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内文

想让老板加薪,为什么一定要早上提?

2018年9月3日 文/ 姚胤米 编辑/ 刘斌

怎样让人的一天发挥最大效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年来全球的科技精英们开发了一套套程序,试图帮助人们挤出每一分钟的价值。于是,人们从「时间焦虑」里走出,进入了「时间管理」的焦虑。

然而,在美国商业畅销书作家、前副总统戈尔的首席撰稿人丹尼尔·平克看来,「时间管理」的方式并不科学。过去两年,他与两位助理研究员分析了700多篇论文,梳理并归纳出一套有科学依据的「时机管理」方法。在新书《时机管理》中,平克发现早上宜做分析性工作,下午更适合做执行类工作,晚上适合做创造性工作,「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你的人生也将变得不再一样。」

文|姚胤米

编辑|刘斌

插画|张曦

《人物》:你是如何关注到「时机管理」这个话题的?

丹尼尔·平克:我是偶然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做了各种有关「时机」的决定,只不过决策过程都有点随意。为了更科学些,我开始到处寻找更好的方法,可惜这样的方法并不存在。于是,我便开始对此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这是一个「富矿」。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的「时机科学」,改变了我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时间重要性」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我写这本书其实是为了自己阅读它。

《人物》:可以具体说说你行为方式及思维上的变化吗?

丹尼尔·平克:具体变化有很多。比如我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日程表,在早上,我会做一些分析性的工作(主要是写作),接着,我保留了上午到中午这段时期的执行类工作,然后将一些洞察性的工作安排在下午和傍晚。同时,我休息的时间更多了。最重要的是,对于我自己的日常生活节奏,以及我个人行为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将对他人产生何种影响,我都更加清楚了。

《人物》:你在新书开篇不久便提出「时机是一门科学」,怎么理解这句话?「时机管理」与「时间管理」有什么不同?

丹尼尔·平克:「时机」是这本书的核心。大多数「时间管理」存在方法上的问题——它们缺乏实证或数据基础,而「时机」却是一门科学,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人类能以更智慧、更精准,并且以实证为基础来决定时机,实证是我这套方法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真正价值远远不止「教你如何管理每天的时间」,而是引导你思考时机如何在项目、事业、甚至生活里影响我们。

《人物》:可为什么现实中人们常常意识不到「时机」很重要?

丹尼尔·平克:这很遗憾,因为即使以一天为单位来看,时机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里并非恒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有时这种变化还极具戏剧性。其实,一天当中因时间效应而导致的差异,仅能解释人们在工作场合上效果差异的20%。但如果人们能更关心生活当中的「时机」问题,工作效率将会更高,生活也可能更快乐。

《人物》:请你具体聊聊每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怎么管理时机吧。

丹尼尔·平克:具体来看,以一天为单位,每一天都有高峰期、低谷期和恢复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晨是一天的高峰期,这个时间段做一些分析性的工作更好,这类工作需要大脑集中注意力。而对大部分人来说,低谷期是在中午至下午早些时候,最好做一些比较普通的执行类工作。在恢复期,即下午晚些时候至傍晚这段时间,最好做一些有创造力的事情。这么安排的理由解释起来蛮复杂的,不过这是一个基本的昼夜节律。如果你是一个夜猫子,习惯于晚睡晚起,那你可能会以相反的顺序安排上面所说的事情。

《人物》:懂得了「时机管理」,在工作中出错的概率就会更低吗?

丹尼尔·平克:通常来说是的。我举几个例子: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分析了90000例手术,发现在下午三点进行的手术,发生麻醉剂使用失误的概率是早上八点开始的三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护士和医生在下午洗手的频率明显低于早晨;内科医生更易在下午而非上午滥用抗生素,导致出现「多重耐药性细菌」的风险增加;同一批患者,内镜医师在下午从结肠镜检查结果中查出息肉的概率只有早晨的一半。所以你看,工作中的「timing」(时机)是很重要的。

《人物》:在经济形势不好时步入职场的人,遇到的机会是不是也不够好?

丹尼尔·平克:恐怕是的。耶鲁大学的LisaKahn的研究表明,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早期,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具有惊人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假设有两名同等水平的大学毕业生,一个在经济衰退期毕业,一个在经济繁荣期毕业,平均来说,第一个毕业生直到二十年后,他的工资仍会更低一些。这表明,我们需要为这类糟糕的开端寻找一个集体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将这一责任放在个人的肩上。

《人物》:经济形势不好时,有什么好的机会吗?

丹尼尔·平克: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创立的。艰难的经济状况往往能够迫使人们变得更有创造力,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事,并且不会变得自满。

《人物》:对于一个求职者来说,洞察时机可以为职业选择带来哪些帮助?

丹尼尔·平克:我先引入一个词:时间类型(chronotypes)。事实上,不同的人符合不同的「时间类型」,大约15%的人是早睡早起的「云雀型」,而约20%则是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剩下的则处于这两者之间。传统职场中,工作大多从早晨开始,这对于「猫头鹰型」的人来说很困难,因此这些人应该考虑去从事一些自由度更高的、甚至是晚上工作的职业。同样的道理,一些教师和外科医生是「云雀型」的人,因为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很早就要开始。真正重要的是,公司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并非所有员工都是相同「时间型」的人,然后对企业时间表作出合理调整。比如,在德国,一些汽车厂、工厂和公司就做到了这一点,效果非常好——生产效率更高,员工请病假的更少。

《人物》:如果我的老板并不懂得时机管理,我如何做才能影响他?

丹尼尔·平克:最大的可改进空间可能是会议。公司在安排会议时,通常只考虑一个标准,即可获得性:谁有空以及有没有空会议室。这其实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真正该问的是:谁将参与这次会议,是「云雀型」的人,「猫头鹰型」的人,还是处于中间状态的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是更需要人们专注和分析,还是更自由和富有创意,或者是纯粹执行就好了?如果能提出这些问题,则能以更合理的方式安排会议,整个团队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人物》:「时机管理」能否帮我找到向老板提出加薪的最佳时机?

丹尼尔·平克: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提加薪的时机,但是有很多办法能帮你提高成功概率。研究人员通过检测5亿条推文和数百个公司财报得到这样的结论:人们的情绪一般在早上的中间到后半段,要比下午更高涨。也有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刚休息完之后而不是他们准备休息之前提出要求,对方会更倾向于「sayyes」。因此,如果你在一天当中的早些时候或者你老板刚休息完时,马上提出加薪,也许你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人物》:你在书中介绍说,人到中年将不可避免地经历一段「低谷期」,这一观点有什么依据?

丹尼尔·平克: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出连续剧,这个连续剧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中间点是格外有趣的,有时中间点会让我们失落,有时又让我们重燃激情。我们要了解这一差异的存在。回到人生的中年,一些所谓的「中年危机」的观点真的挺无聊,但的确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年人的幸福感会有所下降,如果画成图表来看,整条曲线看起来就像一个「U」。也就是说,人的幸福感在20-30岁最高,从40岁时开始下降,在50岁初达到最低点,然后在60岁开始攀升,到了70岁将会到达另一个新的巅峰。补充一句,上面所说的「U型」曲线已经在全球70多个国家发现,甚至在类人猿中也一样存在。

《人物》:为什么说「中间点」最有趣?它有什么特征?

丹尼尔·平克:组织行为学家康妮·格西克(ConnieGersick)曾发现,团队工作并不是通过一种稳定的、线形的方式来完成,而是磨磨蹭蹭,开始只完成一小点,然后唉声叹气,摆姿态,各种拖延。只有当临近了某个时刻,他们才突然警觉,有所行动,那个时刻就是时间的中间点。格西克发现,如果给一个团队34天时间去完成一个项目,他们只会在第17天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如果给他们11天时间,那他们会在第六天才开始真正做事。在时间中点,团队成员们会感慨:「哦,我们只剩下一半时间啦!快点开始吧!」

《人物》:你提出「在低谷期,休息很重要」,为什么?应该怎样科学地休息?

丹尼尔·平克:有关休息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成两方面:首先,休息并不是对高效的偏离,而是高效的一部分;其次,休息能够帮助人们恢复状态,提高效率。出去散步并稍微休息一下,要比完全不动的恢复效果更好。如果要休息的话,就尽可能到大自然中去,最简单的办法是走到室外,效果也很好。还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彻底放空,而不是思绪万千时,休息的效率会更高。

休息不需要很长时间就足以让你恢复状态。我自己的方法是给自己做一张日常休息清单,如果这是写在日程表上的,那我就必须严格执行。每天下午,我都安排两个十分钟的步行休息,然后我会像对待会议那样对待那些休息。这个休息的恢复效果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那些我必须与很多人打交道的日子里。不过,当你到外面散步休息时,请记得把手机留在桌子上。

(实习生陈秋晓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