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武汉急增5000家医保药店,推行门诊共济,强调要卖廉价药

2023年2月20日 文/ 李傲 编辑/ 江芸 贾亭

2月13日、15日,武汉医保局接连发布两则通告,宣布增加5065家定点药店作为试点,纳入医保门诊统筹结算范围。

在此之前,武汉只有29家试点药店可以和门诊统筹,也就是患者在药店买药能享受医保门诊报销待遇。短短两天,就放开如此多的药店加盟。

健识局发现,全武汉的药店数量也就5000多家,这次大动作,几乎把所有的医保药店都收到了医保门诊统筹的“试点”范围里。

步子迈得这么大,原因一目了然。

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新规,要求进一步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将与医疗机构享受同等的报销待遇,而且最长可以开3个月的处方,并规定1个月的医保资金结算期。

如果这些都能完全落地,意味着医保向药店全面倾斜,构成对零售药店的重大利好。更重要的是,处方加速流转后,药店在药品销售上的地位有望大幅提升,甚至可能挤掉医院门诊药房。

医保为药店“输血”

《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个人帐户总支出5425亿元,其中在药店支出超2000亿元,也就是说,40%的个账收入基本是用来买药的。

如果药店买药还能用统筹账户,药店的生意显然会更好。

而且,以往零售药店往往要留一部分店面销售保健品甚至非医药类商品,因为这部分的毛利率更高。如果有统筹账户的支撑,药店的经营业态也会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全国至少有39万家医保药店。正在进行的门诊共济制度改革减少了医保个人账户部分,如果没有相应的补充政策,药店会受到不小的冲击。由于单位缴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如果患者必须去医院门诊、尤其基层医院的门诊才能刷统筹帐户里的钱。对药店来说,可谓“人财两空”。

把定点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很大程度上能把药店失去的顾客拉回来。

很多慢病患者去医院的目的只是续方拿药,如果药店也能刷统筹账户的话,在医院首诊后,便能凭借处方到家门口拿药,省掉了挂号、排队、就诊的麻烦。医院可开具3个月的长处方,拿着处方到药店买药,报销比例和去医院一样,药店就能直接和医院抢客。

医保结算周期明确为1个月,也有利于提升药店加盟门诊统筹的积极性。

医保回款慢,是药店的老大难问题,让药店当期收入全变成了应收帐款。以医保药店占比超过90%的老百姓为例,其2021年年报披露,应收医保款达8.8亿元,是应收企业货款的4到5倍。

如果1个月回款的要求能够完全落实,也解决了药店的后顾之忧。

更进一步,如果这一系列处方流转措施顺利运行,药店在药品销售上的地位有望大幅提升。2017年推进医药分开以来,已有湖北、江苏等超17省市鼓励医疗机构剥离门诊药房。处方加速流出,零售药店更有望替代医院门诊药房。

利润偏低问题依旧

其实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早就板上钉钉。

早在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时就已明确,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

只不过,先行省份战战兢兢,步子没敢迈开。比如在最早落地的河北,前前后后也只批了19家省级试点,算上县市级也不过百余家。

这次武汉一下子批了5000多家药店,动作不小。但问题是,人回流了,钱就能回来吗?

这就关涉到药品毛利率的问题。处方虽然流向院外,但医保类药品的毛利率本身就低,进入门诊统筹后可能还会更低。

通知中称,加强药品价格协同,支持定点零售药店通过省级医药采购平台采购药品,鼓励参与药品集采,倡导参考省级医药采购平台价格销售医保药品。

武汉医保局负责人也在答问中提到,将参照公立医疗机构药品价格,与定点药店协商谈判,最大限度降低医保药销售价格。

药店按医保价买药,利润仍然有限。率先落地的其他省份已经有经验可供参考。例如河北省规定,不仅集采药和医院同价,谈判药品及部分试点药品也不允许加价。不仅如此,现实中存在部分药品零售价低于医保价,河北规定也要按实际销售价报销。

浙江、云南等省市也都要求,集采和国谈药品之外,药店销售医保药物最多只能加价15%。

因此,药店想要患者回流,全面接入门诊统筹当然是好事;但想要提高利润,还是要靠其他高毛利药品的销售。

撰稿|李傲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何安盈

插图 | 视觉中国

#医保##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