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红无名小诗《苔》的央视清流综艺,为何成春节期间催泪神器
▵经典传唱人王俊凯唱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
“电视节目在文化和娱乐之间的空白地带,有一颗珠子在闪光。”
文✎雨归
图❏CCTV经典咏流传官微
著有《随缘诗话》的清代才子袁枚写过一首诗歌《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300年前,袁枚将视线投向生长于潮湿阴暗处的苔花,赞赏其少人欣赏却热烈绽放的身姿。
300年后,一个名叫梁俊的支教老师读到了《苔》。他不通乐理,却尝试着弹琴作曲,并教会贵州乌蒙山下的孩子们吟唱。
为什么教学生这首诗?梁俊自觉像难以被太阳照耀的苔——山里长大,成绩不是最好的,长相也不是最帅的,但依然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它们(苔)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他希望以此鼓励自己的学生,要自信、乐观。
2018年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梁俊带着学生们现身大型诗歌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
▵老师梁俊(左)和学生梁越群(右)
▵梁俊其他山里的学生们
梁俊戴黑框眼镜,穿白衬衫黑西裤,背了一把棕色吉他。女学生梁越群不过十来岁模样,梳马尾辫,小小身体套在色彩斑斓的民族衣裙里,脸蛋红扑扑的,双腿并得紧紧的,透出生涩与拘谨。
但梁越群一开口,纯净清澈的嗓音旋即征服鉴赏团嘉宾。随后,她的二十多个同学们,手拉着手从后台鱼贯而入。
童声合唱,宛如天籁。台湾歌手庾澄庆抬起右手抹了抹眼角。台湾主持人曾宝仪早已眼眶通红,泪水盈盈打转。总导演王宁坐在监视器后面,禁不住放声大哭。
一曲终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为梁俊点赞:“梁老师能选中这首诗给孩子们唱,说明他是非常用心的,这些孩子都将如牡丹一般地,快乐地富有光彩地绽放。”
当天录制结束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回家搜索,发现百度百科上《苔》的阅读量只有1000余次。袁枚的这首诗孤独了300年,终于在音乐翅膀与现代传媒技术的加持下,一夜之间就与亿万中国人相遇。
作为2018年中央电视台开年第一档综艺,《经典咏流传》由撒贝宁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主持人曾宝仪、音乐人庾澄庆组成鉴赏团,邀请音乐人演唱配以现代流行音乐的诗歌。
2017年年初,中央电视台计划打造一档全新的音乐节目。但如何从以PK、竞演为主要模式的现有音乐节目里脱颖而出,成为令节目组挠头的问题。
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回忆,有次和人聊天,听到了改编古典诗词的建议。“我马上给许(文广)总打电话,第二天就(组织)一大批人开研讨会,大家觉得这个形态是我们想要的。”
在央视领导支持下,节目很快上马。作为首创诗歌嫁接音乐的综艺项目,问题接踵而来。尤为紧要的是:找什么样的诗词来谱曲,用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来演唱?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过彤承认创作过程中充满了挣扎,终于将时代性和时尚感确定为突破的要点。
所谓时代性,即选择能够关照当代中国社会的诗歌,寻找诗歌中传递的普世情感——如以惜时、励志、亲情、友情、爱情、家国为主题。
以《苔》为例,过彤说:“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有一批人是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他们的生命总要绽放,个体总要有尊严。这首诗歌满足了社会对现代人的悲悯、尊重,非常励志。”
所谓时尚感,一体现在邀请哪些明星与素人来演唱诗歌,二彰显于节目组研发了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模式。过彤深信,演唱者本身就是最好的时尚符号。
遵循这一思路,节目组请到阵容强大的近百位演唱嘉宾:少年偶像王俊凯唱明代诗人钱福的《明日歌》时,几十个机器人在他身旁,整齐划一地伴舞。
▵经典传唱人尚雯婕唱出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千古豪情
个性歌者尚雯婕为偶像花木兰打call。“行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重回故乡不为封赏,只愿对镜吟唱……”期间三四个小朋友登台念唱豫剧《花木兰》选段,经典传承之寓意不言而明。
还有王力宏吟唱《三字经》,龚琳娜唱响《离骚》,齐豫演绎《春有百花》,凤凰传奇演唱《将进酒》……
挖掘诗歌与音乐背后的动人故事,是节目的另一个亮点。
▵经典传唱人胡德夫感念恩师余光中
68岁的台湾原住民胡德夫,坐于钢琴旁边弹边唱。他白发白眉,一身黑色宽松衣衫,披一条白色棉麻围巾。一段浑厚悠扬的来甦之后,他唱起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瞬间让哀愁又悲怆情绪弥漫舞台。
来甦是一种古调,意为思念故乡、祖先与过世朋友。前不久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在飞机上得知这一噩耗的胡德夫,轻轻为恩师唱了一曲来甦。
在台湾大学念书时,胡德夫修过余光中先生的课程。胡德夫的每一场演唱会,只要身体允许余光中总会坐在第一排聆听。回忆往昔,胡德夫的眼睛亮晶晶的,湿润润的。
他加唱了一首《乡愁四韵》——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也是他最早以诗入歌的尝试。“我在这里唱,也是告诉天上的老师,这个大地我过来了。”胡德夫一字一句慢慢地说。
▵88岁的钢琴演奏家巫漪丽
新加坡杨秀桃音乐厅迎来了88岁的巫漪丽。这位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的新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满头华发,着宝蓝色连衣裙,戴珍珠项链,优雅从容。
她颤巍巍走到钢琴边,覆上琴键的双手布满褶皱。几秒钟后,行云流水又如泣如诉的《梁祝》从巫漪丽的指尖下倾泻而出。黑白琴键上的灵动,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耄耋老人的迟缓。
1959年,小提琴版《梁祝》成为新中国建国十周年献礼。彼时,在中央乐团独唱独奏组担任钢琴手的巫漪丽,从资料室借来总谱,花了三天三夜完成《梁祝》的钢琴伴奏曲,轰动一时。
四千多公里外的北京演播室内,北京师范大学雪花合唱团演唱了长沙铜官窑瓷器题诗、唐代佚名人士作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一老一少,西洋乐器与中华传统文学,通过现代媒介的对接下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用一个“情”字评价《经典咏流传》。“情怀,情感,情绪。”他在看片会上说,“88岁的老人一坐,故事也有了。直击我们情感的故事,央视做的越来越娴熟。”
“节目好得超乎想象。”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不吝溢美之词。他设想过古典诗词的现代传唱,大概是用古筝弹奏古调,“用如此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而且演绎得更贴切,是我没有想到的。”
观看样片时,梁晓声几次从背包里掏出纸巾擦拭眼角。这正是他一直期盼看到的:“电视节目在文化和娱乐之间的空白地带,有一颗珠子在闪光”。
梁晓声曾写过一本书,里头设有一个自问自答。哪一种文艺跟人类的联系最紧密?他给出的答案是歌,集合文字、诗词与音乐的一种复合载体。
“我能预见,(这档)节目会激活这些古典诗词,因为(它们中)至少有一半都曾在民间传唱。”梁晓声说,《经典咏流传》能让孩子既唱歌又熟悉诗词,他愿意为此作更多口碑传播。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