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满自己的电影在豆瓣只有2分,成史上最低,他把豆瓣告上法庭
▵毕志飞图/视觉中国
毕志飞的百度词条被编辑了22次,他的真实表情在不断涌来的骂声中日益模糊。风波中,豆瓣维持着一贯的高冷形象,鲜有回应;毕志飞一波波地接受采访,鲜有改观。在这场至今没有结果的审判中,很难说清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文✎语冰
编辑✎卜昌炯
导演毕志飞很忙。忙着做电影后期,忙着宣传,忙着辟谣。
他的电影《逐梦演艺圈》在经历5次改档后,2月9日重新上映。当天,他发了朋友圈,自嘲排片率非常低,呼吁大家去电影院包场支持,截图给他的人他会请客。
毕志飞本可以有另一种更舒服的生活。他本科是学设计专业的,不出意外,会成为一名设计师,过着和师兄师姐一样安逸富足的生活。
然而他有更高的目标,想做中国最好的导演,拍中国最好的电影。他不掩盖自己的野心,对火星试验室也这样说。
显然网友们不这么想。影片上映后,据媒体报道,“收获了99.2%的差评,创造了豆瓣历史记录”。负面评价一波波像潮水般涌来,“刷新烂片下限”、“粗制滥造”、“惊为天人”……
在此之前,毕志飞想给电影和自己打造的形象是“勤奋”。“当时还想做成路演最多的一个电影,就是勤奋。”这种形象贯穿电影的宣传策略——“花大量精力倾情打造”、“12年呕心沥血”。
▵毕志飞工作照图/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官微
拍完电影到后期制作的这几年,毕志飞每年春节都赶着去海南。他发现,很多明星都会那时到海南过年。他琢磨在各地“偶遇明星”,和他们”套近乎”,让他们帮“录点宣传资料”。在他看来,宣传、营销也是勤奋努力的一部分。
在2016年11月《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观摩研讨会上,20余位影视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掌声不断。“每一个镜头都很给力”、“一定要参加金鸡奖的评奖”、“电影人的入行指南”……这些“盛赞”出现在专家的评价里。
接受火星试验室采访时,毕志飞没有正面回答是否“主动”找专家学者开研讨会这个问题,话题被转到“大家一起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活动业内有很多”、“大部分专家我根本没见过”……
电影上映后,之前打造的宣传印象和影片的现实质量形成一道颇具讽刺的鸿沟,负面评价越来越多。舆论开始揣摩这背后的原因。有人扒出他的岳父是“前中金董事总经理”,背景很深。
搜索毕志飞,默认的关键词有“毕志飞岳父”、“毕志飞背景”等,再加上“专家背书”、“明星站台”,舆论可以轻易描摹出在强大背景庇护下,一部质量欠佳的影片是怎么登堂入室的故事。而他不断发文,言辞激烈地反击骂他拍的是烂片的影评人、起诉豆瓣,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他和舆论的割裂。
他否定了“岳父是金融大佬”类似的说法。“他只是做做生意”,毕志飞谨慎地措辞,“他哪是金融大佬啊,像他这样的,国内可能有千千万万。”但是他也承认,在拍电影时,从岳父那里借了10万元。
1月22日,毕志飞把豆瓣告上了法庭,索赔1元。由此引来“碰瓷豆瓣”的嘲笑。他又开始忙于新的辟谣。
▵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剧照
在百度百科上,毕志飞的词条被编辑了22次,他的真实表情在不断涌来的骂声中日益模糊。在风波中,豆瓣维持着一贯的高冷形象,鲜有回应;毕志飞一波波地接受采访,鲜有改观。在这场至今没有结果的审判中,很难说清谁是受益者,或者谁是受害者。
起诉豆瓣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2017年9月经历过短暂的上映。上映当天凌晨,有朋友告诉毕志飞,豆瓣上有分了。
“多少分?”
“2.0。”朋友甩给他一张截图。
他一看还真是。当时毕志飞不知道2.0是豆瓣电影的最低分。截图上,有250多个人评价了这部电影。
最开始毕志飞没当回事,自己安慰自己,“上映后看得人多了,分自然就涨起来了。”
但他发现,“分数一天都不变”。
“公映首日豆瓣电影热评区四星、五星的截图”的说法,被放在电影官方微博上,紧跟着的是“为何系统总是显示100%一星”的质疑。毕志飞觉得自己“被锁分了”。
“这么低的分,我说,你们看完电影觉得好的,也给打打分,对吧,把咱们分数提高提高。”毕志飞和一百多个电影股东说,期待股东再告诉他们看过电影的朋友们。
没法佐证或者统计,他在官微上贴出的四星、五星评价截图,有多大比例来自股东和股东的朋友们。但毕志飞否认这种行为是“雇水军”——他觉得“假的用户、完全听从你操控指挥的”才叫水军。在毕志飞的描述里,他不会强制他们,他们可以“客观评价”。
▵豆瓣评分与豆瓣电影热评区四星、五星的截图图/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官微
“下午15:40左右,我打了豆瓣的客服电话进行交涉并给豆瓣网发了邮件。”
发了两封邮件后,毕志飞说,豆瓣回了他一句话“条目算法由系统日常维护”。
他觉得这句话没法说服自己,“不如起诉得了”。
舆论来势汹汹,有人问毕志飞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他不知道,但觉得得罪了豆瓣平台的粉丝。
这不是豆瓣第一次遇到类似事件。两年前,因“低分”评价,它被指责为“恶意伤害电影产业”、“重创国产电影票房”。那场风波散去后,豆瓣留下了一个值得同情和被支持的舆论形象。
在交涉的当天下午,毕志飞发现,“大量的人过来说自己碰瓷豆瓣”。有朋友主动打电话安慰,让他挺住。
“电影梦”
这一段时间,需要毕志飞“挺住”的事儿太多了。
电影杀青后,毕志飞曾一度空落落的,一个人去旅游散了一天心。他或许没有想到,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电影出来后,设计部门因为舆论压力,集体“辞职罢工”;电影没有排片,投资的股东去当地影院问,得到的回答是,谁也没见过这么低的分,排了也没人看。
早在创意阶段,这部电影就被业内人士讥讽为“惊天地、泣鬼神”。被传的一个版本中,讥讽的人还有他办公室的人,笑了一下午,停不下来。
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次路演,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把手放在嘴边,给了一个很长的“嘘”声,说这部电影镜头、剪辑都差,不喜欢。
▵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剧照
这些看起来像是毕志飞想成为“中国最好的导演”路上必须忍受的事。
毕志飞的电影梦萌芽于大学。他从一个歌曲培训班小伙子那儿听说了北京电影学院,看到了朋友拿出来的黄晓明照片,对那里心驰神往。他在自传里讲述了当时“放弃一个女孩儿”的故事,落脚点之一是,“想专心追逐电影梦想”。毕业后,为了“追求电影梦想”他放弃了“SOGO设计部”的工作,并且“通过绝食获得了家里对自己支持”。
本科毕业后,毕志飞没找工作,在北京电影学院旁听了两年。他说,那段时间,为了节俭,自己经常喝粥。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讲述了一群表演系本科生逐梦的故事。剧中有11条叙事线,被业内人士指责“人物线索间缺乏深层关联,很少有镜头过渡语言”。
如潮的差评没有改变毕志飞自己对这个片子的评价。他称对“故事很满意”。他记得那些给他好评的人,例子有——一个哭了5次的老师、一个通过看电影重燃考研希望的大四学生.....采访过程中,毕志飞说了两次自己“没有遗憾”。
真的没有遗憾么?
其实也有。比如“灯光打得不够”,他归因为“没那么多时间了”。在采访中他提到这部“12年呕心沥血”之作的时间分配——“剧本创作断断续续持续了七八年”、“电影拍了一个多月”、“剪辑了十个月”。
类似“没有时间了”的表述还出现在对他本人博士论文质疑的回应中。
2016年10月,一个叫灰狼的作者,在公众号里对毕志飞博士论文提出质疑。那是他写的一篇对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研究论文。质疑文章在朋友圈广为传播,阅读量很快超过十万加。
▵毕志飞博士论文
质疑中的一部分,毕志飞说,他是接受的。“我确实把获奖时间(弄错了),它应该是提名奖,我写时,可能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特别特别紧张,到后来根本没有时间。”
“你看了那篇文章后,会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很烂的人?”他问记者。
似乎没打算让记者回答,他接着说:“文章真正的精华灰狼认为不重要,还有一点,他给我起名百度百科搬运工。”他愤愤不平为什么写了两年半的论文被称为“搬运工”,为了写这篇论文,他甚至去国外采访了“斯科塞斯的老街坊”。
在灰狼颇具挑衅意味的对“搬运工”(外文资料搬运工、故纸堆搬运工、二手资料搬运工)的排名中,“百度百科搬运工”排在最后。
毕志飞看起来是乐观的。生气、气愤的阶段过去,他开始慢慢寻找一种能让自己平静的逻辑。他觉得电影遭遇一部分负面评价是因为自己是“新人导演”、“电影太过创新”。在另一部分人的评价里,他的“创新”,“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电影范围内都很罕见”。
毕志飞觉得,自己要做的,就是突破这些“世俗”的偏见。
他在微博中提到了《无问西东》,这部拍给清华大学的献礼片,最开始也曾遭恶意差评,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电影院,评价逆袭。
“我喜欢电影中的台词——如果你知道人的青春时光就是那么多天,就不会在乎许多,不会在乎要成为世俗想要你成为的样子。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贡献正是来自于突破世俗与真实的努力。”这像是毕志飞对自己的激励。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在片子中尝试了全新人的表演。毕志飞拿着剧本,一所一所学校找演员,一些学生不相信他,一些相信了。
▵毕志飞与演员合影图/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官微
“相信”中的那些,训练几天后,一部分也不相信了,走了一半。
在正式拍摄前,毕志飞在大年初一带演员们去天安门看升旗,大年初二带他们去养老院做义工,第三天去孤儿院做慰问演出。毕志飞说,这些行为可以帮助他们树立“集体观念”,让大家明白“剧组集体主义的创作”。
毕志飞是70后,身上带有部分那个年纪的烙印,比如在微博上,他钟爱在状态后加一个玫瑰花的表情;比如在话语体系上,在被评最低分当天,据报道,他发的微博风格是这样的——“一个青年导演花十二年心血认认真真给中国拍电影,被豆瓣一天毁了”,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又比如,去看升旗让他觉得“很震撼”。在集体信念感上,90后们有着和70后迥然不同的叙事语境。
出走的演员质疑毕志飞利用“他们来作秀”,毕志飞很遗憾他们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3点半起来去看升旗,实际剧组拍戏也经常是这个点,凌晨3点就得起床化妆。我想让他们知道拍戏是很苦的事。”他以一种洞悉行业的口吻说。
毕志飞体会过这个“苦”。拍电影期间,最让他痛苦的事来自于资金。做后期时,声音画面都还没做完,就没钱了,账户上剩了不到1万元。毕志飞着急了,身边的朋友都借遍了,走投无路时,想到了众筹。
众筹也并非一帆风顺。电影推出以来,陷入舆论风波,状况频出,不断撤档延期。毕志飞记得,一天和北京的几个股东交流后续宣发策略时,一个股东当着所有人的面生气地和他说“如果再延期就退款”,并让他用纸写下来。他们吵了起来。
后来在毕志飞的叙述中,故事以一种大团圆的结局收场,他们互相沟通,然后相互和解。
符号化
毕志飞正在以一种失控的速度被符号化。
他成了舆论场上颇具戏谑性的存在。人们对烂片的审美疲劳、对权力潜规则的痛恨、对院线电影筛选机制的不满……都在这3个字中找到情绪出口。而他本人具体说了什么,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与电影和导演本人一起面对嘲笑的,还有电影的主题曲(一首充满叠字,比如圈字重复了12次的歌曲),以及上一阶段的海报。毕志飞坦言做成“神曲”的形式宣传效果会比较好。他用“特别”两个字形容主题曲。一些网友害怕网易云音乐会智能给自己推送这首歌,特意留言给程序员解释。
▵毕志飞录电影主题曲《逐梦演艺圈》图/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官微
2018年1月,有豆瓣网友发现,一个名为“毕志飞”的账号给《寻梦环游记》打出一星差评,评论道:“片名抄袭自己的《逐梦演艺圈》。”
它充满荒诞,开始迅速传播,有网友热心地去留言:“报告毕导,最近还有部叫《灾难艺术家》的抄袭了你本人!”
毕志飞无奈,在微博澄清:“议论《寻梦环游记》片名抄袭《逐梦演艺圈》的豆瓣帐户‘毕志飞’不是本人,属于冒用本人照片与名字!我们已截取证据并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请大家不要传谣信谣。”
被质疑“碰瓷”的人自己也被“碰瓷”,这是舆论喜欢的题材。
在2018年年初的金扫帚评选中,《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击败了王宝强的《大闹天竺》,在最令人失望电影奖的争夺上,暂时排在第一。
和社交网络上充满调侃的形象相比,现实中的毕志飞看起来有礼貌,对媒体保持友好,大多数时都是温和的。
在2016年11月那种备受质疑的研讨会上,赵葆华是与会专家之一。后来他接受采访时说:“当时一些专家表达肯定后,也提出了建议,现在片方发出来的内容,把我们提的不足和缺点都删掉了,不客观。”
记者问毕志飞怎么看待这种说法,温和的毕志飞情绪有了起伏。“赵葆华老师后来也说了,网络评分有时候并不准确,他自己给我们打6.5分。为什么没有人提这个?”他反问。
他又说:“这就是一个片方宣传的通病,一定是把你优点集合起来,所以我想,没有人会认为这个没毛病了。大家不会这么想。”
▵2016年1月21日,北京,臧金生为毕志飞电影《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站台宣传图/视觉中国
毕志飞基本能在这些逻辑中自洽,但也有一些时候,一些说法看起来是矛盾的。比如,他在微博上辟谣没有“强制大学生观影、学生看完电影可以加学分”,但在为什么会有人“专门诋毁自己电影“的回答上,这样说道:“有时候,你去路演,有些学生可能因为你占了他的时间。虽然老师在业余时间组织大家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学生会对你有意见,你要不来我可能我晚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来了……”他没接着往下说。
记者给毕志飞的导师打电话想要和他聊这个学生时,他言辞激烈地挂了电话。在早前的一次采访中,他曾这样提起这个学生:“我跟毕志飞说了,他不要整天炒作。还是应该对母校负责任,对母校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炒这个事儿,他放电影就自己放好了,有人看,就卖票,没人看,就不卖。”
这段日子,毕志飞有时也会反省自己,“过度的宣传可能会招来很多的黑粉,因为大家看不惯你,就说你那么高调”。
毕志飞带了一本自传送给记者,自嘲字写得不好,但还是主动在书上签了名字。书的封面延续着他一贯的审美——他拿着一朵红色玫瑰,站在那里,面带微笑地直视前方,旁边印着一排字:“一个电影疯子的逐梦历程。”
▵毕志飞自传
在书中,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是怎么从贫困县的状元进京,然后爱上了电影。但在现实面前,他会“逐梦”多久,以及会不会拍下一部电影,毕志飞不知道。
喧嚣声中,《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的豆瓣评分从2.0分爬上了2.1分。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转载或商务合作请留言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