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识局 内文

4+7带量采购再出细则:未中标药品全面降价!降幅最高30%!

2019年1月21日 文/ 木木 编辑/ Shirley

带量采购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近日(1月17日)国新办举行国家组织药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吹风会,按照会议公布的4+7城市试点带量采购时刻表,2019年3月下旬,患者将陆续用上试点采购药品。

同日,财联社发布消息称,上海已经就4+7带量采购中未中选品种该如何以及应以怎样的幅度降价,制定了相关细则并下达至企业,最高降价幅度可达30%。

此前,4+7带量采购中选品种名单及价格已经公示,25个带量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公布,平均降价幅度在52%,最大降幅超90%。这个结果大大超乎企业预期,也因此在业界引起了广泛讨论。而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按照国新办带量采购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局长陈金甫的说法,通过此次试点要达到三个目的,降低药价只会其中之一,改变招采规则,实现量价挂钩,进而净化行业生态,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才是根本。

基于长期以来药品招采环节屡屡出现的“只招不采”“二次议价”等问题,业界对已经降到“地板”价的4+7带量采购如何有效落地也倍加关注。而从上海规则看,未中标品种的前途更值得关注。

根据预中选结果公布后,2018年11月21日,带量采购“标杆”上海发布的首个带量采购补充文件来看,未中标品种需要降价,原研药、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价格可略高于中选品种,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品种价格则不能高于中选品种。

分析人士认为,这个春天,随着此次带量采购的落地,国内医药行业改革也将真正开启“破冰之旅”。

最高降幅达30%

上海带量采购经验将迅速复制全国?

带量采购落地新风向已现。

根据财联社报道,上海未中选药品价格分两类推进。

4+7带量采购中未中选的最高价药品,将根据其与同品种中标价的差额大小,降价10%~30%。

对于未中选的非最高价药品,则需在2018年该品种在上海的中标价(挂网价),或2017年在4+7城市的最低中标价(挂网价)的基础上(两者中取低价)降价10%。

而按照2018年11月21日上海医药阳光采购网公布的4+7带量采购补充文件,医疗机构可以在保证中选品种用量的前提下继续采购并使用未中选药品,但数量按比例关系折算后不得超过中选品种。根据国家发布的试点方案,这个份额大概是30%到40%。

就带量采购落地时间,在国新办1月17日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陈金甫表示,具体由联采办来确定,目前企业正在跟试点地区之间进行对接,实行挂网,备货,然后进行签约。“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大概的时间,就是3月中下旬开始,以1年为期”。

根据此次试点的计划,按照4+7带量采购工作,分三个阶段,中选结果和配套结果落地,将是第二步。

此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还会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按照部署,如果这次改革能够顺利推进,会继续把改革的成果形成制度性机制,进一步推进药品招采制度的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在经过各地探索后,真正实现改革目的的方案将被推广,已经走在前面的上海,在接下来的改革中,很可能还是“标杆”。

产业洗牌已来

数千家药企将遭淘汰

关于带量采购的目的,陈金甫在吹风会上表示,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招采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实现四个目标

第一,通过改革机制的转换挤出水分,有效实现药品降价。

第二,通过量价挂钩,完善招采机制,解决招采领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消除招采领域的体制障碍,净化行业生态,换句话说就是减少不必要的一些费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支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优化用药的结构,提升用药的诊疗水平,促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

第四,探索完善药品的招采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业界分析,对于国家层面的带量采购,降价不是目的,而是结果。其根本目的是发现价格,激活市场机制,净化市场环境。

结合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一致性评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新政落地,价廉物美的与原研药实现疗效、质量一致的仿制药将成为临床主力。

而在这些目标切实落地之前,医药行业将经历一场大厮杀,在这个过程中,大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将遭淘汰。业内人士认为,按照我国人口及医药产业、医疗市场情况推算,近5000家生产企业中,最终“幸存者”会在1000家以内;而流通环节代理商、医药代表不会完全消失,但提高专业化程度一定是其的生存关键。

事实上,“残酷”的竞争已经出现端倪。

4+7带量采购中选企业扬子江药业在试点城市联动中选价格后,恒瑞医药的同一品种仿制药,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已在安徽等地降价,且比扬子江药业的“地板价”还低10元。

此后齐鲁制药的吉非替尼片在陕西等地的价格也已调至498元/盒。比中选原研药阿斯利康同品规易瑞沙的547元/盒要低49元。

在流通层面,已有大型药企新政流出,新年将清出大批代理商。(详见>>《药品价格一降再降,市场变局已生!知名药企大幅减少代理商!》)

可以看到,相关省市并没有对这两种产品的价格有降价的要求。企业调价基于战略部署的可能性更大。未来,在上海等地明确未中选药品必须降价后,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而医疗机构将成为“砍价”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