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回爱民卸任

2022年6月2日 文/ 烟酰胺 编辑/

6月1日,上海全面复工复产第一天,复星医药召开了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

这是一场高层“换血”会议,复星医药新任首席执行官、总裁、董秘等人选悉数亮相。有投资者很快关注到:复星mRNA疫苗的主要推动者回爱民已经不在公司高管之列。

健识局求证得知,回爱民已卸去职务,但会继续担任公司科学顾问角色。

2021年复星医药年报显示,回爱民今年年满60周岁,此前担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总裁兼首席医学官。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复星全球合伙人回爱民主导了复星医药与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引进mRNA疫苗。眼下两年多过去,复星mRNA疫苗尚未获批,回爱民却先告辞了。

健识局获悉,回爱民确因个人原因卸任。

瞄准肿瘤治疗,却意外结缘RNA疫苗

2017年11月1日,回爱民加入了复星医药,当时他55岁。

彼时,回爱民关注癌症治疗领域。加入复星医药三个月时,回爱民参加了一次医疗专场的围炉夜话,他表示:复星医药在CAR-T、单抗的药品研发上的进展,是为新医疗做贡献。

当时,中国医药界创新势力还未成大器,回爱民抛出的理念可以代表复星在创新药领域的发展思路。在公司的2019年会上,复星医药时任董事长陈启宇曾透露,回爱民在复星主要带领全球临床团队。

加入复星医药之前,回爱民有27年的海外学习工作经验,曾在GE医疗集团、赛诺菲、武田制药等多个国际药企任职。出国前,回爱民曾在河北省肿瘤医院工作,是张毓德教授团队成员。张毓德是当时全国抗癌协会食管癌分会主任委员。

1991年,为了在抗肿瘤领域技艺更精,回爱民到日本求学,师从国际有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幕内亚敏,主要学习肝胆胰肿瘤治疗。而后,不论是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还是各大知名药企及机构,回爱民的工作始终围绕着肿瘤治疗展开。

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偶然因素,擅长肿瘤领域的回爱民遇上了疫苗题目。2020年初,全球都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背景下,回爱民等人参与主导,复星医药成功获得了mRNA新冠疫苗在中国的权益,为抗疫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为推动新冠mRNA疫苗在中国使用,过去一两年来复星一直在不遗余力。2021年初,这款定名为“復必泰”的新冠mRNA疫苗引进到中国香港和澳门,入围政府疫苗接种计划。当年8月,“復必泰”在中国台湾获批紧急使用。

但复星的新冠mRNA疫苗始终没能在中国内地获得上市批准。今年5月29日,复星mRNA疫苗在国内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公布:在健康或患有稳定的基础疾病的中国成年人中,间隔21天接种2剂可诱导强烈的免疫应答,安全性良好。

外界认为复星终于等来好消息的时候,该疫苗项目主导人之一的回爱民却卸任了。

前期投入较多,不确定因素增加

客观地说,复星此前并没有疫苗开发经验,重资押注mRNA疫苗是冒了风险的。

和国内众多老牌药企相同,复星医药走过国内医药的仿制时代,在向创新药跨越之时,公司庞杂的体系影响了研发能力的集中。外部引进,成为一定阶段内复星发展创新药物的捷径。

从CAR-T产品,到mRNA疫苗,这些引发行业内较强关注的产品,无一不引进自外部,也无一不踩在风口上。但如果无法带来商业回报,企业面临的只能是被风口吞噬。

为了mRNA疫苗,复星承诺给BioNTech公司不高于8500万美元的许可费,以及产品上市后年度毛利的35%。

不仅如此,2021年5月,复星医药还宣布出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与BioNTech设立合资公司,提供年产能可达10亿剂mRNA新冠疫苗的生产设施,实现mRNA新冠疫苗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及商业化。复星医药在投资者电话会上曾透露:上海的疫苗生产线已准备就绪,年产能可达3.5亿-4.2亿剂之间。

2021年年末,据财新报道,复星医药在上海建立的mRNA疫苗冷库即将启用,因为这款疫苗需要保存在零下70度的环境中。

不在内地获批,这些前期投入成本都难以看到大幅回报。

2021年复星集团全球投资条线年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做投资不能只盯着钱,要有情怀,要致力于为社会解决问题,比如投入疫苗行业。当时复星上下都认为,mRNA疫苗能给复星带来全新的机会。

但时间进入2022年后,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5月16日,红衫美国发布了长达52页投资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指出,在通胀、加息及战争等影响下,资本变得越来越值钱,企业的短期确定性也将越来越重要。

在当下市场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企业减少对回报不确定项目的投入,抓住既有的确定性将会是各企业保持生存的重要方式。

文 | 烟酰胺运营 | 廿十三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