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女性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辨别暴力和自救?

2018年11月21日 文/ 杨宙 编辑/ 柏栎

自从2002年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在全国范围内热播以来,冯远征饰演的家暴男安嘉和把妻子逼到绝境的惊悚暴力画面已经令「家庭暴力」这一概念深入人心;2016年3月《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后,家暴行为也从原本的「家丑」、私事,进入到了法制的范畴。

昨日,当演员蒋劲夫的女友中浦悠花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自己被家暴后的淤青图,以及蒋劲夫在微博中公开道歉后,家暴这一议题再次迅速占领了舆论场,在微博热搜中一度达到上亿的关注度。

与此同时,根据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我国近90%的家暴受害者为妇女。24.7%的女性曾遭受配偶辱骂、殴打、恐吓、经济控制等不同形式的家暴;妇联每年都要接收4-5万起家暴投诉。我国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

据统计,全国2.7亿个家庭中,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而根据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

沉默的暴力仍在时时发生。

我们和深圳一家致力于反家暴的社工机构——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干事刘西重先生聊了聊,在过往的社工经历中,他接触过500多个家暴案例。这不只是关乎于婚姻中遭受暴力的女性,还涉及亲子关系、同性婚恋,甚至婚外情等所有共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力量不对等行为,以及在这样的关系中,一个人要如何辨别暴力,如何自救。

文|杨宙

编辑|柏栎

图|视觉中国(除署名外)

1

《人物》:昨天蒋劲夫被指对女友实施家暴以来,有许多受害者在社交网络中诉说了自己相似的经历。在你看来,家庭暴力如何从婚姻或恋爱早期通过对方的言行举止中辨别出来?早期的家暴倾向具有哪些特征?

刘西重:重点看对方的控制欲是不是很强。比如,一方是否经常要求另外一方报告行踪、时不时冷不丁地给你来个微信看一下你在哪里,还有要求对方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你可能会觉得这是男朋友多在意我多珍惜我,但实际上这里面是一种控制。这些是可以早期识别出来的。另外还有动不动就发脾气、轻微殴打的行为,只要让你不舒服,就应该有所警觉了。

还有可以从对方的家庭环境去识别,比如他的父母是否也是暴力频发,如果是这样,他发生暴力的可能性会大些,但也不是绝对。实在不行还有危险评估量表,去评估自己是否处于危险状态,比如他是否威胁要自杀、是否威胁要对你的行为进行控制、他是不是要威胁杀掉你的娘家人等。

家庭暴力案件危险性评估量表

但往往人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还有人会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做错了什么,所以对方才会这样。人是有这样的怀疑的,对方也会增强这种怀疑,慢慢我们习惯了这种模式,就失去了这方面的敏感性。

《人物》:这些听起来都是非常严重极端的行为,有没有更加日常或者说更为隐性的暴力行为?

刘西重:其实我们考察的核心是性别观念:一方对于另一方是否尊重。这个尊重包括边界感,比如你的伴侣今晚有活动,除了担心安全之外,其他的要尊重其自己的意见。比如有的男子在求婚的时候会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了」,这个就是他在物化另一半,就是存在控制在里面。

《人物》:也有人说,许多家暴行为可能都是女性一方先发起的,只不过因为体力上不是男人的对手,泄愤的方式主要是摔东西。

刘西重:我们不管女性是什么原因,惹你也好,哪怕她是出轨了,我因为她出轨所以实施家暴是可以的吗?不是。只有一种情况下使用暴力是正义的合法的,就是正当防卫。

2

《人物》:我们经常提到的家暴基本都属于肢体暴力行为,除此之外家暴还有哪些类别?

刘西重:《反家暴法》提到了身体和精神暴力,我们一般认为还有性暴力和经济控制。还有一些是不太好分类的,比如家庭成员生病不给他看病,还有遗弃等。

曾经有一个福建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一个家庭暴力中的施暴者,拿了一个篮球,在外面包了一层白布,在上面写上他老婆的名字。每天下班后他就拍篮球,对着它说打死你。时间长了之后,受害人听到篮球的声音就非常恐惧,最后篮球拿到法院后,认定属于精神暴力。这个案例也推动了精神暴力写入《反家暴法》中。除此之外,精神暴力还有可能是威胁对方「你要是走我就自杀」、「你要是不跟我好我就自杀」,或者是在对方面前虐待宠物、磨刀等。

《人物》:什么样的群体容易遭受家庭暴力的侵害?一个人遭遇家暴的可能性是否和他们所拥有的智识水平和社会地位有关?

刘西重:和这些没有必然的关系。受暴妇女中,各个层级的人都有,比如我的服务对象里有的是开公司的,有的是老师,有的是瑜伽教练,也有警察的妻子,包括我们这些帮助别人的人,反家暴的工作者一样也有可能遭受家庭暴力,遭受所有家庭暴力中一样的困境。我遇到过一个受害者,她原来的身份是一个女企业家,事业挺成功的,也赚了很多钱。但在家暴和离婚的过程中,她变得一无所有,身体也有了疾病,目前只能靠950块的低保生活。

一个人遭遇家暴的可能性主要与他们所处的支持系统有关。有的受害人支持系统是被摧毁的。我遇到不止一个受害人,她们跟娘家人断绝了亲戚关系,这一个重大的支持就没有了。或者被威胁不能跟一些朋友和闺蜜往来,那么时间长了她也不敢去联系,就一步一步摧毁了受害人的支持系统。

《人物》:那么家暴中的受害者应该怎么做?在哪些环节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刘西重:在还没有发生家庭暴力,或者说前后两次家暴间的真空期——统称为家暴发生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预防,我们会教他们怎样去识别一些危险信号。比如说看对方对哪个话题比较敏感,比如钱,或者婆媳关系,或者其他一些容易引其暴怒的点,那我们应该尽可能不要触发这个点,以避免给自己带来危险。

还有一些安全措施可以考虑,比如说我可以在手机上编辑好一条短信,家暴来临时,我就一键把短信发送到公安局短信报警平台12110或者发给其他朋友,让他人代为报警。还有那些已经遭受过家暴的人,可能要考虑的就是下一次如果再发生家暴,我要怎么去保留证据,可以录音或者录像,其他家人是不是可以帮忙录像等。

而家暴正在发生的时候,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比如被打时我该往哪跑,我能不能夺门而出?如果门出不去,我应该往哪个房间跑?跑厨房是不行的,因为这边有刀具,有危险器具。跑儿童房也不合适,可能会误伤到孩子。我要跑到自己卧室,那是不是合适?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到。实在跑不了的话,就蹲到墙角用双手保护自己,或者求饶。因为有时在被掐着脖子命悬一刻的时候,求饶是有效的,能够让对方平息下来。

我们还会建议处于家暴中的受害者准备一个随身包,这个包里面可能包含你的证件、孩子的出生证明、银行卡、房产证和一些衣物和零钱,然后把它们放在某个地方,方便随时拎着就走。平时还要教孩子一些暗号,比如妈妈说了某一句话,就意味着你去报警或者你到谁谁家去,和妈妈会合。甚至包括你的手机该怎么去注意不被窃听。

《人物》:很多人听完可能会觉得,如果婚姻都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不选择离开?

刘西重:我们会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像这种我们觉得变态的状态,其实是很多受害人的常态,确实她们每天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的。所以她们是时刻生活在高度敏感,高度恐惧之下的,甚至伴随着抑郁和自杀倾向。

无法离开的原因有两个层面,受害人「不离开」和「离不开」。「不离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一部分确实是两个人还有感情,她会觉得加害人有希望可以改变;也可能是因为有孩子,顾虑到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还有就是娘家人和亲戚朋友不支持等因素。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可能存在「离不开」的现象,有些受害人想要离开,却被加害人控制着。

之前有一个严重的例子。一位有着本科学历的女性,才20多岁。她结婚的时候是她老公拿着刀逼着她去民政局的,她一个劲儿说不同意,照样结了婚。结了婚之后被打,生完孩子第二、三天就要求她出院,说在医院里面太花钱,生完孩子后不久就强行同房,婚内强奸,然后把她关起来。为了防止她逃跑,丈夫把她的衣服脱掉剪碎,不给吃的。她逃出来的时候是光着身子,一丝不挂的。她报警警察不管,甚至她有一次偷偷地走出去走到派出所,被警车送了回来。最后有一次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打电话报警称,「我把我老公杀了,你们过来抓我。」我们的受害人可以说是她全部的智慧来自救。

《人物》:那么在社会保障这一块,哪些方面是可以为受害者提供一些服务和保障的?

刘西重:公安机关是第一位的。其次民政部门也要考虑如何救济处于困境的妇女儿童,比如为他们提供一些庇护所。还有一些教育部门,往往我们看到受害者在带着孩子的情况下,教育都是她们最担忧的问题,离开之后孩子怎么上学、怎么转学。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是母亲的软肋。

3

《人物》:在家庭暴力中,很多受害者还会处于深深的自责之中。

刘西重:是的。但凡有过被暴力对待的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我怀疑:我哪里做错了他才会打我。尤其是处于长期暴力高压之下的受害人,会陷入一种受虐妇女综合征,它也是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她可能会常常闪回被打的画面,出现说不好话、逻辑不清楚的情况。所以看到她们并不仅仅是自我怀疑那么简单,她们的心理健康都是被摧毁的。

《人物》:那么处于这种状态中的妇女,能够自救吗?

刘西重:我们相信无论任何时候,她都有改变现状的动力,我们作为助人者就是要帮助她发现和成长。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她就是那一个溺水的人,她只伸出了一只手,这个时候如果不借助于外力,抓住她的手,她可能就是沉下去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外围的保障,我们政府社会的保障啊帮助非常重要。

《人物》:你怎么看待蒋劲夫家暴新闻下面「虽然觉得家暴不可原谅,但敢承担也是一种很man的担当」这样的评论?

刘西重:我们要分开看,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去道歉,我们不会指责他道歉的行为错了。但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他道歉了,就不去追究他的暴力行为,这是分开看的。

11月20号,蒋劲夫女友中浦悠花在Instagram上发文,控诉蒋劲夫的家暴行为 图/网络

《人物》:那么有过家庭暴力的家庭是否能够和解?施暴者有没有变好的可能?

刘西重:是否原谅、是否离婚,只有一个人有权力去做决定,就是受害人自己。其他人无权要求受害人去原谅、离婚还是分手。施暴人有没有可能改变,应该看施暴本身是否是偶发性的,有的家庭暴力确实是偶发性的。我们也要相信任何人都有改变的可能,只不过它是需要成本和时间的,应该让受害人自己做决定。

《人物》:一个家庭中存在家庭暴力,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刘西重:首先孩子会目睹暴力,有人认为这也是精神暴力的一种。

时间久了他也可能习得这种暴力行为模式。有的孩子长大了之后,会出现恐婚的情况,有的会出现自残甚至自杀的行为。我们还有一个案例,一个17岁的孩子,他目睹母亲被家暴17年。去年他就拿着刀割伤了他父亲,因为愤怒积累了17年,他觉得到了有能力的时候,应该报仇,这种行为模式也是父亲教给他的。

有一个受害人向我们求助时,说她丈夫打他了。我们在探讨时,发现她的公公婆婆关系特别好,家里生意做得也不错,各方面都挺好。她说「我不知道我老公怎么会发生这种暴力」。后来我们发现她丈夫家里的房子出租给了一对夫妻,那对夫妻在他们家住了15年,她的丈夫从小就目睹了房客的家暴。所以他发生家暴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是一种后天习得性的行为。

《人物》:以上我们聊到的家暴受害者都是异性婚姻与恋爱关系中的女性,但家庭暴力的定义不止这些?

刘西重:《反家暴法》也同样适用于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如果是同性伴侣共同生活在一起,也是适用的。因为《反家暴法》的核心是保护受暴人,这是其立法宗旨。还有一些因婚外情或者重婚住在一起的情况,我们不能说因为它不是合法婚姻,就不保护受害者的权利。我们去保护受害人,也并不意味着说国家已经承认你们俩,这是两码事。

《人物》:我们印象中的家暴受害者一般都是女性,但男性也可以是家暴中的受害者。

刘西重:

对。由于性别偏见的存在,男性受害者求助时受到的阻力会更多,他们在求助过程中,可能就不被当回事了。我们的受害人微信群里有名男性,他被家暴时也经常在群里发一些照片,结果他在说自己的事或者发照片的时候就无人理会,或者被说「你一个大老爷们也被打?」或者有人说「能打成什么样?」男性受害者容易被忽略,不被人理解。

如果你有类似的困扰,可以求助👇

报警电话

报警电话:110

短信报警:12110

服务时间:24小时

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

电话:12338

为平妇女权益机构

电 话:15117905157

接听时间:不局限接听时间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电 话:010-6833 3388

接听时间:工作日9:00-17:00

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

电 话:0755-25950003、18929315210

接听时间:工作日9:00-17:30

北京源众性别发展中心

电 话:17701242202、15901337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