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客天下 内文

年度制片人 | 傅若清: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2月1日 文/ 赵雅静 编辑/ 陈令孤

中影作为国家队,肩负社会使命,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以电影的方式弘扬主旋律,歌颂正能量。

作者|赵雅静

编辑| 陈令孤

2021年“五一档”,谍战片《悬崖之上》一骑绝尘,成为国内该档期票房冠军,并成就导演张艺谋第10次摘得金鸡奖的荣誉;9月17日,灾难救援片《峰爆》上映,打破中国影史中秋档动作片票房纪录;随后的国庆节,“我和我的”系列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辈》与观众见面,累计票房14.76亿元,位居中国电影年度票房榜第四;元旦之时,温暖治愈系影片《穿过寒冬拥抱你》,打破中国影史跨年档爱情片累计票房纪录……

这些影片都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领衔出品,它们的特色是都具有主旋律意味,传递着当下的主流价值观。中影股份总经理傅若清更愿意称其为“主流价值观商业片。他认为,“无论多宏大的主题,都要从讲好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做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样既能完成大框架的建构,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并不冲突。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讲好故事,塑造人物形象;而电影商业属性包括故事类型化、选择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演员以及商业化的宣发手段等。电影商业的实现同样需要好的故事支持,这样就能让两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近几年,中影股份紧跟时代潮流,洞悉市场的变化,在创作上扎根本土,关照现实,同时拥抱和开发新技术,用电影独特的技术手段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观影体验。傅若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让这类影片拥有恒久的生命力与竞争力,真正实现“走出去”。

以下是傅若清的讲述——

讲好身边人,身边事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家乡》,再到《我和我的父辈》,中影在大的方面遵循“高站位,社会热点,全民高度”,在故事选取上遵循“小切口,大事件”。

《我和我的祖国》是这个系列的开篇,起了一个好头。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这样类型的影片。7个导演共同执导一部影片,怎样能既发挥导演们的特点,又博得观众的喜爱?首先,要有共同的主题,否则无以称之为一部完整的影片,且这个主题应当紧扣时代主题。比如,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就是围绕着具有代表性的7个历史瞬间展开。

那么又怎么能够将7位不同风格导演的作品放到一个大故事框架里,既展现祖国这70年的发展和变化,又能博得观众的喜爱,引起观众的共鸣?纵观这几年叫好叫座的影片,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无论多宏大的主题,都要从讲好我们的身边人、身边事做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因此,《我和我的祖国》确立了这样一个创作原则——“历史瞬间,全民记忆,迎头相撞”,以小人物为切口,展现大历史背景。以此为创作原则诞生的该系列首部影片大获成功,掀起了全民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热潮,斩获当年国庆档票房冠军。

《我和我的祖国》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策划和选题思路是正确的。2020年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实现全面脱贫,因此我们参与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以轻喜剧这种喜闻乐见、接地气的方式,展现国家在脱贫攻坚上的伟大成就。

2021年是建党百年,我们决定创作一部反映中华传统美德、优秀家风、中国精神传承的影片。当下,从国家到社会都在倡导父辈精神的传承,社会的进步是站在前辈的努力和付出上得来的,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长辈的帮助、照拂,或多或少受到某位长辈的影响,这是一个全民性的主题,因此,在国家电影局的指导下,我们将第三部定位到了父辈精神的传承上。

具体到影片中,历史节点的选择需要能代表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首先,我们确定了大的历史时期,包括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随后梳理四个时期的时代主旋律,从中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这些微观故事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关照历史,同时还能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足够引起共情。

围绕这个原则,《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的故事,都经历了多个选题反复筛选、淘汰的过程。

至此,在新类型的主旋律影片上,我们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在创作上做到“小人物、大事件;小切口、大背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带出大的社会环境,这样的创作手法有着力点,有共情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到观众。

同时,要用商业类型片的方式策划和宣发影片,调动有影响力的导演、演员参与影片拍摄和后续影片宣传。我们从影片启动阶段就进行宣传布局,调动各渠道的宣发手段,全方位助推影片,尤其是线上渠道的宣传,对影片宣传定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宣传调性与社会大环境高度契合,才能引起广泛共情,这是重要的经验。

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

作为总制片人,我的工作主要在主创选择、策划方向等核心要素上把关。定好大方向后具体执行层面的事情,比如预算执行、拍摄进度把控等方面,则交给其他人来完成。

《我和我的父辈》选择了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4位导演,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对电影有更为感性的认知,懂得如何调动演员在镜头前的表现。

通常人们说起父辈比较容易想到的是“父亲”,但“父辈”其实是泛指与父母同辈的长辈。因此,我们希望在这样一部讲述父辈精神传承的影片中能有女性导演的加入,丰富“父辈”的色彩。同时,女性导演对于情感细腻、温柔的展现方式,还能让整部电影的节奏更加舒展。在这样的考虑基础上,我们邀请章子怡加入了影片创作。事实证明,她导演的《诗》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整部电影加分不少。

四位导演风格各异,这样的组合会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惊喜。在围绕大的创作原则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导演的创作。比如,子怡导演创作建设时期的故事,之前我们确定了一个唐山大地震背景下的电报员的故事,剧本写得也很好,很感人,但是子怡导演对这个故事创作冲动不高,希望找一个新故事。当时离国庆节上映只剩四五个月,时间非常紧迫。故事不确定,演员以及置景等各种制作事项都无法开展,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

但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核心,如果导演不认可,就很难拍出一个好作品。因此,只要题材、方向对,我们要给导演充分的信任和创作空间;同时在预算、主创团队上提供支持,帮助导演解决在创作和制作上的难题。尽管《诗》的剧本几乎是和开机同时定稿的,时间紧到极限,但最终影片得到了广泛好评,子怡的高度创作情怀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导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电影上映期间,我就像走上高考考场接受检验一样,心情是很忐忑的。每天都会刷数据,了解各地的观众反馈,及时指挥调整宣发策略,真跟打仗差不多。

宣发策略的调整是根据市场的变化实时进行的,需要快速做出反应。在我们影片上映前,同档期最有影响力的影片《长津湖》做了抖音直播、云首映等多个宣传动作,势头很好。在吴京的牵头下,我和几位导演以及总监制、总策划商量以后,认为需要突出我们电影的特点,强化宣传。确定了由四位导演合体宣传的方案,随后陪同几位导演在国庆节期间做了相关路演。

《我和我的父辈》同步也在海外院线上映了。主旋律影片走向海外存在一定挑战,一是渠道不够畅通,二是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够充分,需要找到较好的表达方式。现在各个组织机构都在给年轻电影创作者提供机会,他们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熟悉国际化电影语言,又愿意尝试新的技术手段,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要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其实就是立足本土,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使用好人才和技术。

流量加分,但不是决定因素

中影股份每年主抓影片有10余部,每年主投和参投影片会保持在30到50部左右。中影在投资一个电影项目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价值观表达,也就是社会效益,一定是弘扬正能量的影片;其次是市场价值,商业的成功从一个侧面也能说明市场的认可度。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这是中影创作的核心和方向。

今年,我参与了《峰爆》的创作工作。作为中国灾难片和主旋律的结合,《峰爆》第一次将视角对准了中国铁建人(前身铁道兵)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以商业类型片的结构方式进行叙事。铁建这个行业专业度极高,普通老百姓了解得很少。显然我们不能拍成一部科普片,而是要降低观看门槛,给观众提供产生共情的通道。而通过灾难救援片这样一种观众认知度极高的类型,既能展现铁建人的精神,也易于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

在情感内核方面,光有小情是不够的。我们选择了“小切口+大情感”升华的方式。父子情极具共性,观众容易带入。在大灾大难面前铁建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则将情感进一步升华,助推影片与社会热点勾连,形成话题效应。

为了强化灾难片气质,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拍摄,大部分的视效是以物理特效为基础完成的,比如地震发生时火车脱轨,小镇坍塌出现地陷坑以及隧道透水等镜头,几乎都是物理特效。洞内的镜头也均在绥阳的山洞里实景拍摄完成。虽然物理特效花费时间长、成本高、拍摄难度大,但是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视觉冲击力大,强化了灾难效果。

《峰爆》选择朱一龙作为男一号。他是一位有很高关注度的演员,但我们选择他绝不是因为这点,而是他和角色的高度契合以及他对表演的认真。

之前我们在《我和我的祖国》与朱一龙有过合作,他是一个特别有韧性和灵气的演员,可塑性很强。饰演的洪翼舟是个工程师,对自己的专业充满自信,但因早年丧母心里有创伤,和父亲不懂得如何沟通,是个情绪内敛、有层次感的角色,同时这个角色还需要演员进行大负荷的体力训练,我们觉得朱一龙无论从外形到气质上都是洪翼舟的合适人选。

在贺岁档的情感片《穿过寒冬拥抱你》里,一龙饰演叶老师,也非常出色地诠释了人物的内核。应该说,演员有流量,对主旋律电影来说是加分的,可以提升影片知名度,在宣发上提供抓手,但流量绝对不是决定选择哪位演员的最主要因素。

《峰爆》是主旋律影片中艺术性和商业性结合得比较好的例证。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讲好故事,塑造好的人物形象;而电影商业属性包括故事类型化、选择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主创以及商业化的宣发手段等。

电影商业的实现也需要好的故事支持,这样就能让两者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练好内功,迎接春天的到来

今年主旋律影片蓬勃开花,我也曾有过创作同质化、观众审美疲劳的担心,但还是可以破局的。

不要简单来定义“主旋律”,也不要太多用“主旋律”这个提法,而是说“主流价值观”。比如《送你一朵小红花》《你好,李焕英》之类表达真善美的影片,都可以归到这一类。从这点上说,我们电影的创作空间是很大的,有很多题材、类型都可以尝试。

传统主旋律偏重于语言教化,过于直白,在媒体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观众很难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主旋律和商业性其实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前者是主题,后者是形式,两者完美融合的结果是相得益彰。我更愿意称之为“主流价值观商业片”,党的十八大之后,涌现出大量此类影片,市场的反馈也验证了这类影片的潜力。

创作上扎根本土,关照现实,表现中国人民的真善美;拥抱和开发新技术,用电影独特的技术手段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观影体验。做到这几点,就可以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里,保持这类影片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影视行业遭遇寒冬。中影也面临过诸多困难,比如影片拍摄难度和预算的增加,宣发和上映阶段,受疫情影响,影院间歇性停业,资本对疫情影响下电影市场的悲观情绪……都对电影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疫情总会过去。我们练好内功,做好项目储备,迎接春天的到来。中国观众还在,中国电影向好的态势还在。

未来,我们每年都会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重要影片,已经列入计划的包括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史诗影片《伟大的战争•抗美援朝》,创作中的还有《流浪地球2》《直播开国大典》等,以及弘扬正能量的《功夫茶茶》《发明一个夏天》《无人伴奏》等。另外,我们还在开发《中国大飞机》及参与《长空之王》《阳光新世界》等重点影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我们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中影作为国家队,肩负光荣使命,将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以电影的方式弘扬主旋律,歌颂正能量,树立行业新风,提振行业信心,完善电影产业链,努力研发和推广新技术……助力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电影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