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香港或考虑进一步限制外地人购房,但香港人依旧比内地人更难买房

2018年7月13日 文/ 编辑/

文/陈颖

7月12日,周四,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可能进一步限制外地人购买香港本地住房。“为应对楼价上升问题,再进一步限制香港私人楼房卖给外来人,是可以去看,亦会不断去看。”林郑月娥如是说。

当天,香港立法会举行本立法年度最后一次答问会。林郑月娥出席时,有议员质疑,6月月底政府推出的多项房屋新招,未能舒缓房屋问题。随后,有议员进一步追问林郑月娥:何时会考虑限制外地人购买香港住宅。

会上,林郑月娥仅表示会考虑外地人购房的限制措施,但拒绝透露具体时间表,只说适当的时间会交代。

不完全统计,历史上,香港对于限制外地人购房有过多次举措。

2011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鉴于香港楼市持续升温,银行利率风险上升,特区政府已经向银行发出收紧楼宇按揭的指令,要求银行调高楼宇按揭的成数。此后,香港金管局首次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要求比香港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2012年,香港开征“买家印花税”,对所有住宅物业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该税被认为针对“外地人”,因为该税仅适用于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外的任何人士或公司取得住宅物业。而涉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近亲,可以获得豁免。措施生效后,有香港地产业界人士队媒体表示,内地买家看盘变得寥寥无几,而二手市场也变得平淡。

2016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为压抑香港楼市中的投资需求,宣布自11月5日起,全面将买卖住宅物业印花税率调高至交易额的15%。对于外地购房者来说,加上原来既有的15%买家印花税,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置业缴的税率将达房价30%。

那么,近期外地人在香港购房的意愿有多大?根据公开数据推测,近期外来投资者购买的香港住宅数量稍有下降,但对豪宅类物业热情高涨。

根据路透社报道,2018年6月份香港缴15%买家印花税(适用于非香港永久居民买家)的数量为340宗。对比5月份的405宗,成交数稍有下降。不过,所涉及税款高出一倍,达到约17.2亿港元,则反映出外来投资者购买香港豪宅类物业的热情开始活跃。

限制外地人购房,只是香港楼市众生相中的冰山一角。

2018年7月2日,香港,一名房产中介在街头店内工作(视觉中国)

事实是,香港本地居民可能是世界上最买不起房的一群人。

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2018年初公布了一份2017年国际房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第八年,成为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根据报告数据推测,一个香港家庭在不吃不喝无支出的前提下,花19.4年,才能购入一套房产。该报告衡量住宅楼价负担能力比率的计算方式,是以一个城市房价中位数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数计算,香港在这一计算中得出的中数值是19.4倍。

此项调查覆盖澳洲、加拿大、中国、爱尔兰、日本、新西兰、新加坡、英国及美国9个国家的293个大都会城市,中国仅有香港一个城市被此项调查覆盖。

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出席长和系业绩发布会时表示,现在香港楼价和一般香港市民的收入是脱节的。他认为,现在需要多一点公屋、居屋,让普罗大众不会因为住的问题,而导致生活有困难。

香港市民踊跃申请居屋的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事实上,香港地区政府自2009年起多次推出各项楼市措施,主要通过压抑本地投资及外来需求及增加土地供应,希望为楼市降温,但成效有限。

2018年6月份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私人住宅售价指数已经连续上升25个月,并连续18个月刷新最高纪录,不仅如此,香港房价自2003年来已连续上涨15年。

法国外贸银行在一份2017年11月发布的报告中,质疑香港政府及金管局过去几年先后推出的多项措施,“显然对置业负担能力毫无帮助”,只是避免银行承担过度风险。这些措施包括调高印花税及更严格按揭政策。法国外贸银行的报告指出,政府调高印花税,短期内遏止房价上涨,但市场需求最终消化了额外的成本,导致房价一升再升。

香港地区政府最近一次针对楼市推出新策是在今年6月底,当时新策主要聚焦于提高普通市民购房能力、增加市面可购买住宅数量。

6月2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公布了新房策的三大目标和六项措施,大致内容是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机会和住房条件、帮助中等收入群体尽快有条件购房,督促开发商尽快将开发好的住宅推向市场。

其中引发最大关注的,是关于《差饷条例》的修订,林郑月娥提出,将向过去1年内,超过6个月未作居住或出租的空置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征收“额外差饷”,增加开发商“不租不售”的囤积行为的成本,让新落成住宅尽快推向似乎长。

根据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其日志上提供的数据,香港已落成但开发商仍未推出市场出售的一手私人住宅单位,已从2013年的4000个上升到2018年的9000个。

此前,香港市场寄希望于开征“空置税”来增加开发商屯楼成本,但空置税首先要面临的困难是,走法律程序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林郑月娥提出的新措施将避开坊间舆论提出的这一担忧,同样达到使房地产商囤积楼盘成本增加的目的。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