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爆火背后,是他从北影厂发行员到电影大佬的传奇人生
▵于冬(图视觉中国)
冯小刚说于冬“外表忠厚,内心不安”,他总是笑眯眯的,把“不能跟人家剑拔弩张的,这样没朋友的”挂在嘴边。
文✎马程
编辑✎张慧
《红海行动》拿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2018年龙标001号。“这是个好兆头。”主演张译在微博上感慨。
好兆头带来了好结果。这部公认制作精良的主旋律战争片,在春节档低开高走,6天之内实现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逆袭。
2018年1月31日,《红海行动》首映礼上,博纳CEO于冬站在身穿海军军装的演员中间,满面春风,预言该片会成为“春节档冠军”。
于冬特别喜欢预言电影票房。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在北影宣发科开始职业生涯,判断票房是他的看家本事。
这个47岁的男人亲历了中国电影年票房从不过亿到550亿,职业年表堪称中国电影市场化改革的缩影。也有人把他的成功归结为机会主义——除了熟悉电影发行的“技术活”,博纳能脱颖而出,与于冬苦心孤诣缔造的朋友圈密切相关。
《红海行动》导演林超贤曾感叹,“我同时指挥过五艘军舰!那是我这辈子最震撼的场面。我又何德何能。”
为林超贤赋能的,正是于冬和他强大的朋友圈。首映礼那天,站在他身边的有解放军海政艺术中心领导,有联合出品方华夏、英皇、金逸、横店影视公司负责人,还有宣发方、阿里旗下淘票票的代表。
冯小刚说于冬“外表忠厚,内心不安”,他总是笑眯眯的,把“不能跟人家剑拔弩张的,这样没朋友的”挂在嘴边。
人畜无害的表象背后,被《好莱坞报道》誉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人”的于冬,胆大心细、长袖善舞。他和韩三平关系密切,和香港影人谈笑风生,不时表达对马云的欣赏……
他用25年构建起的朋友圈,囊括了在中国做电影所需的三教九流。
“爱恨交织”的真诚
毕业多年后,于冬仍然以在北京电影学院接受过正规电影训练为傲。
他习惯性强调自己的电影理想,热爱回母校做演讲,自称目标是50岁就退休,回学校当老师。
距离50岁,于冬还有3年。
时间倒退到25年前,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93届的17个毕业生都进了各大电影厂,其中于冬的出路最好——进北影厂当电影发行员——得益于他是北京男生,又是党员。卖了几次拷贝后,他又加了一条,“会喝酒”。
同是1993年,韩三平从峨眉电影制片厂调到北影厂担任副厂长,很快升为厂长,并成为后来影视圈举足轻重的“韩三爷”。
第一次见面,开会迟到的于冬就被韩三平当着满屋的人臭骂一通。但这并不妨碍于冬被提拔为最年轻的副科长。
▵韩三平与于冬(图视觉中国)
他说自己和韩三平是“一个小兵跟一个统帅的关系”,“对韩团长永远充满了敬畏”。
1999年,北影厂和中影合并,于冬的副科长被“撸”,出走创业。
自带“弄潮儿”属性的于冬,拿着3万元积蓄和借来的27万元,凑够了30万元的注册资金,创立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这笔钱在博纳账户上躺了没多久,就倾囊而出,充当了博纳发行的第一部影片的定金。
那是黄建新执导、王志文和江珊主演的《说出你的秘密》。片子拍完3年,一直在库房放着。于冬在北影厂时看过样片。“我当时跟黄导也不熟,托朋友约着见面,我告诉他这个片子很好,我愿意出比别人多一倍的价钱,希望他给我一个机会。”黄建新被感动了,帮于冬牵线拿到了片子。
电影在内地创下1000万元票房,于冬赚了50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
博纳就这样开张了,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电影发行公司,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块电影发行牌照。
2001年,于冬与第一任妻子臧黎璐结婚。臧黎璐的父亲是南京电影公司的发行经理。在臧黎璐的回忆里,她曾陪着于冬筚路蓝缕,到处喝酒送拷贝。于冬也曾回忆,创业初期“征用”姐夫和他一起全国卖拷贝,因为一家人不用付薪水。
那个年代,发行员和院线经理推杯换盏谈合作是“行规”,有时甚至一天三顿酒。这种靠喝酒卖拷贝的方式,被戏称为“一杯酒一万块钱”,但于冬说“那是很真诚的”。
正是在那个时期,他和院线经理、地方电影公司结下了“血脉关系”。
去山西卖拷贝遭遇大雪封道,河北的电影公司经理一路电话追问他们的行程,只为给他们做口热乎的疙瘩汤、烙饼。“那时候建立的感情、那时候电影行业内的融洽,是现在没有的。”于冬曾在访谈节目中感慨。
陈凯歌曾感叹,于冬如此拼命的做事方式是典型的“推销员之死”。但博纳的发行网络,就在于冬的“搏命”中一点点建立起来。
截止到2016年年底,博纳出品和联合出品的电影超过200部,亏钱的不到30部;投资拍摄的60部电影,一共卖了130亿元的票房。
这些电影中,2001年的《我的兄弟姐妹》对于冬格外重要,“它证明了我的眼光和判断力,营销策划都对路。”
▵《我的兄弟姐妹》剧照
当时,他选择同时在20多个城市媒体上做宣传,主打“2001年的催泪核弹”,协调各地发行公司同一时间上映。最终在内地获得2000万元票房。
《我的兄弟姐妹》的制片人文隽,担任过香港金像奖主席,他在看片会上第一次见到的于冬,“还是个小伙子”,“坐在视听间后面一个角落,默默在做笔记。”
200万元的投资,获得了700万元利润,让文隽认准于冬是“很可靠的人”,回港后到处给他做广告,还拉他参加香港金像奖“亚洲新力量”论坛,积极为博纳与香港电影圈的合作牵线搭桥。
博纳依靠着成熟的香港电影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甚至可以和中影分庭抗礼,争夺香港电影的内地发行权。
韩三平对于冬刮目相看,“他像一个战士,随时拿着炸药包准备冲锋陷阵”。
2002年《天脉传奇》竞标的队伍中,就有老东家中影集团。于冬采取了保底发行,赌上了300万元的保底费和上百万的拷贝费用,甚至抵押了房子。
没想到中影安排了《蜘蛛侠》在同期上映。“我闹到电影局去协调,最后让了我一周的档期,就这一周,我抢了2000万票房。”于冬回忆。
“韩三平很强势,在合约上也很霸王。”于冬对他的老领导“爱恨交织”,但这种情绪并不妨碍博纳与中影合作了《十月围城》《龙门飞甲》等电影。
于冬投资了中影出品的《建国大业》,电影上映后,韩三平送了于冬一本画册,“他用毛笔题了几个字给我,写得很好”。
▵2017年4月,于冬和韩三平出席电影《建军大业》新闻发布会。
这部电影启发了于冬对主旋律商业化的探讨,《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成了博纳的代表作,一直延续到《红海行动》。
和拍电影的人交朋友
于冬自称“对得起任何一个投资方”。早期和香港影人做生意,内地的报表不规范,都是良心账,于冬主动和对方日报票房。
2005年,《神话》是利润最高的电影,“保底700万,但当时近1亿票房,我赚了800万,还给英皇又分回了1000万。”
香港电影公司认准了于冬,合作源源不断而来。
博纳拿下包括《无间道》在内的多部优质香港电影的内地发行权。2003-2008年,80%的香港电影通过博纳在内地上映,多数都赚了钱。
▵《无间道》剧照
但于冬在内地电影圈内的地位仍然模糊。
王朔2006年与《收获》对谈时提到,电影发行还得靠导演、制片人,或者找民间独立小发行公司,“像那个保利博纳的于冬,就算小公司发行做得最好的了,据说也主要是靠发香港黑帮片挣点辛苦钱,利润空间非常小。也就百分之几的缝儿吧,那么一口剩汤。”
彼时,已经发家的王中军,和做过房地产、药品代理的张伟平,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后强势入局。拥有冯小刚的华谊兄弟和拥有张艺谋的新画面,成了票房的“吸金利器”。
正是2006年,博纳在几轮协商中,失掉了两部重要影片的发行权。
成龙的《宝贝计划》给了华谊兄弟,因为华谊参与了前期投资;徐克的《七剑》也与博纳失之交臂。
这对于冬是不小的刺激。
他不再满足于“喝汤”,要参与到影片的制作和投资,把握主动权。
决心转型后,于冬开始和拍电影的人交朋友。徐克、陈可辛、许鞍华等知名导演北上的探索中,博纳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9年2月15日,北京,保利博纳和黄建新、陈可辛组建的“人人电影公司”成立。(图视觉中国)
陈可辛正式北上的第一部作品《投名状》,就是由博纳主投和发行,可惜票房并不理想。
接下来的《十月围城》,计划投资8000万元,最后成本1.05亿元,2.93亿元的总票房只能算略有盈余。
两次合作后,博纳与陈可辛合资成立的人人电影公司解体。
后来,陈可辛靠《亲爱的》转型,和阿里影业签下合约,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培养新导演。博纳没赶上陈可辛的第二春。
而徐克的北上之路,到与博纳合作的《智取威虎山》,才算真正站稳了脚跟。
于冬与徐克早有渊源。
于冬当发行员卖的第一部电影,是徐克的《黄飞鸿之狮王争霸》,主演李连杰。17年后,徐克找他投资3D版《龙门飞甲》,主演还是李连杰。李连杰曾难以置信地问于冬:“我这么贵,你还请我?”
相信电影专业主义的于冬,很少因为钱给创作设限。
2009年,《窃听风云》开拍前资金短缺,尔冬升提出减少明星演员或者给自己减薪,于冬一个电话过去,“说好的投资不变,放心拍”。
2014年,许鞍华在《桃姐》筹备期遇到资金的问题,于冬伸出了援手。他不仅自己投资,还找到刘德华,说服他以低片酬出演,其余按照投资股份计算。
“最后的制作阶段,我跟华仔商量,不给许鞍华在制作上设上限,随她拍吧,也拍不了多少钱。我觉得应该支持她拍完。”于冬向媒体透露。
《桃姐》给博纳带来8000万元的票房和30多个电影节的奖项。刘德华和叶德娴拿下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帝和影后。
▵2011年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于冬、许鞍华、叶德娴、刘德华、秦海璐与李恩霖出席《桃姐》首映
经历多次合作后,香港影人对于冬越来越信任。
“他们这叫靠码头,不论靠的是哪个,骨子里就是要赚钱,《关云长》《鸿门宴》这些压箱底的东西拍了一遍。发现还是过不了两亿,还是比不上姜文、冯小刚。”于冬明白,这份信任的根基是票房的捷报,想要夯实香港影人的友谊,他唯有想到市场前面。“我必须把这件事扩展到钱之外,那就是,中国市场需要什么。”
到2014年的《大上海》,他已经可以指挥刘伟强、王晶,“我给他们搞互助组,王晶制作上比较粗糙,伟强帮他把制作补上。制作精良这是起码拿出手的东西。”
《大上海》票房不理想,“我跟他们讲,明年再来。”2017年,王晶导演的《追龙》终于成了爆款。
与资本约会
于冬最头疼看财务报表,但是博纳想往下走,他必须和资金做朋友。
2007年,红杉资本国际合伙人沈南鹏向于冬伸出橄榄枝。保利博纳成为中国第一家成功和资本对接的内地民营电影公司,比华谊兄弟早了一年。
知名制片人施南生记得,她和于冬第一次见面时,于冬走到她面前,腼腆地自我介绍,“我是于冬,希望能和你合作。”后来,施南生一度在博纳高层任职,两人合作了多部影片。
2010年,博纳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施南生和巩俐一左一右,站在于冬身边。
博纳是第一个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影视传媒公司。敲钟后喜极而泣的于冬,坚信那是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会被镌刻在中国电影史上。
▵2010年12月,纽约,“保利博纳”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图中左起:于冬、施南生、巩俐(图视觉中国
第一次到美国的于冬很兴奋,39岁的他高调宣布自己“用11年的时间坚持了一个电影梦想”。此前,他曾多次将到纳斯达克敲钟作为自己的梦想向友人兜售——对那一代中国企业家来说,到美国上市是功成名就的代名词。
他还大胆设想,博纳可以叩开好莱坞的大门,把中国电影销往美国。“当年,我背着一个包,一个个敲开香港公司的大门;现在也一样,我背着一个包,继续去一个个敲开好莱坞的大门。”
然而短短一年后,于冬已经承认到美国上市有点冲动。
与在海边晒着太阳享受人生的预想不同,上市后,于冬的日子似乎进入了hard模式。他开始双线作战:既要在国内争档期、争人才,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还要面对陌生的资本市场,努力交出令投资人青睐的财报——华尔街对这家来自中国的电影公司并不热情。上市当天,股价就跌破发行价。此后的55个月,虽然博纳“没有一个季度是不盈利的”,却一直处境尴尬。国内外都没有投资人和分析师问津,于冬怨念地感慨“博纳像一个被丢到美国的孤儿”。
正是这5年,中国电影票房从100亿元一路飙升到400亿元。这样快速的增长速度,让好莱坞也羡慕不已。
与博纳差不多同一时间上市的华谊兄弟,在国内如鱼得水,市值一直飙升。2014年,华谊兄弟的市值是博纳的13倍。
于冬气不过,“我甚至问过王中磊,问过王长田,博纳真得比你们差十几倍吗?”
“那个时候(王)中军还没我挣钱多呢!”于冬多次告诉媒体,“但他选择了马云的人民币投资。如果那个时候我就遇到马云,现在出去美国的可能就是王中军。”
经验丰富的沈南鹏也劝于冬放弃美股,“他说回来了不一定追得上,但是在资本这么看好这个行业的时候,再不下决心做,博纳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于冬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马云作为互联网资本代表,频繁地出现在于冬的话语体系中。他说如果马云看到了他的作品,一定会给他投资。《智取威虎山》上映后,他请马云去看,“马云说这电影拍得好,电影就该这么拍。”
▵马云(图视觉中国)
而从美股退市后,当年错过的互联网资本果然找到了于冬。
博纳获得25亿A轮融资,估值150亿元。这笔融资大大减轻了博纳在等待A股排队期间的压力。博纳公布的招股书中,阿里、腾讯出现在股东名单里,浙江东阳阿里巴巴影业是博纳的第三大股东。
招股书还显示,博纳影业2016年营业收入约19亿元,于冬从公司领取的薪酬是48万元。
美国梦破灭后,于冬变得脚踏实地。
他跟马云、沈南鹏等人学到了,“一个企业家不能坐在屋里看地图,还要站到听得到炮火的第一线,身先士卒。”
吃过亏的于冬,通过EMBA和DBA修补短板,并跻身最顶层的资本朋友圈。2010年,他去长江商学院读博士,同学中有冯仑、沈伯俊等业界翘楚,也有来自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的上层规划者。“课堂上老师都不敢讲,遇到问题老师没有一个结论性的东西,就让下面同学互相发言”。
于冬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有意思”。
“你再骂我你就是流氓”
对于冬来说,靠喝酒推销拷贝已恍如隔世。
如今,他是电影界“大佬”,公开露面时总和知名影人谈笑风生。
博纳招股书中,能找到很多国内一线演员的名字,比如章子怡、张涵予、黄晓明、陈宝国等。无疑,于冬与他们私交甚笃。
博纳投资了章子怡第一次担任制片人并主演的《非常完美》。影片口碑票房都欠佳,于冬主动站出来检讨,“这不怪子怡,制片的工作她都做了。剧本太差,我们前期把关没有做好。”
随后,博纳又投资《一代宗师》,章子怡凭该片赢得了一大堆电影节的影后。
▵章子怡在《一代宗师》中出演角色宫二
张涵予近两年和博纳合作紧密。《智取威虎山》和《湄公河行动》之后,他成为“主旋律一哥”,几乎称得上博纳的代言人。在《红海行动》中,他客串演出海军指挥官角色。在发布会后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里,张涵予一直坚持穿着军装出镜。
▵张涵予与博纳合作紧密,在《红海行动》中客串出演一名海军指挥官
韩寒也在博纳上市前“突击入股”。韩寒和于冬互相欣赏,于冬早就希望韩寒拍电影,“把文字转化成影像,他的魅力和性格也会延续。”博纳连续投资了韩寒的《后会无期》和《乘风破浪》,票房喜人,是文艺片商业化的成功尝试。
有了互联网公司和明星股东的助力,于冬和博纳影业的下半场战事才刚刚开始。于冬的底气很足:“下一步还是专注在电影上,这是很多其他影视公司做不到的”。
必须承认,面对电影,于冬足够用心,他和许多出版社社长关系很好,经常问他们哪些书流行,为什么流行?怎么好看?
功夫用在了此处,就必然亏在彼处。于冬在观众眼中是隐身的,他从不在社交媒体上与网友互动,“主要怕吐槽骂我,担心恶意的竞争对手使坏。”他宁可在微博上潜水,自称“观博不语真君子”。
偶尔,他会出现在第二任妻子金巧巧和各路明星的合影中。从金巧巧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们夫妻在圈内的好人缘——金的火锅店开张,姚晨、黄晓明、李冰冰、李晨、陈晓、张涵予、蔡康永、向太等人都帮着吆喝。
▵于冬与金巧巧(图视觉中国)
▵周润发、张家辉“捧场”金巧巧火锅店留下合影(图金巧巧微博)
好人缘有时是“仗义执言”赢得的。
于冬是影视圈著名的“大炮”。2017年上海电影节,《明月几时有》没有获奖,于冬宣称“是上海电影节错失的最大遗珠,尤其周迅是最大的遗珠。”因为周迅“敬业认真,不炒绯闻,每段爱情都惊心动魄,她也从不加钱,也不乱参加综艺,对不起周迅!”
周迅被夸得不好意思,回应:“于老板简单扼要地把我上半生都说完了。”
▵周迅在《明月几时有》中饰演由小学教师成长为抗日女英雄的方兰
圆滑如于冬,吵架也懂得自留退路。
2006年12月22日,博纳发行、梁朝伟和金城武主演的《伤城》在内地上映,与新画面影业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狭路相逢,票房只有4000万元。
于冬公开批评新画面董事长张伟平欺行霸市,“当时张伟平和很多影院签订了1个月的排他协议,一个月之内除了《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能放其他电影。”
2009年,博纳的《十月围城》险胜“二张”的《三枪拍案惊奇》。
2012年,《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又在同一个档期上映,互不相让。于冬为此和张伟平大打口水战。于冬甚至找到国家广电总局,希望协调两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张伟平没同意,并拒绝在博纳的影院放映《金陵十三钗》。于冬则将《龙门飞甲》提前上线。
于冬面对媒体又表现得很痛心:“这是中国电影发行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两部重量级大片同一天开花,没有赢家,都是为争口气出的下策。”
和“二张”的片子三次狭路相逢,梁子结下了,但是很少有人挑他的不是,因为于冬奉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涨票价”的高姿态。每次电影局号召团结,于冬都会表示,我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了,责任不在我。
他一面对张艺谋称赞有加,“历历在目的艺术作品,高山仰止,无人能够比肩”;一面表示“我觉得伟平就不值一提了”,“他对这个行业没有多少贡献,贡献是人家张艺谋。”
姜文曾告诉于冬,“人家岁数比你大,你叫声大哥不吃亏”。于是在媒体打嘴仗时,于冬总在“张伟平”后面加上“大哥”,言下之意是“所以你就别骂我了,你再骂我你就是流氓”。
▵于冬与姜文(图视觉中国)
他鄙视张伟平的理由甚至包括张艺谋超生风波时,张伟平没有站出来。他嘲笑“伟平大哥”逃避责任,“我要是(张艺谋)的代言人,什么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第一时间跳出来”。他再次拉上了马云,“马云都说了,‘不要让一个父亲失去尊严’。”
IPO前的融资不仅是于冬检验圈内人脉的机会,也被他用成了送人情的工具。“其实我不需要这么多钱,原本打算按照投前135亿的估值募资15亿,后来不少机构都想投,所以就超募了10亿。”
电影圈和资本圈都捧场,说到底因为于冬的通透:“我觉得能把电影做好,在中国企业家群里面就会有我的位置。除了电影以外,我不想别的,很多老板做不到这一点。”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