时,我们在自己的领空强敌环伺的重重危机。面对挑衅,我方空军飞行员必须赌上性命飞出极限,才能有效维护主权。

《长空之王》的开篇通过一次有惊无险的特情处理,交待了故事背景,并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

一方面让人清晰地意识到,为什么我们需要尽快研制出新的隐身战机;另一方面第一次展现出试飞员最重要的特质——对战机的极限了如指掌。

导演刘晓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但作为电影导演却是个新人。此前他在电影行业的履历是在宁浩导演的《心花路放》《疯狂的外星人》里当过执行导演。

但在航空工业工作期间,他拍过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宣传片、中国首款战略运输机运-20—— “鲲鹏”宣传片,以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宣传片等等。2008年至今,每一款最新型号的战机试验、列装过程都曾成为他镜头下的主角。

全方位展现大国重器,将战机拍出恢弘气势与硬核美感是刘晓世的长项,《长空之王》监制韩寒称他为“行走的军事百科全书”。同时,专业院校的艺术训练与商业电影的熏陶,又让他了解如何去拍摄一部受到市场认可的电影。制片人于孟形容刘晓世为“不是最懂航空机械的人,但应该是最懂航空机械的导演”。

所以,《长空之王》在两个小时的片长里,用一种紧凑而工整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军旅故事——年轻的试飞员在锤炼和磋磨中成长,跟着前辈的指引并肩作战,经历生死极限的考验,完成关键的“泰山实验”,实现隐身战机从无到有。

类型化的视听语言充分融入到故事当中,成为服务于叙事与人物的手段,主流价值被艺术语言所拆解,转化成壮丽的视听效果、惊险的情绪刺激、动人的情感表达,再通过有着浪漫色彩的镜头抵达观众内心。

宏大的题材被拆解成诗意的艺术语言,化为漫漫黄沙里逆光而来的试飞员、战机冲破山巅的英勇身姿、英魂静穆的烈士公墓、拖着七彩的尾烟的隐身战机……这些都足以唤醒观众流淌在基因里的热血与情怀。

以“真”触达心灵

与以往许多军旅题材不同的是,《长空之王》里遇到的危险并不是意外,对于试飞员来说,按部就班地完成就意味着要将意外和危险当作常态。他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既不是内心的挣扎,也不是自我与集体的矛盾,而是技术领域浩瀚的未知。

导演刘晓世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在拍摄素材时,就真的撞上了鸟,飞机上留下一滩血迹。他说:“我们不是故意去找危险,但如果我们对危险没有认知、没有体会的话,也拍不好电影。”

面对未知的危险,任何人都会恐惧,因此邓放起飞前握紧了父亲的项链,雷宇上飞机时收起了手腕上的红绳,张挺在每一次下飞机后,都要第一时间和妻子发语音报平安……因为渴望生,所以才敬畏死亡。

胡军 饰 张挺

电影筹备期间,主创们曾去祭拜过的试飞员烈士公墓,在真正开机时又添了几座新的墓碑。直面残酷的生死,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参与《长空之王》创作的人。

正因如此,当意外骤然而至,那句显得并没有太多起伏的“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才显得尤其伟大。电影最后,一段段来自试飞员的真实的录音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每一位试飞员在生死关头最真切的剖白,比起电影中的演绎显得更加从容与坦然。

事实上,电影里试飞员的故事几乎都有真实的故事原型,主创将这些故事糅合在一起,成了电影中的人物。

电影中,雷宇父母对他坚持从事试飞工作,从隔阂到理解的过程,就改编自一位试飞员的真实故事。原型人物在继承父业和出国留学的选择中,最终报考了飞行员。他的父亲也是从不理解到遵从了他的选择。而雷宇父亲说的那句“想飞就飞吧,注意天气”,亦是来自真实的对话。伴随着雷宇红肿的泪眼,无声中蕴含的情感重逾千钧。

雷宇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试飞员

提到这场戏,刘晓世在采访中提到,他并没有要求王一博在表演时要流泪,是他自己情绪到了那个地方的真情流露。因为真实的故事,会有这样直击心灵的力量。

以真实的状态去演绎真实的故事,这个信念在《长空之王》的拍摄中一以贯之。在筹备期主创们就大量查阅资料、组织讲座、与试飞员交流、参观试飞基地等等,演员一进组,就开始了持续规律的军训生活。有航空专家与试飞员全程指导,封闭的200多天拍摄,演员们寸步不离,完全沉浸在角色与故事之中。

《长空之王》制作特效

在拍摄三自由度旋转测试时,演员甚至主动要求把旋转阀值开到最大,力求在镜头里的展现出最接近极限的生理状态。“飞在天上”的戏份则是通过最先进的虚拟拍摄技术完成。将剧组早前在全国各地采集到的各种天空素材投射到巨大的LED屏幕上,并通过机械装置模拟大迎角、大机动、尾旋、失速等状态,让身处其中的演员真实地体验到在千米高空上高速飞行的感觉。

实际上,《长空之王》的故事脉络并不复杂,但即使知道主角最终会顺利完成任务,银幕前的观众依然会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在演员摇晃的身形与紧绷的表情里情不自禁为之揪心。

电影中,雷宇通过对讲机呼叫驱赶敌机:“我是中国空军,闯我领空者,都将被击落。”电影外,首映礼现场,主演王一博动情地说:“战斗机发动机的声音,这辈子都会留在我的耳朵里,它在升空的那个瞬间,把天空都撕裂了,让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如今,战斗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也留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