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片《侠隐》离上映只一步之遥,将成“北洋三部曲”最后一章
文丁雪
编辑卜昌炯
备受期待的姜文新片《侠隐》终于有消息了。
编剧何冀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侠隐》后期已做了70%,或于2018年春节档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李天然是太行派掌门,太行派被灭门后他留学美国,后来,李天然在美国犯事被遣散回国,开始了为师门报仇的艰难历程。原著作者张北海在采访中称《侠隐》是一个千古文人的侠客梦。
《侠隐》原著作家张北海
故事发生在1936年的北平。姜文在新片中试图打造一个旧日时光中的北平,这也是张北海偏爱的表达。这个旅美作家,对于北平有自己的情愫,他曾说:“我的北京是我天真童年的北京,今天的北京是我现实老年的北京,是我只能去吃喝、看朋友、办点事的北京。”
张北海和姜文把视角对准了这片他们曾经熟悉的土地,只是,在这片土地上,一个新的北京在高楼大厦和钢筋水泥的包裹下逐渐生长,侠的精神和北平都消逝了。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侠隐》中的北平不同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北平。《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姜文的艺术指导曹久平在一次采访中这样描述影片里的北平:“阳光下70年代北京近郊的柏油路、光影斑驳的高大杨树、阳光投在人身上和地面上晃动的影子,拍阳光下发烫的铁皮屋顶,少年在上面的守候,这种感觉是每个人在青春阶段都会有的躁动。”
这部日后备受瞩目的电影曾因资金匮乏一度停拍。而《侠隐》里面,多了一些被岁月浸染的复杂和成熟,被称为“电影鬼才”的姜文也已经54岁了。
有人评价《侠隐》说“这是给老北平的一首挽歌”。这也是姜文继《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后,“北洋三部曲”的最后一章。
电影《让子弹飞》剧照
《让子弹飞》发生在北洋年间,一场惊天动地的的火车劫案后,绿林悍匪张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骗老汤,两个人从宿敌变成了莫逆之交;《一步之遥》则把镜头对准在1920年的上海,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民国奇案“阎瑞生案”,让全民陷入狂热的花国大选,大选结束后,当选者被杀,牵扯出另一个故事的开始,马走日开始了逃亡,一路上有阴谋也有荒诞,有光怪陆离也有惊心动魄。
彼得·海斯勒在《甲骨文》中提到过姜文,他认为姜文抓住了现代中国男人的基本心理——他的渴望和恐惧,他的梦想以及安全感的缺乏。姜文把这些细微的心理安放在那些远去的年代,一些不太安宁的时代。
“乱世容易出故事,乱世也容易出英雄。生活一旦极端化,故事就容易出看点,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其实不单是我一个人这样。”2014年姜文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解释他为何偏爱那样的时代。
电影《一步之遥》剧照
在姜文眼里,才子佳人和风花雪夜都是笼罩在“民国”字眼上的一些美好的传说,真实的民国并没有那么美好,它是一个半殖民地的社会,那时候,民不民、国不国,国军穿着草鞋,到处都是脏脏的气息。那是梁实秋在文章里描述的味道,学生在读清华时,不愿意洗澡,“不是没有条件,而是不愿意,宁可让跟班替他们洗澡”。
姜文不会把自己的影片分为现实题材或历史题材。在他看来,现实题材拍着拍着也就成了历史题材。他电影中有太多晦涩的隐喻,评价向来两极分化。他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觉得有那时间还不如陪儿子聊会天。
姜文也不太愿意在影片中带有太重的和自己经历有关的痕迹。他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所有经历过的东西我都不想拍,不好意思拍,我觉得个人经历拿出来跟人说,是有点令人害羞的事。怎么说呢?所以‘阳光灿烂’虽然有我很多少年时候的影子,甚至那个院子的结构像我原来住过的院子,但我坚决不回我们院去拍。我不好意思看老邻居。‘瞧那人还拍电影!’我多臊得慌。”
姜文和夏雨
有人在文章中评价姜文说:“姜文在精神上有点像吉普赛人,他流浪的疆域从斯坦尼体系的‘伪真实’到布莱希特的‘间离’,到近年也许他自己都说不清的时空里。在他的5部作品里,我们渐渐读出一条线索,关于历史,带点哲思,归根结底关于人——对,从戏剧学院开始,姜文最大的兴趣仍然在观察人、表现人,康德那句‘人即是目的’用在他身上,恒定。”
在这个陌生的、急剧变动的世界里,姜文在电影中找到了最终的皈依和安全感。他说:“我离不开拍电影,就像我离不开烟一样。”
‹火星试验室›
博雅天下旗下产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体鼎力支持
TOP STORIES
相 关 推 荐