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每日人物 内文

成年人有多难,看看他们加班就知道了

2019年12月6日 文/ 林什 编辑/ 楚明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加班”2字,0.48秒后,7400万条相关结果将展现在你眼前,数量是“准时下班”的2.9倍。根据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劳动者平均每年工作2000-2200个小时,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构成这串庞大数字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加班者。

上周,我们发布了“你印象最深刻一次加班”征集问卷,收到了上千份回答。通过读者的照片和叙述,我们窥见了形形色色加班者的世界,以及深夜的公司大楼里,那些一墙之隔的喜悦与痛苦。

在加班这场战斗中,每个人都用着自己方式,努力与KPI和困倦缠斗。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文 | 林什

编辑 | 楚明

运营 | 小翠

1

成年人努力维持的稳定情绪,容易在加班的深夜溃败。

从今年3月杭州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跪地痛哭:“公司和女友都在催我”;到最近微博上一位连续加班一个月的母亲地铁站崩溃大哭:“回家哭怕吓到女儿”;再到加班4000小时只拿过一次加班工资最后因“绩效低”被优化的重疾员工。深夜的公司大楼,见证了太多成年人的崩溃——大多时候,它发生在看似不经意的一瞬间。

▲ 图 / 优酷

工作3年的@九儿曾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她的崩溃,来自一个独自加班回家的寒冷夜晚。

走出地铁站,寒风让手机电量从17%瞬间掉到9%。没带现金的@九儿没有顺利叫到车反而被暴躁的司机大骂,男友也以自己刚下班为由而拒绝来接她。

终于,手机没电了,她咬了咬牙,决定走回家,那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说自己一直记得那晚的月亮,白亮得冰冷,那不是一束能照进现实的光。

▲ 图 / @九儿

活多钱少压力大,工作俨然成了一场锻炼人类毅力、对精神和肉体进行双重磨练的项目。

@利利 加班需要处理众多文档和报表。周而复始了一个月,她一边想着做不完就辞职,一边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为什么其他人都可以忍受、可以坚持,自己却不行?

▲ 图 / @利利

在加班“马拉松”中,@阿白 是一个坚持者。一次加班里,他在公司连住两晚没出过门,办公桌上桌下都堆满了要处理的文件。加班结束时,@阿白 迈出公司大门,发现北京的春天就这么过去了,气温陡升,仿佛转眼就到了炎夏。

▲ 图 / @阿白

刚毕业工作的大学生,看待加班则是另一番新奇景象。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柳穿鱼 对工作满怀热情,她觉得加班没有问题,

加班费有没有也无所谓。

凌晨4点半,终于完工回家,走在空旷的马路上,她觉得自己仿佛能听见电线中的电流声,忍不住停下来拍了一张照。

就在按下拍照键下一秒,路灯全部关闭。突然的漆黑让她懵了。她过会儿才意识到——原来路灯不是因为故障,而是因为天要亮了才关的。

▲ 图 / @柳穿鱼

2

加班是一场极限运动,带来疲惫感的同时,也交织着功成名就阶层跃升的渴望,它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肾上腺素。

在快速成长的风口行业,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双十一期间,电商从业者@小刘 所在的600人团队,连续上了13个小时的班。凌晨3点,疲惫的同事们歪歪扭扭睡在公司里。加班,是公司要求的。但她觉得挺好玩,还有红包可拿。

▲ 图 / @小刘

凌晨时分的杭州,主播@小妃妃Angel 在等待直播的间隙坐着睡着了。当直播一开始,她立刻变得活力无限,展现最优状态。她选择了“错峰直播”,在大部分主播都已下班时,去争取少量熬夜的顾客。

▲ 图 / 视觉中国

某著名互联网公司里,双十一期间,员工敷着面膜加班、在地上搭帐篷睡觉已见怪不怪。

▲ 图 / 视觉中国

蔓延开来的还有“床垫文化”——白领们的办公桌下放着床垫,加班太晚,就直接睡在公司。

▲ 图 / 视觉中国

为了喘息,“加班狗”也学会了自我调剂。

双十二时,上海一家卖宠物用品的淘宝店进入加班状态。为振奋士气,公司鼓励员工带宠物上班,还请了宠物管家,专职照顾那些乖乖蹲坐一旁陪着“加班狗”主人们的猫猫狗狗们。

▲ 图 / 视觉中国

3

在全员加速奔跑的时代里,有稍微轻松些的行业吗?

根据收到的千份回答,得出结论:没有。

最被误解的,大概是体制内的工作。事实上,公务员时常会加班。工作9年的@木子 是一名乡镇公务员。一次,他从下午3点一直到半夜12点多,赶着做报表。正当快做完的时候,电脑屏跟着灯一起灭了,停电了。一团漆黑里,他气得哭了出来。回想那次加班,他仿佛创伤后遗症一般,已经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把表做完的了。

▲ 图 / @木子

有的人拿命加班,也有人加班救命。

医务工作者@月月 印象最深刻的加班,是抢救两个溺水小孩,一个十一二岁,一个十三四岁。5点半送来医院,一直抢救到9点,还是没救过来。很无力、很遗憾。

向家属宣布死亡的瞬间,她看着坐在急救室角落的爷爷,听着孩子父亲在门外压抑的哭声,心里堵得慌。

▲ 图 / 视觉中国

感到疲惫的,还有在深夜穿梭的代驾小哥。在凌晨2:39分,网友@北京接发俊一 看到,一名代驾小哥靠着商场已停止的电梯台阶,沉沉地睡着了。

▲ 图 / @北京接发俊一

加班不分行业,更不分身份。

身处孕期还在加班的@孟立昕,会抽空躺在办公室一角的简易床上“睡”半个小时。因为胎盘位置低,医生建议她坚持数胎动,所以休息时她仍然握着检测仪。

▲ 图 / 视觉中国

4

焦虑紧张的加班夜里,暖意也会不期而至。那些安慰来自亲人,也来自并肩作战的同事,以及同为生存奔波的夜归人们。

2018年的冬天,在南京工作的@小2 11点左右下了班。那天晚上下雪了,繁华的珠江路到晚上没有一个人,也很难打到车。

远在900公里外的妈妈看到南京下雪的新闻,担心地打电话给@小2 ,发现女儿还在路边等着打车,怕她手冷,赶紧挂了电话。

南京的雪下了就化了,等车的@小2 等着等着,眼泪落了下来。她说,她想回家了。当全世界都把你当成可以呵斥、指责、无条件加班的成年人时,只有妈妈把她当孩子。

▲ 图 / 视觉中国

在酒吧兼职的@杜春雨 凌晨2点下班,回出租房的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在路口卖一些蔬菜和水果。来照顾她生意的,有外卖小哥,有代驾,还有一些其他“夜生活”比较丰富的夜归人。

虽然气温很低,但他觉得心头很暖。

▲ 图 / @杜春雨

@理央 怀念的,是和她一起在公司楼下看月亮的同事。

那段时间,她连续一个多月每天都加班到十一二点。有一天正好遇上月食,于是同事们都七七八八下楼,在楼下仰着头看月食。

▲ 图 / @理央

夜很深,天很冷,空气很安静,大家都没有说话,那一瞬间,她觉得从窒息的数字海洋中逃离出来,什么都不用想真是太美好了。

加班到凌晨2点的程序员@代良鹏 没跟同事一起看过月亮。他经历的,是和同事一起被保安大叔锁在黑灯瞎火的办公楼,一行十余人鱼贯跳窗而出,结果被巡逻警卫逮住缴了身份证。

他仍然记得在回去的路上,滴滴司机对他们说:“噢,程序员儿啊,难怪了……看你们也不像混社会的”。

▲ 图 / @代良鹏

陪着加班的,不仅是同事,有时还是对象。沪漂DW/BI工程师@小剑 因为奶奶要做手术,请假赶回家。一路上,找他的工作消息一直响个不停。他下高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了个网咖,通宵加班。周围都是“大招,大招,秒他,秒他” ,他却一点点敲着代码。唯一的安慰是,女朋友线上陪他一起加班。他忽然感到:一个改代码,一个审核产品,这大概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 图 / @小剑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