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院长单霁翔:特朗普赞叹黑科技,欢迎来故宫感受皇帝的日常
▵图/视觉中国
宝贝修复好之后,如何利用科技,让公众在故宫有更好的参观体验,也是单霁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文✎王媛
编辑✎方奕晗
单霁翔每天都要花50分钟从办公室走到故宫午门,每天两圈,一共两万步。
他曾经花5个多月走遍故宫的每个房间,共9371间。在历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这是第一个。在这样的行走中,63岁的他意识到,看似沉睡的紫禁城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除了扩大开放面积、传播故宫文化,2018年1月,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的演讲中,他把这个变化进一步解释为“科技化”。
▵单霁翔图/视觉中国
“我们建立了文物医院,全世界第一所文物医院,我们拿出了361米长的一组古建筑,配置了200名文物医生。”单霁翔在演讲中介绍说。
故宫文物医院于2016年年末正式挂牌。“世界各国博物馆现在有三四十名文物修复人员已经了不起了。为什么我们要200名?就是因为他们一半以上都是科学家,都是进行文物分析、监测、出探伤报告的。”
▵故宫文物医院内工作人员工作中图/视觉中国
故宫文物医院配置了造纸纺织纤维分析仪、3D打印设备、文物专用的CT机等文物修复设备。在这里,类似的先进设备有上百台。
他现场展示了科技对文物修复的神奇作用。一这件青铜器出土时碎成200多片,在无损探伤设备之下,研究人员在一块大铜锈下面发现了20多字的铭文。“原来它是两千年前春秋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鼎,我们把它修好了。”单霁翔说。
从前,修复团队不敢轻易在工艺复杂的唐卡艺术作品上动手。有了科技辅助,问题迎刃而解。唐卡放大100倍后,每一根金丝银线、材料成分都清清楚楚。这保证了修每个细节时,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原状。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夫妇访问故宫时,单霁翔和团队就向其展示了几个修复案例。乾隆花园符望阁墙面上有一幅大画,70年前战争期间遭到损坏,画面堆落下去,故宫老员工只能把它包起来。现在,在计算机辅助下,修复团队用3个月把上千块碎片拼起来,又用了几年修复它。修好之后才发现,它的作者是清朝著名学者董诰——《石渠宝笈》著录人员。
现在,很多单位开始预约参观,一些古建筑和文物藏品也在文物医院得到科学评测,继而开始修复。“这是一期工程,二期还会有个3万平方米的文物医院。”
宝贝修复好之后,如何利用科技,让公众在故宫有更好的参观体验,也是单霁翔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曾经,光是排队买票就让人头疼。单霁翔着力开放网络售票和现场扫码购票的工作,告诉没有提前买好票的游客怎么扫码、怎么支付、怎么进入。
进入故宫之后,不熟悉北京的游客容易辨别不清方向,“都到太和殿了,还和别人打听太和殿往哪个方向走?”于是,故宫里竖起数百块标识和电子路标,手机扫码就可以连接。
曾经有观众抱怨,故宫大殿里总是黑乎乎的,没有照明。“灯光长期照射文物会老化,但观众不理解。”为此,单霁翔和团队设计了LED冷光源,经过3年调试,点亮了紫禁城。
此外,数字技术、VR等最新科技,也被应用到展览之中。
单霁翔介绍,游客可以访问养心殿主题数字展示馆,进去后会发现自己可以像皇帝一样坐在座位上批阅奏折、和大臣对话。“你可以和大臣聊天,说我最近是不是胖了?大臣会告诉你‘不重不威’;还能教你做宫廷料理,先做哪个菜,后做哪个菜,饺子馅怎么做……”
▵故宫的养心殿主题数字展示馆图/视觉中国
故宫还制作了25分钟的VR影片,在角楼建起VR剧场。观众可以看到,不用一根钉子,一块块木头是怎么把“三层檐七十二条脊”的神奇建筑搭建起来的。
数字科技给游客带来别有生趣的体验。在数字屏风前,观众可以穿起清朝皇帝的服装;参观书法时,可以调阅《兰亭序》等书法作品临摹,机器还会打分,“太棒了!”“惨不忍睹”等。
▵故宫里的数字科技图/视觉中国
更让单霁翔骄傲是,是新媒体上的另一个故宫。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他曾赞叹宫里的年轻人做出的手机App:“这些App让故宫文化真正‘活起来’了。”
2012年刚上任时,单霁翔就对故宫的新媒体团队提出要求:“故宫博物院要向世界四大博物馆看齐”。
在他的支持下,团队自2013年起先后推出《皇帝的一天》《韩熙载夜宴图》等多款App产品。首款App《胤禛美人图》上线两周,下载量便超过20万。在这款以清代雍亲王胤禛的12幅美人屏风为主角的应用里,用户只要轻触,就能观看画中摆设的文物,手指划动,文物还能随之旋转。
▵《胤禛美人图》应用界面
“我们还比较得意的是‘每日故宫’。”单霁翔介绍,每天早晨,喜欢故宫文化的人都可以免费收到一个故宫藏品的信息。未来,观众不仅能在手机上看到藏品,还可以在模拟展厅里漫步。
“媒体给我们公正的评价叫‘故宫出品,必属精品’。”单霁翔说。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分享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