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跟一线城市说拜拜后,她们后悔了吗?

2023年2月17日 文/ 屈露露 编辑/ 孤鸽

我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想——我到底在焦虑什么?后来我发现,它就是一种对于现状不满意,但又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一种失落感。

作者|屈露露、编辑|孤鸽

去年11月,一个朋友决定离开奋斗多年的北京。我在帮她收拾行李的时候,和物流公司的员工闲聊了几句。他告诉我,那段时间他的接单量骤增,以前还没有这么多。

在他的视角里,很多年轻人正选择离开北京。

而在“2023豆瓣青年十大趋势关键词”中,排名第一的便是“拜拜啦一线城市”。豆瓣小组“拜拜啦一线城市”里,有3万多个“在逃人员”。

他们是一群厌倦了大城市快节奏生活、对未来感到迷茫的年轻人。有的在筹划离开日程,有的在观望犹豫,也有已经回到小城市的人,分享自己的状态。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下一步究竟该怎么走,很多人都期望能找到一个答案。

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3个与一线城市告别的年轻人,聊了聊她们的故事。在她们的讲述中,不约而同地分享了同一个感受——“这个世界不真实”。

在大城市打拼,摆在眼前的是高昂的房价和无着落的身份,摆在身后的是故乡的家庭概念、血缘关系、父母责任。在两个割裂的世界里,年轻人的人生从未潇洒。

关于逃离和逃回北上广,戴锦华教授曾说,“我们每个人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要问问自己,我们规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们依据的是自己内心不得已的渴求,还是我们下意识地依据这个社会给定的主流价值和目标?”

故事中的三个年轻人,她们又是怎么选择的?我们听听她们的讲述:

哈利,32岁,告别职场歧视,从深圳退回小城

2021年,是我在深圳工作的第10年,也是我在深圳的最后一年,32岁的我决定退回小城市。

离开的心情,竟然跟我到深圳的前一晚很像。揣着一点小希望走向未知,又多了一份释然,像是松了一口气,感觉就要解脱了。

离深前一周,我开始和朋友们约饭。从早到晚,行程排得满满,吃了7天,都快撑死过去。最后一天,约了一辆物流车把所有的行李都拉走了。

特别干脆,有一种逃跑的感觉。

哈利用一张图片标记了来深圳的第10年

朋友们劝我留下来,说深圳无论就业机会还是收入会好一点。虽然说我在深圳生活得也开心,有稳定的工作,不愁钱花,但我总觉得心里不平静,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很不真实。

我曾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在想——我到底在焦虑什么?后来我发现,它就是一种对于现状不满意,但又没有能力去改变的一种失落感。

因为我不可能不去想买房买车这个事。我的一些前辈和领导,他们很早就来深圳定居了。身边一些家庭条件还不错的朋友,也已经有房有车。说实在话,我玩的这一圈朋友当中,在深圳没房没车的人很少,而我就是其中一个,这加深了我的焦虑。

我曾经也有一个买房留在深圳的梦想。我做的是创业行业,在深的最后一份工作年收入15W~20W,这几年一直在攒钱。但深圳房价上涨的速度太快了,现在的均价已经到了7万一平,再远点靠近东莞和惠州的,一平也要5万多。

离开深圳的念头,2年前就有了。那年刚好爆发疫情,我带着爸妈还在国外旅游,结果情况突然严重了,很多人往国内跑。我带着父母也往回赶,到深圳的出租屋和他们一起住了3个月。就是那3个月,让我整个人放松下来,第一次在深圳没有那么焦虑了。

这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感情。从我17岁离家读书工作,中间隔了十几年,突然再和父母一起生活,就觉得离不开了。一方面愧疚,他们年纪渐渐大了,我长期也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一方面又开心,日子好像续回到我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回归到做小孩的感觉。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做家庭版蛋糕,或者做点乱七八糟的美食,整天在家里琢磨干这个,干那个。小出租屋有了生活的气息。

哈利喜欢深圳的天空,她拍了很多云的瞬间

我开始想,要不退回小城市吧。

但每当这个想法冒出来,我又犹豫了。回去能不能找到工作?能适应老家生活吗?就这样来来回回拉扯,晚上失眠到睡不着觉。我开始看豆瓣,当时有回到武汉的一个博主发的帖子,情况和我很相似。我经常看他写的生活细节,反复纠结。

最后促使我下定决心,是我在工作中遭受了职场霸凌和职场歧视。

职场上,对女性是残酷的。我是公司中层,负责招聘时发现,公司在筛选简历时,35岁以上的女性就自动淘汰了,但男生却可以放宽到40岁。

公司也不太愿意招未婚未育的女性。如果你能力特别优秀,有家庭也可以,但生了二胎的,不行。因为这样的女人就代表着,她们会把精力放在照顾家庭和小孩上。

当时有个领导还说,“你们要招人的话,就只招深圳本地、刚毕业的或者是毕业才一两年的那种小孩。”现在,25岁的年轻人也不要了,只要刚毕业的深圳本地人。

因为本地人,往往家庭条件优渥,他们不会特别在意薪资。同时,年轻人很容易被企业光环迷惑,更容易为梦想赴汤蹈火。

我自己也看不到任何晋升的机会。20多岁的时候,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但到了30岁世界就变了。如果你不结婚、不生小孩,你连晋升之路都没有了。

人际关系也不健康。当初,我的直属上司面试我进来的,她比较欣赏我,平常加班的时候,我们会聊很多生活上的事,大家处得像朋友一样。工作中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生活上的一些小烦恼,我都会和她倾诉。但后来我发现,她把它们当成八卦传给同事们。

那段时间,基本上整夜都睡不着觉,有一句话叫做“未曾深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那个时候感觉特别明显,每天半夜都焦虑到默默地看着天花板流泪,又找不到一个能够打破这一切的解决方法。第二天你还得照样去上班,日复一日不停地这样循环。我没有想过换个公司,因为职位已经到头了,去哪都一样。

深圳的雨,她说这像是内心纠结了很久的雾霾,但也希望这场大雨能

我一边沉溺在糟糕的工作环境里,一边开始打算回老家工作。那两年,我开始频繁地看老家荆州的工作机会。荆州的薪资不高,大多数在四五千元,大家工作节奏很慢,默认一周6天工作制,所以每天就比深圳轻松。

面试都在线上进行,比较重要的我会抽空飞回去。前后经历2年多,我才敲定了一家公司。

现在,我已经退回到小城市一年多,变成了一个有房有车的人了。

以前在深圳,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像是一只跑滚轮里的仓鼠,上班下班,加班回家,没了。一年的时间可以浓缩成一天。回来之后好多了,工作节奏可以自己把握,基本上每天都有2~3小时健身。差不多每隔一两周,我会陪父母出去走一走,逛一逛。家这边是旅游城市,总让我有一种度假的心情。生活好像慢了下来,有了退休养老的感觉。

但小城市也有它的不好,尤其职场上。在大城市你就像是一个螺丝钉,而到了小城市,你就会变成一个齿轮。你不仅要做好你的工作,你还得去衔接和协调好其他的工作。

特别明显的一点,在深圳我是打工人的心态。下班了,电脑一关,世界与我无关,上班的时候,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但现在脱口秀段子在我身上成真了,小城市基本上都有家族企业,职场就变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与小李”,大家都是亲戚,哪个都得罪不起。

还有就是孤独。本来以为自己还挺享受孤独的,但当真正被丢到小岛,才知道那种孤独,跟你在深圳的孤独完全不一样。

哈利拍摄的小城一角

在深圳的孤独是自我选择,你的社交关系和社交圈是固定的,你可以选择一个人待在家里,但只要你愿意出去社交,马上就可以打开这扇大门。回到老家后,社交圈子就突然间真空了,曾经的朋友有了家庭,有了小孩,迈向不同的人生阶段,聚在一起还是很开心,可渐渐地就没有什么话题了。这种时候就又开始想念深圳那种灯红酒绿的生活。

但你要问我后不后悔,我不后悔。只是劝告那些想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的朋友,你要做好准备,因为它不是度假,而是你要和老家的环境相处。如果你退回来得早还好,像我这种拖到三十多岁再回来,要经历很长的阵痛期。

这个问题无法用钱摆平,而是一场持久战,慢慢去磨平它。

甜甜,24岁,离开北京,用3年积蓄出国留学

我离开北京的原因是,我的下一步人生计划不在北京了。那里没有我牵挂的东西了。

去年1月,我和前任分手了。我从屋子里搬出来,带走了养的小狗。他是北京人,我是县城女孩。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一个18线小县城的女孩,能高攀上一个家里有房的北京人,妥妥地完成阶级跃升。但一想到下半辈子都在北京,我的内心会生出一种绝望感,我觉得自己会失去对人生的掌控。

北漂3年,甜甜寄回家的所有东西

大二暑期,我就来北京实习。在那份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有才华、谦逊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各种学历背景,去过世界各地。他们让我意识到世界很大。再后来,我变成了大城市的打工人。出租屋成了一个睡觉的地方。

城市褪去了最开始的新鲜,显露出不好的样子。比如坐地铁去哪里,都是一个小时起步,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累了。我是四川人,那里有很多好吃的,而北京对我来说是美食荒漠。

更别说分手这件事。我觉得我没太大必要一定要留在北京,我才23岁,就要开始想攒钱、买北京的房子、拿北京户口。我觉得好无聊,我不要过这样的人生。

其实我一直都有去日本留学的念头。我一直喜欢日本,后来上大学在课外培训班学日语,就了解日本留学的事情,发现去日本留学是最便宜的。我一直以为日本留学一年要百万起步,没想到只要10来万。

虽然当时没有真的去,但那个念头一直都有。人是受环境影响的,慢慢地这个念头就强烈了。

去年7月,我拿到了日语考试成绩,开始慢慢推进留学事宜。比如报考了那边的语言学校,准备出国所用的资料。我要带我的狗狗一起去日本,也要办手续。

当通过了语言学校面试,出国的文书也陆续通过审核。留学已经变成了现实,我想,OK,我确认我要离开北京了,于是很快提了离职。

我的领导比我大10岁,她说作为领导特别不希望我离职,但作为一个姐姐,她很支持我的决定。她觉得人生就该这样,才是在往前走的。

说实话,去日本留学对我来说是一件冒险的事——把3年来攒的钱全花在留学上,并不像一个县城小女孩该做的事。父母拼尽一辈子的努力,只能在小县城买一个房子,还只能付首付,家里没有多余的一分钱可以给你。

甜甜在北京的家,还有她的小狗

留在大城市和回小县城,是两难选择。你既没有办法回到家乡安居乐业,不甘心,因为你曾经用尽了全力才走出来;又不想留在大城市,因为它无法给你归属感。

我没有退路,因为爸爸妈妈现在各自成立了新家,我一直都是一个光脚走路的人。我本身也不愿意回到小县城,我害怕被它驯化。

去北京以后,随着自己的完全独立,我意识到了父权对我很多的捆绑。我觉得我的整个人生都是一场女性的困境。曾经,我爷爷和爸爸,用很多世俗的标准来判断我。不管是学习好的标准,挣钱多的标准,懂人情世故的标准,结婚生子的标准,你要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他们觉得给你压力就是对你好。

我不断地出走,从小县城出走到北京,到我以后要去东京。我在逃离我个人遭受到的父权压制。

小县城的女性,如果婚姻幸福人生就幸福,如果婚姻不幸可以说你的人生也不幸。我妈就是这样,和我爸纠缠了20年。我妈从小被外公保护得很好,她身上有一种天真,那种天真我曾经觉得是幼稚。离婚后,他们关系非常的差,从小我爸对我最大的诋毁就是,“你怎么跟你妈一样?”

我从小最看不起的女性就是我妈,她作为一个负面的榜样存在于我的生命里面。我18岁之前,我给她的备注都是她的名字。我觉得她很懦弱,我觉得她没本事,没头脑。

等我自己变成一个女人,体会了很多的东西后,我觉得我妈也挺坎坷的。我能看见一个被爸爸宠爱的小女孩是怎么经历失败的婚姻,怎么在这个世界上摸爬滚打,但是同时她又保持着那种天真的时候,我就越来越喜欢我妈。

我们承受着很多相似的压迫和困境,有很多可以共鸣的东西。哪怕是我和我的奶奶,相差这么大岁数,但是我们有很多专属于女性的苦痛,女性的无奈是相通的。

我深深地觉得我妈,以及我在北京遇到的那些比我年长的女性,她们就是另一个我,这些女性就是我在世界上的分身。

所以我会很想去往更大的世界,很想去遇见新的人,认识新的女性朋友,我觉得我的人生在趋于完整。

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停下,有可能随着年纪大了,就会停下吧。比如说有一天,我可能也会回小县城,但希望不管在哪里,我都是自由的。

离开北京之前,我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一位同事送给我一本藤本树的漫画,里面夹了一封明信片,上面写着:“要交谈自由、希望和尊严,这是我们痛苦也独特的理由。”

在北京这三年,是我目前为止最自由、最丰富、最快乐的三年,我希望我的人生能永远像这三年一样,可以遇见无数有趣的人,充满无数的故事。

希望我活的不麻木。

姜宇,29岁,感染新冠后,想离开漂了7年的城市

我来北京7年了,去年年底我感染了新冠,那7天的经历让我想离开北京,想好好和家人待在一起。

我记得是室友先得的病。她感染的前一天晚上,我还做了一锅酸辣土豆粉,和她一起涮菜吃。正吃着,她拿起手机说,同事感染了。我还安慰她,也许在公司戴口罩,不一定感染。结果她说中午刚和那个同事一起吃完饭。我想,完了。第二天,她果然发烧了。

没几天我也感染了。现在想起来,我觉得那7天的日子都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身体痛苦是一方面,精神也接近虚无的状态。

我的身体素质算比较好的,这7年除了偶尔的感冒,没有生病住院过,连发烧都少有。一下子生病没有适应过来,整个人躺在床上什么也干不了,浑身骨头关节都在叫疼。最难忍受的是眼睛疼,连续两晚上都睡不好,那状态就像在熬鹰。

我第一次直面了独居的苦,以前总觉得关系是相互的,生病了才知道什么都要自己扛。朋友和家人会打电话安慰我,但挂了手机,世界又恢复静悄悄的。出租屋是黑灰色的,以往外面的小广场总有孩子们吵闹,但那段时间外面好久都没声音,我好像被丢在真空的环境里。

北京的家,姜宇

有时候一个人什么也干不了。有一天早上起来量温度,结果抬一下手都没力气,没办法把水银条甩到35度以下,崩溃痛哭。

我生病了7天,窝在被窝里哭了7天。身体上的痛苦不叫痛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化才让人无奈。

那几天我尤其想念家。爸爸妈妈和姐姐姐夫一家人都阳了,就连刚出生的小外甥女也感染了。我开始想,我还有必要待在北京吗?父母年纪大了,想到他们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我觉得这件事特别可怕。在我心里,他们一直是30岁的样子。

因为父母工作地不一样,孩子们也分散在各地,妈妈一个人在家已经过了好几年了。想到这,就特别想见到她。

和大多数东亚家庭一样,我们都羞于表达爱。和亲人之间,我们有好多事没有一起做过,没有一家人整整齐齐地看一场电影;没有一起去KTV唱过歌;没有一起出去旅游……我也早就不记得,和他们一起吃月饼看月亮哪一年的事情了。

很多想法好像一夜之间就冒出来了。人还没有到30岁,但中年危机感已经来了。2017年我刚入行,第二年就行业寒冬,再加上之后的疫情,整个行业肉眼可见地颓靡。再过6年,35岁的大镰刀就要挥向我了,也许都不用那么长的时间。社会让35岁的人群陷入焦虑,这很不正常。而我还没有到35岁。

环顾一周,身边的朋友有的能力非常强,已经在行业里独当一面;有的有了男友回家结婚,过一段新的人生;有的朋友买房买车……只有我自己还在原地浑浑噩噩地踏步。

我算了算自己手头的积蓄,在已经买了房的朋友面前,九牛一毛,不值一提。以前跟朋友说,自己赚够50万就离开北京,前段时间他还问我,计划怎么样了?我觉得特别惭愧,自己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朋友离开北京前,姜宇拍摄的胡同瓦房上的草

感染新冠,把我的生活骤然砍成了两截,一切好像都没变,但一切又都变了。即便身体由阴转阳后,我还是没有从生活的失重感解脱出来。

我开始看一些从大城市回老家的帖子,把招聘软件的定位更换到老家。这几年家乡发展得还不错,以前别人说要来这旅游,我说除了牛肉面我想不起来有什么好的。但上次过年回去后发现,这座城市变大了,有了现代化的活力,我可以接受在这里生活。

我还给自己列了一个清单,关于回家的好处。第一条就是可以每天都吃妈妈做的饭;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小红书里那些吃灰的房子装修帖可以用上了;可以和以前的同学老师联络,续回高中时代的故事;终于可以养狗养猫了;到了夏天还可以和爸妈回乡下避暑;可以不用缺席每一次家庭的烧烤旅游;可以不用给别人打工了……

我向妈妈表达了想要回家的想法,我妈特别开心。

春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乡下过年。趁他们干活的时候,给他们拍了一组情侣头像。我很满意,他们看起来很年轻。以前回家不过3天,妈妈态度就变了,但今年我在家的几天,她从来没有说过我,还挺新奇的。

但也是这次回家,逐渐打消了我现在回老家发展的念头。

爸爸因为给围墙贴字,从梯子上摔下来,镇上没有大医院,拍片子要去县里,折腾一番。妈妈给我讲前几年的事说,一个远房表哥失踪了,爸爸和别人一起去找,但各种方式都试了,就是没有下文,他们也只能干着急。也许在北京,这样的结果是不会被接受的。

小城市和大城市好像是割裂的,心脏和毛细血管的运行规则也不一样,我还不能适应。从老家回家,有一天晚上我和朋友约了饭,吃到了凌晨,我的手机常年静音,所以当拿起手机发现有8个未接来电的时候,冲击力还是有点强。那是爸爸、妈妈、姐姐打来的,他们联系不到我,很担心。

姜宇介绍说,叔叔家的三只小土狗,来她家做客

我想如果身在北京,在外玩到很晚的时候,不会有人这么连续打电话给我。亲情固然是一种牵挂,也会是压力。

在返京的高铁上,火车进入隧道时,我开始发呆。我不知道离开北京的想法,是否正确?是否要执行?

忽然想起来7年前,我刚来北京那会,总是摸不到打工要领,融不到大家的圈子里。每天压力特别大,沮丧是常态。有天晚上,不知道因为什么,从公交车下来就一路哭着往住处走。路上人多,我也顾不得了。只记得那条路特别长,也特别吵闹,汽车鸣笛,灯光缭眼。然后,我看到前面一个年轻的女孩,在和家人打电话,电话那头家人叫她回家,她特别倔强又带点着急的语气说,“我不想回去,我喜欢北京,我就想在这里。”

那一刻的事情,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不能理解那种感受。后来的几年,我理解了那句话。我觉得很多次,我就是那个在灯火阑珊里给家人打电话的女孩。我可以确信,在这座城市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我们一起同行,有情谊的连接,有思想的碰撞,也做过很多有成就感的事情。所有的遇见,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依然想要回家,但我决定还是再苟一苟。我的人生体验才开始了一半,我的理想还没完全死去。

何时回家?明天或者后天,反正不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