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AI财经社 内文

汽车创业哪里好?整车和自动驾驶被看好,勿刻意学习特斯拉

2018年5月30日 文/ 刘雪儿 编辑/ 梁夜

5月30日,在2018赣江峰会人工智能与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上,多位产学研人士就赣江新区如何整合资本、企业与人才发表意见。

在对汽车领域赛道的选择上,臻云创投合伙人、英诺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祝晓成很看好整车领域,认为这里面很容易出现独角兽企业。而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低功耗无线通信委员会副秘书长尚堃,很看好无人驾驶领域,认为在车祸伤亡减免上有较大应用前景。

对汽车创业的人才选择上,大家都会跨界人才颇感兴趣。评驾科技董事副总裁宫明魁认为,既要选塔尖人才指导方向,也要找踏实做事的人来穿透行业,而富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是他们的心头所好。

纵目科技市场与商务副总裁、原沃尔沃和福特安全专家陈超卓,曾在采矿、机械、汽车电子多领域跨界,他对跨界充满自信,劝诫大家不要固化思维,只要遵循二八原则,就能在多个领域从容穿越。

对目前的造车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苏州豪米波创始人建董事长白杰颇为冷静,他认为,中美制造业基础不同,我们不能一味学习特斯拉,互联网造车要与传统车企合作,先打好产业基础再说。

以下是财经天下周刊精选整理。

主持人:在汽车行业里,哪个方向最可能出现独角兽企业?

祝晓成:作为投资机构,我们一直很关注方向问题,我认为汽车行业里,做整车的很容易成为独角兽。至于关键零部件研发,比如智能出行依赖的传感器、中间的控制系统、车载系统、数据联网、车联网等创业企业,还在独角兽的孵化中。

其中,在没有出现独角兽或独角兽还在路上的领域,传感器依然是三大件,我们近期投资的两个年轻企业,他们很可能不久后成为独角兽。

主持人:白教授如何看从学到产的机遇问题?

白杰:虽然我们定义制造业强国,但我们和特斯拉所处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别看美国制造业外流不止,但他们有强大先进的制造业基础,我们处于两个不同层次上,一味学他们可能要付出更大代价。

我刚刚看到天津出了一个新闻,一家车企的销量断崖式下降,原因在于车的质量有问题。特斯拉只要花点钱就能扶持一个相对好的制造产业,但我们还停留在造车问题上。我认为,我们更多的是要打好自己产业的基础,一步步提高,即使是互联网造车,也要跟传统车企合作。





主持人:大家怎么看待造车新势力,以及更多的行业机会?

尚堃:通过行业观察,我们发现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有非常大的机会。因为去年看到一个英特尔报告,发现加入无人驾驶之后,整个市场期望的市场份额有较大提升,这还是保守估计。如果自动驾驶一旦开战,每年全球有50万人有了生命保障。毕竟在车祸伤亡这块,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无人驾驶都应该有机会。

主持人:赛道确定了,下一步就要快点跑,有人带着跑,大家如何看待跨界人才这块?

宫明魁:我们是跨三界——汽车行业、保险行业、大数据,其实跨界挺难的。比如一个大数据人才,基础是建立数据模型,而跨界人才需要在产业里摸爬滚打,不断训练,必须在一个专业里形成很强的方法论,从一个领域沉到另一个领域。

招揽跨界人才,我们也遇到一些问题。有的人在垂直领域很专注,但不能穿透,比如不少汽车人对保险不了解,不知道车联网数据怎么应用到保险中,而保险人才懂汽车的也非常少。

所以我们选择跨界人才,不一定只选塔尖的人,有时要从底座选,一个高屋建瓴指导方向,一个踏实做事,穿透整个行业,最终形成合力。同时,我们也注重选择有新的思维方式的人,视野就会宽广很多,其中多数是年轻人。虽然他们经验不足,但只要对行业有个基本认识,并快速洞察,成长起来还是挺快的。

主持人:陈总作为跨界人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超卓:我的职业生涯就是跨界的,本科学矿物,美国读了三个研究生,采矿学了后发现不好找工作,就去学机械,后来顺势学了汽车电子。

我对跨界的理解遵循二八定律,花20%的时间精力就能得到80%的专业知识,剩下的部分,专家往往需要花80%的精力完成剩下20%的工作。只要你掌握了二八原则,跨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个人干了一辈子汽车,从福特、沃尔沃、捷豹、路虎,去年跑到一家科技创业公司干汽车电子、自动驾驶,只要你不固化自己的思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