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文

女儿舞蹈比赛夺冠,马伊琍谈育儿经:敢说不的孩子被侵犯可能性低

2017年11月27日 文/ 编辑/

文蒋平

演员文章与马伊琍的大女儿爱马(文君竹)11月26日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爆料,这个10岁的小姑娘近日参加“锦锟杯”2017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获得参赛组别的第一名。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拍摄的视频中,爱马脸庞清秀,身材高挑,身着红色运动裙,在人群中颇为醒目。她的明星爸妈也双双来到现场,戴着墨镜的马伊琍还贴在女儿耳边叮嘱一番。爱马连连点头,看起来愉快又自信。

图片来源网络

爱马的好成绩引来网友的感叹与羡慕,一波波评论都在夸她“漂亮出众”“气质好”“名字好听”“长大一定棒棒的”。还有相当多的夸赞转向父母,大家认可身为明星的文章与马伊琍亲自到场助阵的态度,保证了对孩子应有的陪伴,也有人形容“虎妈无犬女”,爱马的优秀马伊琍功不可没。

称马伊琍“虎妈”一点不为过,她性格直爽,人送绰号“马司令”。10年前,她凭借《奋斗》中的夏琳一角一跃成为中国一线女演员,对比众多饰演过的角色,她最喜欢夏琳,因为夏琳与自己的性格重合度最高——执拗、果断、有骨气。荧屏之外,马伊琍也不是弱小女子的形象,尤其是当年引起热议的文章出轨事件中,在公众面前没哭没闹的马伊琍只一句“且行且珍惜”,就彻底巩固了自己“大女人”的形象。

这个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章法,她经常在微博聊起与两个孩子相处的点滴,从睡眠、喂奶到上厕所,事无巨细,圈内好友称她为“育儿高手”,搭挡的朱亚文还形容她是“百科全书”。就在几天前,马伊琍首次玩起直播,分享的内容也是育儿经。

在马伊琍眼里,做个好妈妈是一门学问,并不比做演员更轻松。2008年,她生完大女儿后身价暴涨,但并没有急着复出,因为想亲力亲为带孩子。爱马从小就学习拉丁舞,经常参加比赛,只要在上海有比赛,马伊琍都会到场,陪女儿观摩学习,平日也会陪女儿练习。

2015年,她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孩子,你慢慢来》。在文章里,她批判了规定时间喂奶、过早添加奶粉、过早进行把尿训练行等时下流行的育儿理念,形容其“多么扭曲”。她说,在漫漫育儿路上,父母应该“放松自己也放过孩子”。

孩子一天天长大,马伊琍的育儿理念也越发成熟与丰富。近来,儿童在幼儿园遭遇侵犯的新闻在全社会掀起轩然大波,马伊琍就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成为那个“容易被捏的软柿子”。

马伊琍的童年经历过父母的严格管教,为人母后,她把这个教育理念延续在大女儿爱马身上。女儿1岁时,她就定下“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等诸多规矩,爱马顽皮了,她会提高说话音量镇住孩子。在严格管教下,爱马犯一点错都会立即认错,“妈妈,我错了”。学校的老师也连连称赞爱马乖巧。

马伊琍起初一直引以为傲,后来慢慢发现,女儿在幼儿园与同学相处有问题。有一次,爱马向妈妈诉苦,和同学玩过家家时,同学一直要她当“宝宝”,而她想当“妈妈”。马伊琍说:“你可以拒绝啊。”爱马却回:“我不敢。”这让马伊琍警觉,孩子天生听话的性格加上后天的严厉管教,她慢慢习惯屈从比较强势的一方。

她决心改变女儿软弱的性格,花了两个月时间,反复教导:“如果你不喜欢,你就拒绝。”“不愿意”这三个字,马伊琍用了很长时间才让爱马说出口。小女儿出生后,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一个“自带能量很足的小孩子”,会大胆表达开心不开心。两个女儿的差别也证明了马伊琍之前的反思。

在与别人分享这个理念时,马伊琍一直强调,听话不一定是个优点,听话的孩子可能会忽略自我感受,不太容易拒绝别人;一旦遇到坏人,反倒是敢说不的孩子,会降低被侵犯的可能性。所以,“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以免产生屈从心理。

面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社会环境,马伊琍建议成年人,不要随便拥抱和亲吻别人的孩子,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接受陌生人的碰触。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画出一个界线——除了最亲的家人,别人不可以随意靠近,“孩子不喜欢陌生人抱时,家长不要说‘让叔叔抱抱吧’,这样是有隐患的。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马伊琍说。

既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走,家长眼睛又要紧盯不放,马伊琍“紧盯”的方式是,不管多忙,每天睡前一定会留出时间与孩子聊天。无论开心还是烦恼,都会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先听孩子说,再站在她的角度一起往下想。

在马伊琍的呵护下,爱马多才多艺,除了舞蹈与唱歌,还会在蛋糕师的帮助下做一个够全班同学吃的蛋糕,还能写温暖的小诗:“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会帮missPoppy画一个粉色的保温杯,这样她不会在寒冷的冬天里受冷,而是让她冰冷的心融化了……”

陪孩子成长的过程里,马伊琍也变得越发成熟和宽容。“我每天走路去女儿的学校,一路上看到很多人情世故,在学校里看不同的家长,每个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看老师,看女儿成长的过程。这就是学习,你只有静下心生活,才有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本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