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快乐:头像必须跟内裤一样一天一换
上周,重度拖延的咋整发布了一篇差点“胎死母腹”的自我暴露文,留言立马炸出一大票同病相怜的拖延症患者。
结果强迫症们不干了,呼吁咋整“雨露均沾”,也写写这种看似矫情、实则要命的神经病。
本期“大家都有病”系列就来聊聊强迫症。
什么是强迫症?咋整闭着眼睛都能历数自己的症状:一边吃饭一边擦嘴,一边洗手一边关水,看见图标就要分类,不是跟开关较劲就是对着门锁狂怼。
而总有些“活明白了”的过来人喜欢替别人总结人生:所谓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不过就是懒、贱、穷。
确实,强迫症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只是云淡风轻的标签,但不可否认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余光强迫症
症状:
该类患者具有视线发射障碍并发尴尬癌。
具体表现为视线不由自主地被他人或旁物所吸引,内心感觉尴尬羞愤不妥,却控制不住反复用余光去确认,又害怕他人注意到,更加尴尬,进而更加难以控制余光……
重度患者甚至会产生自毁双眼的极端想法。
病因:
实质是社交恐惧症。
患者害怕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视线落在引发尴尬或误解的部位,但越害怕反而越在意。
余光强迫症一旦触发波及面极广,患者无时无刻不在“想要收回余光”和“无法收回余光”的矛盾中撕扯。
临床病例:
患者Lee,男,28岁
起因是某天无意中发现,透过工位上的装饰孔可以瞄到对面的女同事。虽然他不是偷窥狂并且对女同事也不来电,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神。
后遗症:
他“偷瞄”的余光被女同事接住。第二天妹子就跟组长申请和一个男生调换工位。但Lee绝望地发现,他的余光连男同事也不放过。
诊疗建议:
整理强迫症
症状:
只要一涉及到空间上的收纳和排列,此类强迫症就会被触发。
具体表现为
东西摆放不能超出边框;
书本平放边角必须对齐;
衣柜里衣服必须按照长短、季节、或颜色深浅分类排列;
手机里应用图标必须按照颜色、功能或使用频率分类排列等。
病因:
该类患者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巨型魔方。
方块与方块之间必须严格遵循某种内心秩序,排列井然、严丝合缝、丝丝入扣。差之毫厘就会天崩地裂、世界观坍塌。
但这种秩序在外人眼里是参不透的玄学。
临床病例:
患者小白,女,17岁
临床表现为控制不住想要对齐所有不整齐的课桌,不能容忍一丝缝隙、前后参差一毫米。病史最早可追溯到小学。
后遗症:
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课桌是否对齐。一开始只在意自己和同桌的课桌,进而发展到给前后排调整课桌。
诊疗建议:
老师及时注意到小白的突出技能,任命她为劳动委员,全班课桌都归她管。一把标尺在手,流动红旗扛走。
信息清空强迫症
症状:
此类强迫症不仅常见于手机,范围可扩散至一切电子设备。
具体表现为
手机里的任何消息提示(小红点)必须消灭;
应用程序必须update到最新版本且时时清空缓存;
不回消息的联系人定期清理,不能分组的微信或微博好友果断删除;
所有外卖订单评价必须点完(p.s.外卖小哥一定希望人人都有这种强迫症)。
病因:
时间被工作瓜分殆尽,生活被网络和移动设备死死束缚,焦虑和恐惧感衍化为反向控制欲。
好像随着手机里秩序的建立,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变得井井有条。但不到下一秒,他们就会将这种秩序推倒重新清理,陷入循环。
临床病例:
患者Emma,女,26岁
临床表现为每天一睁眼,就要把微信消息提示全部点开,直到最后一个小红点消失,这一天才能平静开始。
未读消息统一留到地铁里或工位上回复,但群多人杂,经常无心漏掉一些已经点开的消息。
后遗症:
某次她下翻到有个公司客户几天前发的消息,忘记回复,当即诚惶诚恐在对话框里打字点击发送,却发现自己已不是对方好友。
诊疗建议:
给手机和心灵放一次长假,回来你会发现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既然多到点不完,不如假装没看见。
恋爱强迫症
症状:
该类患者无法控制反复确认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存在感。
具体表现为
一天N通电话嘘寒问暖;
强迫对方卸载陌陌、探探;
连续发射夺命灵魂拷问“你爱不爱我”;
不断提出得寸进尺的要求来证明自己被爱等。
另有数据显示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65%。
病因:
五百年前菩提老祖就对至尊宝抖过那句油腻台词:“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在爱情这个命题上,任何对答案的追问都是犯病的开始。
临床病例:
患者Lisa,女,29岁
恋爱一年,不间断怀疑男朋友不够爱自己。为检查对方微信聊天记录吵过无数次。每次被哄开心,没过多久又起疑心。
后遗症:
隔一天必须和男朋友吵一架,什么理由都能吵起来。实在没有理由,就接着上次的梗吵。
诊疗建议:
不妨考虑换一个强迫症男朋友。
比如强迫症诗人NeilHilborn,他会对女友说无数遍“我爱你”,一直反复说到心里觉得完美为止;碰上周三和女友吻别,就必须亲16下或24下。
强迫症的爱情你们不懂。
人设强迫症
症状:
此类强迫症的触发场景多为发微博或微信朋友圈时。
患者为维护苦心经营的互联网人设,通常会在发布之前,花费大量时间组织语言、精修图片(必须4张或9张)、挑选表情。发了删,删了发,每一处可能引发人设崩塌的细节都必须小心过滤。
病因:
执着于社交网络上的印象管理。
在不同平台上立的人设存在反差,比如朋友圈里为人谨慎积极靠谱,微博上却妖艳不羁刻薄毒舌。
人设多了管理容易混乱,因此崩人设还不是最严重的,更可怕的是人格分裂。
临床病例:
患者花花,女,24岁
资深朋友圈活跃用户,重度人设强迫症患者。
临床表现为每一条朋友圈状态都必须精心熬制心灵鸡汤一段、ins风九宫格配图外加相得益彰的emoji若干。发送一秒钟,准备5小时。
后遗症:
症状蔓延到现实生活中,每次开口说话前都要停顿组织语言修饰一番,脑中选好表情部署脸部肌肉,但还没来得及张口,对方已经扭头走掉。
诊疗建议:
成为产品经理或许是该类患者最好的出路。
在豆瓣,我还发现一个“换头像强迫症”小组,有的组员“源于内心的寂寞”,“头像必须跟内裤一样一天一换”。
此外,还有晚睡强迫症、手机强迫症、密码强迫症、处女座强迫症、射手座强迫症……每一个焦虑不安的灵魂深处,都潜伏着时刻发作的强迫症。
闷骚了一辈子的法国作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对于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来说,自己的内心就是地狱。
但也有一些快乐,只有强迫症患者才能领会。比如——
想看更多,请移步咋整微信(id:howtozheng)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