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IVD龙头企业应收账款已达百亿

2023年4月14日 文/ 苏林 编辑/ 江芸 贾亭

新冠疫情之后,IVD企业将走向何方?

4月13日,迪安诊断发布年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202.82亿元,同比增长55.03%;归属股东利润为14.34亿元,同比增长23.33%,利润增速不及营收。

新冠核酸检测,是迪安诊断绕不过的话题。

迪安诊断靠代理试剂产品发家,检测服务本不是长项,直到新冠疫情后才迎来大爆发,检测板块收入大大超过了传统的产品销售业务。尤其是2022年全国多地推行常态化检测之后,迪安诊断在核酸检测上的收入高达80亿元,分别占诊断服务业务和公司总营收的60%和40%左右。

和检测业绩一起扶摇直上的,是迪安在2022年的应收账款,达到了将近100亿元的高位,增长近30亿元。

健识局此前曾梳理从事新冠检测的主流IVD企业的2022年业绩,即使与20家同行对比,迪安的百亿应收款项也十分突出。

此外,如果剔除新冠业务的增长,迪安的诊断服务实际增速只有15.47%,比疫情前的水平还要低。

核酸收入占比近四成,

应收账款达百亿元

2022年,迪安诊断营收首次突破200亿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

这项记录背后,新冠核酸检测功不可没。2022年,诊断服务的收入首次超过了试剂销售,达到126.74亿元,其中新冠检测贡献了80亿元,同比增长100%。

2022年5月之后,全国多地开始常态化核酸检测,市场需求激增。健识局此前统计约20家IVD企业,其中11家在这个阶段的营收实现增长,增幅从4%-290%不等。

不过,随着业务量扩大,这些企业的应收账款相应增长。截至2022年年底,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累计达99.56亿元,比年初时多了近3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了47.28%。

据迪安诊断年报,这近百亿元应收款的账龄几乎都在1年内,其中6个月内未回款的约为65.93亿元,占比达70%左右。换句话说,这些账或许大多是“常态化”之后产生的。

2022年三季度时,迪安诊断的应收账款一度高达107.5亿元,甚至比国内检测龙头金域医学还多了将近33亿元。

不过,迪安诊断还是认为,来自医疗机构或政府的坏账风险较低。针对应收账款,迪安计提了约5.71亿元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约为5.43%。对比往年,这一比例虽有所增长,但仍并不算高。

IVD领域变局不断,

新冠之后路在何方

在2022年报中,迪安诊断低调地表示,要把“新冠业务的打法套路及精神文化萃取应用推广至其他产品线,推进新冠战役经验的转化”。

与上一份年报高调介绍新冠业务相比,很明显,迪安诊断在有意识地降低公司新冠业务的“存在感”。

据迪安诊断年报,2020年到2022年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值由1.45下滑至0.88,盈利质量正在下滑。

新冠是一场偶然,想要在IVD领域立住脚跟,靠的仍然是实打实的检测业务。陈海斌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公司将重点投入肿瘤、感染、慢病、妇幼四大领域,丰富自研产品线,实现“IVD和LDT两条腿走路”。

这条路能走多远?是迪安接下来要解答的。

不同于金域医学等第三方检测机构,迪安诊断最初依靠代理起步,一度是罗氏在中国的第一大产品代理商。及至2022年,公司代理的产品已覆盖罗氏诊断、希森美康、法国梅里埃等约1000个国内外品牌。

代理发家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渠道和成本,这两大优势也助力了后来的诊断业务毛利保持在高位。2021年,迪安的诊断服务毛利率达到48.64%,比金域医学还高出了一个百分点。要知道,金域的业务规模是迪安的1.5倍。

据迪安诊断年报,2022年公司在全国的经销网络覆盖已16省,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所在区域,合作医疗机构超2万家。

能否用好这份渠道优势,或许是迪安诊断把握下一个突破口的关键。

撰稿 | 苏林

编辑 | 江芸 贾亭

运营 | 王嘉琪

插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