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经典咏流传》霸屏揭秘六:缘何会被17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

2018年3月11日 文/ 编辑/

文✎裘雪琼

《经典咏流传》内部策划会上,许文广曾告诉团队:我们做的不仅是一档节目,我们所发起的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化行为。

他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节目播出后,他发现身边很多亲朋好友突然热衷拍摄、分享家中培育的苔花,并配上诗意的文案:“我拍到了苔花,真的就像米粒一样,那么小但是非常美丽。”

央视创造传媒宣传总监张庆龙的宝宝出生不久。妻子与岳母经常给宝宝放音乐听,有天手机里响起的歌曲是《苔》。

2月2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担任客座教授的王宁,回到母校参加机艺术类考生的招生工作。面试时,有位“00后”考生向他论述大众越来越认可文化类电视节目时,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加以阐释。

“他来考试那天,节目播了也就一周,说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孩子们都已经接收到了。”王宁兴奋地说。

这档节目还受到了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等官方机构的认可,它们纷纷在官微上进行安利。2018年新疆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还将“《经典咏流传》为何霸屏”列入时政热点。

▵2017年12月中旬,《经典咏流传》节目录制中

鉴赏团嘉宾、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甚至把节目写进政协提案。他在3月3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委员会议上,号召全国2864个县文化馆馆长,普及传统文化、经典诗词。

“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为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建立了有机的连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说。

《经典咏流传》的走红,既依托优质电视内容,又与新媒体宣传手段密切相关。

张庆龙告诉火星试验室,此番团队打造并实践了“1+4”的新媒体传播模式。所谓“1”,即电视大屏,“4”指依托新媒体手段实现的H5互动页面、微信文章、短视频与音频。

通过微信摇一摇,节目实现了大屏观众向小屏受众的转化,同时也让电视和新媒体在内容上实现了互通互补,拓展了电视节目传播的裂变可能性、时空持续性和长尾效应。

“我们真正做了一个电视节目,又推出了它的新媒体板块。”张庆龙解释,每篇新媒体文章都是电视内容的延伸与深化,每个插入文章的短视频均为全新的剪辑创作。

“过去节目播出,我们的任务就算结束了。现在,我们要感触观众反应,收集观众反馈,把关每篇微信文章、每个短视频。春节期间倒成了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一般(每天)都(忙)到凌晨一两点钟。”许文广说。

好评如潮中,不乏少数网友的善意吐槽。豆瓣上,有人希望每期节目能用一个主题串联歌曲;有人想了解更多古诗的创作背景、内在意蕴。

这些声音节目组都接收到了。春节复工后,节目组第一次会议,许文广用“诚惶诚恐”形容自己的心情。他对团队反复强调,接下来的7期节目一定要精益求精,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交上了一份完整的答卷”。

2月26日晚上,节目组策划会又一次开到了凌晨。

田梅觉得,用诗歌《苔》形容节目组的心情很是恰切。“‘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个刚刚绽放的新节目,影响力又那么大,我们确实挺忐忑的。我们才起步,还有许多需要磨合、改进的地方。”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分享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