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年度体育人物武大靖: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3年1月12日 文/ 连璐 编辑/ 孤鸽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武大靖顶住压力,与队友一起团结协作,在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赛上获得一枚金牌,这也是本届冬奥会的中国首金,迎来开门红。

为了能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伤病障碍,最终如愿以偿站上冰场。对他来说,冰场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凝聚了他所有的热爱。

竞技体育不仅是与别人比赛,更多的是和自己赛跑。武大靖身上永不言弃、追求完美的品质,让他在职业赛道上不断超越别人,也在生命赛道上成就了更优秀的自己。

作者|连璐 编辑|孤鸽

武大靖觉得28岁这一年,装满了很多回忆。如果用两个关键词去形容呢?“精彩和收获”,他说。这一年是他第三次出征奥运会,并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决赛上,获得了一枚金牌。

这也是中国代表队在北京冬奥会获得的首金。比赛之前,武大靖和队友们商量作战策略,一直到当天上午,大家始终保持着紧张的交流状态。那场比赛里,武大靖是最后一棒,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始终保持着领先位置,一直到冲线完成那一刻。

冰场上,他高举起双臂庆祝;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哭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那一刻很解气,整个人都释放了。

武大靖是中国短道速滑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2018年,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小组赛中便刷新了奥运纪录,之后更是两度刷新世界纪录,以势如破竹之势拿下他自己的第一块奥运金牌,更是中国首枚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项目金牌的获得者。在同年的世界杯之战中再度将世界纪录提升到39秒505。国际滑练曾评价武大靖是“改变比赛局势的人”。

顶着光环参加北京冬奥会的武大靖,在备战时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时刻。他在对《博客天下》的讲述中说道,过去的成绩是压力也是动力,备战北京冬奥会他准备了足足4年。

然而,就在2021年5月,他的右膝却受伤,紧接着在新疆训练时,以前的腰伤又复发。这个时候,他觉得未来是未知的,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参加北京冬奥会。在当年的短道速滑世界杯上,连着三站他没有拿到单人项目冠军,直到最后的荷兰站拿到了冠军——他还是那个滑得最快的人。

武大靖身上有一股韧劲,他习惯解决问题,认定的目标就会持之以恒,直到做到自己心中的完美状态。那段迷茫的阶段里,他硬扛着,别人在冰上训练,他就在冰下训练,不让自己被落下。他对自己说,“为了北京冬奥会,我已经坚持这么些年,马上到关键时刻了,我不想放弃。”那个时候,他把北京冬奥会当成自己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去比赛。

热爱并坚持事业的人,命运绝不吝啬礼物。他如愿拿下北京冬奥会首金,还得到了一枚金墩墩。他说金墩墩是他的吉祥物,见证和陪伴着他的冬奥会之旅,就连睡觉都抱着它睡。

但在北京冬奥会闭幕那天,他决定拍卖这只金墩墩,希望能为中国冰雪事业尽一份贡献。他把拍得的善款捐赠给了“希望工程·大靖冰雪公益计划”,为乡村的青少年们创造冰雪运动条件。

于他而言,冰场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他现在的愿望是这份梦想能够传递给越来越多的人,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项极具魅力的运动。

以下是武大靖的讲述——

最佳状态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终于有了一段休息时间,我给自己放了个假。原来没有时间和机会做的滑雪冲浪,在这段时间里,我都去感受了一遍。除了这件事外,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调理身体,做康复训练,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北京冬奥会对我来说是特殊的,它有太多的意义,太多的瞬间,让我感受到运动场上的魅力。参加北京冬奥会,是我一直都期待的事。它在北京举办,我想在家门口拿下金牌。上赛场之前,我和队友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升旗仪式。

实际上,在一年之前有人问我,“武大靖能不能参加北京冬奥会?”我不一定能给出确定的答案。一个运动员要站上北京冬奥会的舞台,首先你要先参加世界杯,从中取得好名次,经过一轮一轮的生死战,你才会拥有入场券。

那个时候,刚好是备战北京冬奥会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我最迷茫的时候,我觉得我面对的每一天都是未知的。一方面,平昌冬奥成绩是压力;另外一方面,在备战冬奥会的时候,身体接二连三地出现了状况。

先是去年5月份,右膝盖老伤复发,其他人都在坝上训练,只有我一个人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跟着康复老师一起训练。当时距离冬奥会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康复老师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我能不能参加冬奥会,也不知道我现在的身体能发挥到什么水平,所有人都有顾虑。紧接着八九月份,我们到新疆去训练,在那里,我腰部的伤复发了,当时距离世界杯只剩下3周的时间。

心态和身体的双重压力,让我需要在中间找到一种平衡状态。但说实话,大多数时候,你没有办法调节,只有硬扛。我对自己说,为了北京冬奥会,我已经坚持这么些年,马上到关键时刻了,我不想放弃。我把北京冬奥会当成最后一届去比赛。

只要把目标设计好了,其他的就只有坚持。当时我和大部队的训练计划不一样,其他运动员可以上冰,我不能,我就趴着训练,做一些简单的恢复训练。那个时候的心情,只有着急,也就这么拼过来了。

到最后一站荷兰站的世界杯赛场上,第一个冲刺到终点那一刻,我真的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终于比完了,终于结束了”,在这之前,我一直紧绷着。

当时,我的身体已经恢复到70%,动作还是要小心翼翼的。一直到整个冬奥会期间,我的身体还是没有恢复到最好的状态——这需要运动员一直持续不断地训练才能有效果。我的身体被伤耽误了,也没有经过冰上正常的系统训练,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问题。

直到站在北京冬奥会的场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可爱。尤其和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一起走向开幕式场馆,看到两边的志愿者们,和我们一起唱歌,这么多人一起为我们加油,这是我对北京冬奥会印象特别深的一个瞬间。

那时候,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准备好,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准备北京冬奥会的征战。

现在想想,这中间4年的准备,到站在运动场上的最后一刻,每一个画面都历历在目。

首金背后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赛,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我是中国队的最后一棒,冲线时刻,尽管意大利选手在后面撵得很凶,但我还是牢牢守住了中国队的位置。即便处于领先的位置,我依然知道对手的每一个位置,这是我在赛场上的本能,我要始终保持超越的状态。

关于这场比赛,我们的任务是“打好第一仗”。它关乎之后的团队士气,对其他参赛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可以给兄弟姐妹们开一个好头。比赛前,我和队友们总是商量比赛战术,反复交流:对手是谁,该如何应对,如果没有做好怎么办?有一个人出现问题了,其他人都要迅速补上……脑袋里想的都是这些。

真正到了冰场上冲线的那一刻,它和我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冲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中国代表团的首金,我们打好了第一仗,不是我一个人的比赛,是和队友们一起拼搏的结果,它的意义不一样。

比赛之后我哭了,我哭得很痛快,竞技体育不仅是与别人比赛,更多的是和自己赛跑。我做到了,我赢了。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庆祝,我也收到了家人的祝贺,心理压力小了一点。

混合接力比赛2天后,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的决赛上,发生了一个意外。当时冰场上出现了危险物品,这意味着我要重滑。这不是一个好消息,当时我在冰场上一路领先,但这个意外打乱了节奏和状态,我当时想即便不是我,中国队也必须要拿第一。

赛前,我和我的队友们预估过各种情况,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的任务就是掩护队友,牵制对手。所以当时我在后面轻轻拍了拍任子威,我说“走”,那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见这声喊,但我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默契和精神。

任子威冲线的那一刻,我很紧张,既期待结果又害怕结果。后来第一名是他的名字,我真的很高兴。它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荣誉,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体育精神,它被看见了。

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5天时间,我在冰场上跑了13场。每一场我都把它当成是最后一场比赛去比拼。从最后一个赛场上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冰场上走了走,那个时候好像什么也没想,好像什么也没看,我只能感受到我自己。

2月16日那天,我的第三届冬奥会之旅结束了,我发了一条微博,现在还置顶着,这也是我最想说的话。我热爱短道速滑,我们相互陪伴了将近20年,冰场之上,冰场之外,它是最了解我的朋友。童年时的坚持,年少时的失意,到现在冰场上的自由,人生中的每一刻,它都给我带来了生命的质感,我爱这片冰场。

冰场上的梦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和平昌冬奥会的心态不一样了,整个人更轻松了。我试着去梳理过自己,经历三届冬奥会,经历了十几年没有回家过年,经历了家人的爱护,我发现它们都让我变得更成熟了。

平昌冬奥会的时候,退役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说不。北京冬奥会之后,我也面临这个问题,我又说不。虽然在个人500米项目中留有遗憾,但这份遗憾会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我依然期待超越自己。只要国家需要,武大靖要一直站在冰场上。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努力的人,我对我的事业足够热爱,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它的身上。但同时,我又是一个害怕努力没有结果的人,我害怕失败。我给自己的信条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更完美,因为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一共就那么几年。

小时候,我第一次接触滑冰,那时候佳木斯还没有室内冰场,母亲凌晨4点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室外,在野冰上练冰。他们家长们会先用水把冰面浇一边,填补冰面上的缝隙。然后我们就在那里一圈一圈地滑。

那时候冰鞋特别硬,你要忍着疼穿上冰鞋,等你疼得麻木了,才能继续接着训练。练2个小时,到6点,母亲又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到学校。就这样一点一点坚持下来。

现在想想,最初那个阶段,条件没有像今天这样好。十几人睡大通铺,教练除了指导我们训练,还要给我们做饭。当时我还是在业余队,训练只能等到专业队训练完之后,才能上冰,经常在深夜12点或者凌晨四五点练习。

13岁那年,我一个人坐着火车去了南京,加入江苏队。江苏队解散后的第二年,我又进入了国家队。刚开始到国家队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很多时候只能当女队陪练,那个时候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能超越别人,怎么能够冲到人前面,每天想的都是同一件事。

后来有一次队友们上大巴车去比赛,而我只能在车下面送他们,这件事对我影响挺大的。我开始苦练技术,直到在2013年短道速滑世界杯索契站男子1000米决赛中,拿到了冠军,这是我第一次获得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第一次参加冬奥会,我在500米决赛中拿了银牌,当时我反思觉得自己夺金的欲望不够强烈。后来到平昌冬奥会上,我在500米决赛上的成绩是39秒584,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并夺冠。在年底的短道速滑世界杯盐湖城站男子500米决赛中,以39秒505打破了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

从39秒584到现在的39秒505,它仅仅是一个肉眼无法察觉的瞬间,但付诸的努力是无法计算的,要求运动员在训练场上格外专注。

有人曾问我,“害不害怕当你不再快时?”我的答案是一定会有这么一天,我能接受它,因为如果一直都是我,那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没有发展。我认为一个运动员的底色就是,他敢不敢担当,这很重要,我现在给自己的目标是享受当下,能作为一个运动员,我就好好干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